• 1、名著阅读

    材料一

    螳螂在昆虫中体型偏大,身体呈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有带花斑的种类。从外形观察,螳螂的体长从11~140毫米不等。头呈三角形或近五边形,能任意旋转。口器及复眼发达,上颚强劲;单眼3个,复眼之间有一对触角,触角呈明显的丝状或念珠状。螳螂的前胸较长,能活动,前翅为覆翅,后翅为膜质。螳螂内部结构较简单,唾液腺较发达,消化道或弯或直。腹神经索有8个胸神经节及7个腹神经节。胸气门2对,腹气门8对。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①它是昆虫界和平居民中的老虎,是埋伏着捕捉新鲜肉食的妖魔。可想而知,它力大无穷,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它可能成为野地上的一霸。“祷上帝”可能变成了凶神恶煞般的剑子手。

    ②…借助从前胸伸出的柔软脖颈,它的头可以转动,左右旋转,俯仰自如。它整个身躯一副安详状,同极其准确地誉之为杀人机器的前爪相比起来,反差极大。它的腰肢异常地长而有力,其功用就是向前伸出狼夹子,不是坐等送死鬼,而是去捕捉猎物。它的大腿更加长,宛如扁平的纺锤,前半段内侧有两行尖利的齿刺。里面一行有十二颗长短相间的齿刺,长的黑色,短的绿色。小腿与大腿有关节相连,伸屈非常灵活,它也是一把双排刃口钢锯,齿刺比大腿上的钢锯短些,但数量更多更密。

    ③……曾经有过好多次,我蹲在树林中那些幽静的地方,看到螳螂的卵在孵化,一个个小幼虫破壳而出。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但是,很不幸,这些还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的小幼虫,在它们乳臭未干的时候,便惨遭杀戮,还没来得及体会一下生命的宝贵,就已经结束了年幼的生命,真是可怜啊!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同是介绍螳螂,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语言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从材料二第③段可知,法布尔研究昆虫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这种研究方法体现了法布尔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 2、任务三诗文赏析

    【甲】杂感六首(其三)

    陆游

    雨霁花无几,愁多酒不支。

    凄凉数声笛,零乱一杆棋。

    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何人知壮士,击筑有余悲。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丙】管晏列传

    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蹈海:出自《战国策·赵策》,齐人鲁仲连反对赵国尊秦为帝,表示如果赵国尊从秦王称帝,他将投海自尽,以示不屈。表达诗人自己反对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立场。②贾:做生意。③召忽:人名。春秋时齐国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必先其心志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小白立为桓公
    吾尝三三见逐于君
    (2)、用“/”给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4)、古人善用典故表情达意。甲诗颈联借用“鲁仲连蹈海”“愚公移山”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蹈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

    ②“移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

    (5)、丙文第②段引用管仲的话有哪些好处?
    (6)、你认为甲诗中的陆游和乙文、丙文中的管仲是“英雄”吗?请结合“链接材料”加以阐述。

    【链接材料】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就有这样一条街名叫弄坊巷,数百年商贾云集,熙熙攘攘;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它便是桥西历史文化街。____。

    ①走人这三个场馆,犹如走进精致而繁华的手工业王国,传统与现代的手工业作品,都能在这里找到:杭绣、木雕、竹编、印染、浙窑、篆刻、风筝、伞…

    ②所谓“运河三馆”即伞、扇、刀剪剑三个博物馆,分列于拱宸桥头:沿运河西一带。

    ③真可谓“古朴与现代相印,世遗与市井并存”。

    ④有人说,来桥西历史文化街,不得不去的就是“运河三馆”。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 4、任务二  妙语辑录

    班级开展收集编辑有关古诗文名句的整理活动,请补全表格。

    手法/主旨

    对应的古诗文名句

    出处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①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惠,死于安乐》

