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点词语解释。
    (1)、弗 , 不知其
    (2)、虽有至道
    (3)、弗学,不知其
    (4)、教然后知
    (5)、然后能自反
    (6)、教学相长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学半

  • 3、“和”包含着“人际之和”“社会之和”等内涵,蕴含着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的智慧。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任务

    写作主题

    文本类型

    写作情境

    任务一

    人际之和

    叙事类

    “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和”是尊老爱幼,亲友善邻;“和”是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请以“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

    社会之和

    演讲词

    学校举行“社会之和”主题演讲比赛,请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⑴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⑵不得抄袭、套作;⑶文中不得出现与学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 4、中国式交往是“以和为贵”。下图是一幅“中国梦 和为贵”的公益广告图,请围绕“和为贵”的主题介绍画面内容。

  • 5、学校话剧社准备将下面的故事排演成课本剧,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楚瓜梁灌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境与楚之边境皆种瓜,各有数。梁人(qú)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①,稀灌其瓜,瓜恶。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 因往夜窃搔②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甲】恶! 是何可? 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③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④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 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 楚令闻之大悦,因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告使曰:“【乙】征⑥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 此梁之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卷四,有删改)

    【注释】①窳(yǔ):懒惰。②搔:同“骚”,扰乱,这里是破坏的意思。③褊(biǎn):狭小、狭隘。④行:这里是浇灌的意思。⑤ (nì):忧思。⑥征:追究,追问。

    (1)、【疏通剧本】参考表格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语句

    方法

    释义

    梁人

    语境推断法

    搔楚亭之瓜

    此梁之让也

    查阅字典法: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②阴冷;③暗地里;④昏暗。(《古汉语字典》)

     (填序号)

    以闻楚王

    课内迁移法: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2)、选文画横线句中楚令“大悦”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把握角色】选文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应分别用括号中的哪种语气来说? 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甲】恶! 是何可?(惊讶且不满/高兴且得意)

    【乙】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惭愧而不悦/冷漠而阴沉)

    (4)、【排练有感】结合选文,并联系下面任意一则材料,就如何在交往中做到“以和为贵”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 6、非文学性作品阅读

    【材料一】安吉礼仪性的岁时茶俗,首推“三碗茶”,指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

    客人进门,主人敬奉的第一碗茶,是镬(huò)糍茶。选用上好的纯白糯米,煮成油光烁亮的糯米饭,烧火用糯米稻草把,或干燥的松毛丝,火要匀和。用锅铲在镬子中摊开糯米饭,做成厚薄匀称的镬糍。将镬糍放入小饭碗中七成满,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一碗软糯滑溜、甜而不腻的镬糍茶就泡好了。寓意甜甜蜜蜜。

    第二碗茶,即枨(chéng)子芝麻烘豆茶(或称熏豆茶)。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枨子皮、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寓意和谐美好。

    第三碗茶是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绿茶,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寓意茶香情深。

    【材料二】唐白居易《鍧(qū)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 茶果迎来客。”“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净,整洁优雅。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时,恭恭敬敬双手捧住茶托,举至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稍稍向前,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利用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有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

    (选自《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有删改)

    【材料三】唐代陆羽,曾隐居长兴,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推动了茶的普及。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

    (1)、请你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拟写一个四字小标题。
    (2)、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3)、小语同学认为熏豆茶中蕴含“和为贵”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4)、读完材料一和材料二,小文同学想写一篇题为《一片叶子的文化》的读后感,准备引入材料三的事例,你觉得合适吗? 说说你的看法。
  • 7、文学作品阅读

    和为贵

    ①天刚麻麻亮,镇子就被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唤醒了。

    ②白铁师傅梁大全站在店铺门前,端着那把油腻腻的紫砂茶壶,就着壶嘴,边咂边看街上的景儿,不时地跟路人打着招呼。

    ③他身后的铺面陈设简单,锤子、钳子、剪刀、铁砧,几张白铁皮,一条兼作工作台的枣木板凳,一把竹躺椅,几把小板凳,就是工作间的全部家当。

    ④老梁当了大半辈子白铁匠,干惯了活儿,闲不住,一天不动弹,浑身就不得劲儿。他一年四季开门最早,却半天碰不上一单生意,补锅修壶的人越来越少了。没开张,他也不沮丧。到半晌,杂货铺的老周、卖膏药的老陈,会雷打不动过来找他杀上两盘。正杀得不可开交之际,有顾主进店来:“梁师傅,这锅咋不经烧哩,才用两年,就漏水了,给补一补?”

    ⑤难得接下一单活儿,老梁忙把棋推给观棋的老周,接过锅端详一番,道:“别补了,换底儿吧,补了不耐用,过会儿来拿。”顾客同意,他便自顾自地忙活起来。圆锤、扒锤、铆锤、叨锤轮番使用,叮叮当当之间,锅就补好了。

    ⑥顾主取锅时问:“梁师傅,多少钱?”

    ⑦“看着给吧!”到他这儿的并不都是大方的顾主,遇上小气的主儿,撇个三五块钱,他也乐呵呵地接住。老周、老陈瞅见后,脸上不悦了:“咦,你咋恁好说话哩? 忙活半天,俩小钱就给打发了?”

    ⑧“话不能那么说,人家能找上门,心里还装着咱不是?”他那副知足的语气,让老周、老陈听得面面相觑,不解地摇头道:“咦,看不出年轻时恁张狂的人,老来修炼成佛了!”

    ⑨说话间,外边吵吵嚷嚷开了,门前卖水果的小伙子与初来卖青菜的小伙子,为争摊位打得不可开交。被人拉开后,卖水果的把青菜扬得七零八落,卖青菜的一脚踢翻水果筐,俩人捏着拳头怒视对方,随时准备再干一架,周围摊贩吓得纷纷躲闪。

    ⑩老梁跛着一条腿往中间一站,劝道:“年轻人,比划两下就完事儿吧,谁没年轻张狂过!”

    ⑪“去去去,关你什么事,一边儿待着去!”卖青菜的小伙子显然吃了亏,上前要把他推开;反被他扒拉到一边去了。 那小伙子惊愕地问:“你谁啊?”

    ⑫“他是谁? 东关白铁铺的梁‘大拳头’,不认识,回家问问你爹去。”老周干笑两声开腔了。

    ⑬尘封已久的绰号,猛然被人提起,老梁像被揭了老底似的脸腾地就红了。

    ⑭他从小没了父母,吃百家饭长大,小学上三年,就辍学混社会,落得天不怕地不怕。 当白铁匠的舅舅怕他惹是生非,硬招他做了徒弟。三年学成出徒,开始自立门户。怎奈他性格俑强,脾气火爆,三句话不来就动拳,捞个“大拳头”的恶名,谁见了都躲着走,手艺都快荒废了。

    ⑮他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倒也逍遥自在,可架不住肚子饿,便耐住性子赶起集市。那天集市上奇冷,半晌就没见人儿,正愁午饭没着落,来个修壶的。他赶忙起身接过,边哈着热气暖手边修起壶来。

    ⑯壶修好了,那人问:“多少钱?”

    ⑰他说:“