    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誓死报国之心。

    , ⑤

    李贺《雁门太守行》

    结合神话传说,直陈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风休住,⑥

    李清照《渔家傲》

    对仗工整,兼有对繁华易尽的无奈与对旧识重来的欣喜。

    , ⑧

    晏殊《浣溪沙》

  • 5、任务一  汉字审美

    班级开展汉字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请结合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浙江通志》编者将必“‘浙’里风景独好”为主题来编撰组稿,思▲(A liàng B. liáng)斟酌后,设置了“山水如画”“四时风物”自古繁华”“盛世华章”四大板块。其中“图1”中甲骨文的“山”字像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表示连成一片的大山;甲骨文中的“水”字像一条曲折▲(Ayū B.yú)回的河流,中间像水流,两边像水滴。

    这期《浙江通志》力求风格别出心 cái▲ ,挖掘浙江特色,讲好浙江故事。让浙江的现代之美、乡村传统之美、山水天然之美、人文zī▲养之美、历史积淀之美、小康和谐之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让天下游人络绎不绝,共赏“浙”里风景。

    (1)、结合语境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A liàng B. liáng)   
    (Ayū B.yú)回
    别出心 cái    
    (2)、结合材料一中图1“山”和“水”二字字形演变发展过程图,简述汉字演变的趋势。
    (3)、对材料一中图2《兰亭集序字帖》的特点,判断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点画齐备,结构方整,章法和谐,方正凝重,端庄稳健,字中楷模,是楷书。 B、气韵自然、神采飞扬,上呼下应,大小错落,疏密聚散,章法精湛,流畅飘逸,是行书。 C、字体庄重,略微宽扁,质朴流畅,庄重浑厚,起笔蚕头,收笔燕尾,是隶书。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是草书。
  •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人生不仅有一往无前,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也能收获很多。面对阴影,转过身来,你会看见阳光灿烂;面对挑战,转过身来,你就会发现机遇;面对泪水,转过身来,你会收获温情无限……转身不是逃避,而是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态,去拥抱生活。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⑵文章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⑶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 7、按要求完成小题。
    (1)、经典名著往往情节动人,形象鲜明,亦有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请指出下列名著片段的出处及描述的节日 (   )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佳节。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A、《儒林外史》中元节 B、《水浒传》端午节 C、《红楼梦》中秋节 D、《西游记》重阳节
    (2)、《水浒传》中有许多关系到人物命运的事物,如刀、酒、钱等。请参照示例,从下面三组关系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该事物和人物的关系。

    示例:林冲和风雪。林冲一直委曲求全,却屡遭陆虞候等人逼迫陷害。直至一个风雪夜,林冲外出买酒后留宿山神庙,又遇大风,便用石头堵住庙门。他无意间听到陆虞候等人火烧草料场的诡计,遂杀死陆谦等人,最终走上反抗之路。在风雪中,林冲由一个逆来顺受者成为一个奋起反抗者,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宋江和钱    鲁达和酒    杨志和刀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瘦老头

    梁晓声

    ①我是北方林区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时,从早到晚,一心只想着怎么玩儿。

    ②某天,我们五六个最野的小伙伴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瘦老头。没人知道他从前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是从南方被发配到我们林场的,患了晚期癌症。⑴瘦老头确实瘦得可怜,他面皮如同旧皮包那样暗淡,高颧骨像皮包里塞着的什么硬东西支棱出来,但他的背,却总是挺得很直。

    ③那年秋天,瘦老头问我们,为什么总不见我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我们回答他:因为去上学路太远了。又问,那你们还想不想学文化知识了呢?我们就一时你看我,我看他,都有心诚实地回答:不想——学了又有什么用?可谁好意思诚实地回答啊。便都违心地说,可想上学呢。

    ④瘦老头沉吟片刻问:我教你们学,你们愿意不?就这样,我们成了身患绝症的瘦老头的学生。

    ⑤瘦老头很会教学生,他每教我们识一个新字,都会从那个字一千多年以前是怎么写的讲起。他说每一个中国字都是长寿佬,都有婴儿时期和童年、少年、青年、中年阶段。每经过一个阶段几乎都要变一次,到再也不变的时候就是固定在最美妙的时候了。

    ⑥瘦老头讲算术也特有意思。他说这世界基本上是数字的世界,比如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二比一这种数字关系永远包含在不受污染的水中。眼看着一碗水,也可以想象是看着万万亿亿的数学比例式。几乎人眼所见的每一种东西,将它们用化学的方法化解到最小单位时,便都是些数学式的关系了。那些数学式一变,某一种东西就开始发生质变了。甚至,连世界也开始发生某一方面的变化了,比如我们……

    ⑦瘦老头渐渐将我们迷住了。⑵他讲课时,腰板挺得尤其直,一只手背在后边,一只拿粉笔的手自然而然地举在胸前,目光几乎一刻也不离开我们的脸。有时,我们一时回答不上来他的问题,他也从不急,只是说:“想想,再想想,上次我讲过的。”

    ⑧自我们成了他的学生,他住的小木板房就因我们而变了,他将一张破桌子重新摆放,使一面墙壁一览无余;又不知从哪儿搞到半瓶墨,涂黑墙壁,于是成了黑板。在那年冬季,小木板房成了我们几个孩子的阳光房。

    ⑨那时候,我们已不叫他瘦老头了。有一次,我们当面叫他老师。他正要提问,一下子被叫愣了。愣了几秒钟,走到窗口那儿去了。背着一只手,腰挺得笔直,一动不动地在窗口那儿站了很久,我们全都呆望他的背影,不知他是怎么了。终于我们听到他低声说:“今天的课就讲到这儿,我有点儿不舒服,孩子们你们可以走了……”我们一个个悄没声地离开,我走在最后,忍不住轻轻将门推开一道缝,往内偷窥,我看到他双手捂在了脸上。我看得出来,他是在无声地哭,尽管我窥到的只不过是他的背影。我们当然都无法理解那是为什么,却互相告诫,以后都不许当面叫他老师了,只在背后叫他“咱们老师”……

    ⑩某天他讲着课,忽然一手捂胃,接着额上渗出汗来;再接着,弯下了他那一向笔直着的腰。那是他第一次在讲课时弯下腰去。很快他又直起腰来,说他去茅房,不许我们离开屋子,我们只当他是肚子疼,他半天没回来,我们都有点儿不安了,出去见他蹲在门旁,双手握成拳,一上一下抵压着胃腹,他脸上滴落的汗,湿了鞋尖前的地面儿。我们当年真傻,一点没察觉他竟病到了那步田地。

    ⑪两年半以后,他还活着。一天他对我们说,我们不可以再是他的学生了,而应该到县里去读中学。他说中国的将来,究竟会产生多少新的行业,需要多少文化高、知识广、能力棒的人才,是他难以想象的,更是我们这些孩子不可能想象的。如果我们只由着性子,在年龄这么好的时候虚度时光,高兴怎样就怎样,不高兴怎样就不怎样,那是不对的。人有时候更应该明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道理。

    ⑫就这样,我们不舍地离开瘦老头,来了县初中。

    ⑬那是放寒假到家的当天,吃午饭时,我父亲一时想起地告诉我——“你们应该感谢的那个瘦老头,他死了,才几天前的事儿”。我搁下饭碗便往外跑,一口气跑到了小木板房那儿。几场大雪将小木板房的门埋住了半截。园子里,只有几只绒球似的麻雀在雪上蹦来蹦去的……

    (选自梁晓声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有删改)

    (1)、请按要求对以下两个句子进行赏析。

    ⑴瘦老头确实瘦得可怜,他面皮如同旧皮包那样暗淡,高颧骨像皮包里塞着的什么硬东西支棱出来,但他的背,却总是挺得很直。(人物描写角度)

    ⑵他讲课时,腰板挺得尤其直,一只手背在后边,一只拿粉笔的手自然而然地举在胸前,目光几乎一刻也不离开我们的脸。(动词角度)

    (2)、“我看到他双手捂在了脸上。我看得出来,他是在无声地哭”,想象瘦老头为何无声哭泣,请补写他此刻的心理独白。
    (3)、文章是以梁晓声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瘦老头让人不禁想起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和瘦老头都是“大先生”!你是否认同对瘦老头“大先生”的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段潮汕青年街头跳英歌舞庆祝新年的视频走红网络,登上热搜,点击量近两亿。随后,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不仅在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还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被“刷爆”,英歌舞这一潮汕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火出圈”了。

    视频中,令旗迎风招展,鼓点嘭嘭作响,脸涂油彩扮成英雄好汉的青年双手持槌,在昂扬激进的锣鼓声中不断变换队形前进……舞棍上下翻飞,鼓声吼声交织,气势如虹,看得人热血沸腾。

    (摘编自《知识窗》2023年第5期)

    材料二:

    “英歌”有超过400年的历史,是潮汕人礼敬神佛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数百年前潮商宴请时用以助兴的手段。

    “英歌”最初是根据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的,即便是入宅表演,人数也不会少于18人,很多节奏与杂技动作带有侵略性,带着凛冽威严、镇邪辟恶的气势,李逵、鲁智深等角色,化妆时讲究“夸张、狰狞”,演员们化完妆会问别人:够不够“野”?

    英歌表演用的是潮汕方言,这种独特的语言也是潮商之间一条天然的地域纽带,区分彼、此,巩固同一族群的关系。比起获得多方扶持的“红顶”徽商、脚踏实地又文气十足的晋商,以草根身份白手起家的潮商难免带着点儿不安全感。潮商发起的宴请,一方面是团结自身力量,另一方面也是给外人以震慑,而英歌正好强化了这两种功能。

    有学者认为,潮汕英歌舞与古代的驱傩仪式有着很深的渊源,充满了带有阳刚之气的文化事象,又以侵略性、攻击性的动作来诠释驱赶、镇压的主题。但与深山系的傩舞相比,深受海洋文化影响的英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变异,异化出慢板、中板、快板等不同情绪的节奏,在体现“力”与“势”的同时,加上了一些流畅而具有美感的动作,让整个舞蹈看起来轻松潇洒了不少。                        

    (摘编自《中国国家旅游》)

    材料三:

    潮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集戏曲、舞蹈、武术为一体,在潮汕地区十分流行。在我市,则以潮阳区最为盛行。潮阳英歌舞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东凤村的英歌舞也有相当的群众基础,2012年成立英歌队伍,主打金浦派系技法,前几年因疫情而解散队伍,直到前不久,村里的庄煜槟、陈鹏锐等几位青少年经过短暂的接触后,决定重新组起英歌队。在存心辉爱义工协会及村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队伍一步步扩大。目前,这支队伍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全部都是当地青少年。据存心辉爱义工协会陈娜娜介绍,这群可爱的青少年,既是潮汕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她说,前几年由于疫情,间接造成了大批青少年整天窝在家里,精神生活极为空虚,不知不觉中染上了各种恶习,如沉迷网络、手机游戏,抽烟,喝酒等。但自从开始接触英歌舞之后,大家都看到他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个个变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她透露说,之前有几个孩子,由于经常窝在家里,极少与外界接触,性格内向怯弱,身体也非常不好。但自从参加了英歌舞队之后,他们都变活泼了,而且体质也变好了。

    (摘编自“文明汕头”微信公众号2023年7月7日)

    (1)、下列对“英歌舞”的介绍,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英歌”最初是根据水浒故事创编的,常带有凛冽威严、镇邪辟恶的气势,因此化妆时讲究夸张、狰狞。 B、英歌舞与古代的驱傩仪式有很深的渊源,但因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而比深山系的傩舞轻松潇洒不少。 C、英歌舞充满了带有阳刚之气的文化事象,虽然常用侵略性、攻击性的动作诠释主题,但也有具有美感的动作。 D、潮汕青年跳英歌舞的视频“火出圈”,东凤村的青少年重新组建英歌队,都说明了非遗在当今仍具有生命力。
    (2)、结合材料分析潮汕英歌舞能流传四百多年的原因。
    (3)、一向喜欢跳舞的潮汕同学小粤对英歌舞非常感兴趣,准备加入学校的英歌舞社团,但妈妈担心他性格内向,不适合参加此类社团,便没有答应。作为小粤的好友,请你帮小粤劝劝他妈妈。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父母,乃教人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取材于《宋史·文天祥传》)

    【丙】

    绝笔诗【注】

    周文雍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取材于《革命烈士诗抄》)

    【注】绝笔诗: 1927年4月,周文雍任中共广州地下市委的负责人。1928年1月27日。被捕,拒绝投降,在狱中墙壁上写下这首诗。2月6日,在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而取义 / 屋俨然 B、不为苟得也 / 温而知新 C、则凡可以辟者何不为 / 生于忧 D、所识穷乏者我与 / 之心而寓之酒也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4)、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阅读【乙】【丙】两则材料,说说这种精神在文天祥和周文雍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5)、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外举出两个事例。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班里开展“走近非遗文化——杨柳青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题目。

    杨柳青剪纸发源于古镇的杨柳青,有着三百多年的文化历史。其剪纸题材十分广泛,花鸟鱼虫、吉祥图案、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无所不包。杨柳青剪纸种类繁多,主要有窗花(又分“气眼”和“窗户花”)、刺绣花样子、喜花、吊钱等四大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象征意义。

    (1)、请根据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杨柳青剪纸的特点。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号召同学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雄心  巧手  可创  能绘  千秋业  万代春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中没有凡人的bǐ yí,没有尘世的诓骗,无畏时空所限,黑白笔墨之间,行吟唱和,恍若与古人促膝,聆听圣贤的zhēn yán,妙趣横生,受益匪浅。书中故事总能让人感同身受,说理总能让人沉吟深思。目睹于勒叔叔悲苦现状的若瑟夫深刻感受到现实社会里人们的____,杜小康在经历暴风雨洗礼后获得成长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的意义,毕淑敏认为各种复杂对立的情感会把我们的精神小屋挤得满满的,____,而梁启超则告诫我们要心无páng wù、敬业乐群……通过读书,使我们不仅能保持思想的活力,还能获取智慧,实现真正人生的超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bǐ yí zhēn yán  páng w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唯利是图  矢志不移  亲密无间 B、唯利是图  锲而不舍  间不容发 C、见利忘义  锲而不舍  亲密无间 D、见利忘义  矢志不移  间不容发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读书,使我们不仅能保持思想的活力,还能获取智慧,真正实现人生的超越。 B、通过读书,使我们不仅能保持思想的活力,还能获取智慧,实现人生的真正超越。 C、通过读书,我们不仅能保持思想的活力,还能获取智慧,真正实现人生的超越。 D、读书,使我们不仅能保持思想的活力,还能获取智慧,实现真正人生的超越。
  • 13、默写古诗文。
    (1)、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其一)》] 
    (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溪云初起日沉阁,

    ,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不由得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6)、思念,是诗词的永恒主题。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无题》),借青鸟传信表达对爱人的思念;苏轼的“ ,  ”(《水调歌头》),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 14、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走近你,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不得套写、抄袭;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 15、名著导读
    (1)、《水浒传》有很多与“酒”有关的故事,请你根据小说的相关情节,完成表格。

    联读主题词:“酒”

    人物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探究发现

    鲁智深

    大闹五台山

    酒令好汉狂

    通过对这几个经典片段的探究,发现小说中的“酒”有以下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②

    杨志

    误失生辰纲

    酒误好汉差

    武松

    景阳冈打虎

    宋江

    浔阳楼吟(题)反诗

    酒添好汉愁

    (2)、读过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同学们深受感动,分享了一句话感言。

    小A:《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让我体会到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还有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深情。

    小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困苦生活的悲悯,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小C:《黎明的通知》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百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充满了奋起的激情。

    轮到你了:《我爱这土地》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浪漫

    张亚凌

    ①我一直觉得,母亲从骨子里是个很浪漫很浪漫的人。

    ②记得小时候,切面条时,母亲总会把我喊到案板前问,凌娃,想吃啥样子的面条?我呢,歪着脖子仰着脸蛋,边瞎想边瞎说,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

    ③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了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菜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

    ④用糜子面、玉米面、红薯面蒸馍馍时,母亲更民主。只要我们兄妹没事,就可以趴到案板上参与。洗干净的各种豆子就放在旁边,馍馍的形状随便捏,可以在里面放进自己喜欢的豆子。母亲只是强调说,自己捏的馍馍蒸熟后就是自己的了,得吃完,不许耍赖的。已经说好了,我们就没有抱怨地吃着其实并不喜欢吃的各种馍馍。不过就因为有几粒豆子包在里面,且是自己包进去的,吃时的感觉就好多了。

    ⑤想想看,几个箅子上,东倒西歪着不同形状的馍馍,谁家会这么开明?只有浪漫的母亲才会想到用种种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味蕾,唤起孩子们的食欲。

    ⑥母亲的浪漫,当然不止这些。

    ⑦上小学时,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都在母亲反反复复中数得清清楚楚,我们绝对没有机会偷吃的。摘苹果是母亲亲自做的事情。高处,母亲会站在梯子上小心地摘下来,绝不会不小心撞掉一个苹果的。不过,母亲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

    ⑧树上是结了好些苹果,可一条巷子好歹也二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我们自然也不会空手回来的,我们不过是用苹果一种味儿,换来了很多味儿。

    ⑨呵呵,人都吃不饱,还给鸟雀留。一棵苹果树让我们吃到了许多味儿。这都是母亲的浪漫啊。

    ⑩记得那年我要外出求学了,母亲把我和父亲送到村口。我们准备走了,母亲又喊住了我,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后面还挂着一个小绒球。“把大门钥匙带上,我娃走得再远,都会觉得像在自家屋里一样舒坦。想家了就看看钥匙,家门就推开了。”我和父亲已经走了老远,母亲还在叮咛。

    ⑪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⑫我一直觉得,给我钥匙是母亲做的最最浪漫的事。

    ⑬母亲真是个浪漫的女人,田地分到各家各户了。人家种庄稼,都磕着边种。母亲倒好,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只是图了好看——不等熟好,就被路人摘了。在父亲嘟哝不合算时,母亲说了,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还是咱划算。

    ⑭瞧瞧母亲,算得失都算得如此浪漫!说实在的,我成长的快乐得益于母亲的浪漫。

    ⑮也记得三十多年前去赶集的事。8分钱一碗香喷喷的踅(xué)面,娃娃们围着吃,大人们乐呵呵地看着,不吃也香。而我的母亲则是将我拉到书摊前,慷慨地给我两毛钱,让我好好看书。

    ⑯母亲信奉“嘴瘾一过就消化了,眼瘾一过就留心里了”,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订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

    ⑰巷子里别的女人不理解我的母亲,说她“不会过日子”,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

    (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出母亲所做的“浪漫”的事。

    ①母亲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面食制作,唤起孩子的食欲;

    ③母亲送我去远方求学,让我带上家里的大门钥匙并悉心叮咛;

    ⑤母亲拉我到书摊、给我买书、订杂志,让我过眼瘾。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⑪段中加点词语。

    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⑰段画线句“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的理解。
    (4)、“母亲的浪漫”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薛晴)

    ①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肇端于手工业实践的工匠活动,在现代社会文明进程中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深厚意蕴,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奋斗新征程,建设新时代,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②在执着专注中涵养敬业美德。本职工作是敬业美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对待本职工作,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应当受到社会尊重和爱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从业者,只要以尊敬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尽心竭力、专心致志,就会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强化规范引领,才能使“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蔚然成风,才能激昂并开拓全社会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向前进”。

    ③在精益求精中淬炼乐业境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的是工匠对产品质量或服务永无止境的极致追求。极致源于梦想,追求源于热爱。“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热爱自己职业的劳动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④在一丝不苟中锻造勤业操守。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特质,描述的是工匠认真细致、笃实严谨、从不马虎、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惟有一丝不苟,懂得严谨认真是核心竞争力,人们才会做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事实上,工作中经验并不是完全可靠的,当环境和细节悄然改变时,经验就会出现盲区。所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责任重于泰山,才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觉,才会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细节。面对未知的挑战,心存敬畏、一丝不苟才能抵御风险,才能锻造勤业操守,做到勤奋但不盲目。只有不断追求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才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⑤在追求卓越中磨砺精业能力。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过程,表明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会把目光转向自身,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人自身的改造。对于广大劳动群众而言,自觉地实现自我改造,意味着在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要树立远大抱负并为之奋斗;意味着需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造和锤炼自己,增强实干能力,磨砺过硬本领,将敬业升华为精业,找到人生出彩舞台。

    ⑥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惟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才能让工匠精神释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在拼搏中不断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刊载于2023年8月1日,有删改)

    (1)、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提出问题

    第①段:提出⑴的中心论点

    分析问题

    第②段:涵养敬业美德。

    第③段:⑵

    第④段:锻造勤业操守。

    第⑤段:⑶

    解决问题

    第⑥段:号召大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由中国企业全面崛起引出中心论点。 B、新时代工匠精神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与下文四个分论点互相呼应。 C、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敬业”是尊重职业,强调了要在职业中发现乐趣,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更高的思想境界。 D、这篇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一分一总”,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一列出分论点,最后总结,并发出号召。
    (3)、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余为夷陵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 , 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心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岩穴暝/一屠晚 B、之者谁/有仙则 C、山间之暮也/晖夕阴 D、夷陵令时/不足外人道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无 复 清 思 琴 虽 佳 意 则 昏 杂 何 由 有 乐

    (4)、欧阳修在滁州做了两年官后,改任扬州知州,上任前父老亲故为他送别饯宴,欧阳修因此写了《别滁》记叙当时的情景。你认为第三句横线处可以填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甲】文说明理由

    别 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 , 莫教弦管作离声。

    (5)、【乙】文提到的“乐”和【甲】文中的“乐”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19、热爱旅行的小语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调查,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春旅游热浪滚滚 惠民措施暖人心田

    春节期间,广东各地都市游、近郊游、自驾游、亲子游等旅游形式持续升温,主题乐园、自然生态、名城古镇、近郊乡村深受游客青睐。各大景区也纷纷推出系列新春活动;同时,全省文旅部门还推出了多项惠民利民措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材料二】

    广东各地的非遗文化活动备受游客喜爱。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新春文化活动,让游客在赏民俗、品非遗中感受浓厚的文化年味;同时借助数字技术,推动文化活动多形式、全景式呈现,为游客们开启“沉浸式”过年新体验。省博物馆推出“万事兴‘龙’”春节系列活动,2月16日开展活动63场,观众8139人次。珠海市金湾区博物馆推出宝镜湾“岩龙”主题祈福手链制作活动,招募25组亲子家庭,学习参观宝镜湾岩画,加深对“龙”的形象发展与演变的认识;粤韵堂举办探寻非遗文化系列活动,邀请民俗专家详细解读“舞龙舞狮”传统文化并开展现场表演。

    (1)、请仿照【材料一】,帮助小语为【材料二】拟写一个标题。
    (2)、读完上述材料,小语准备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探究广东多地旅游景点客流量增长的有效措施

    采访对象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

    采访问题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历山大·史密斯曾说:“读书是一次旅行,让你看到未曾涉足的地方。”翻动书页,循着古人的思绪,màn yóu于历史长河: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登岳阳楼,____, 览山河胜景,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 zhēn yán ;抑或纵马隆中,小憩茅庐, 拜谒先贤,聆听诸葛亮“三分天下”的____;走完古迹还看“今朝”,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待晴日看____,分外 yāo ráo ;最后回到“故乡”, 一睹绍兴发展的日新月异,感鲁迅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àn yóu

    ②zhēn yán 

    ③yāo ráo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远瞩高瞻  高谈阔论  红装素裹 B、极目远眺  谈笑风生  红装素裹 C、袖手旁观  谈笑风生  广袤无垠 D、极目远眺  高谈阔论  广袤无垠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B、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是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C、我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D、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难道这是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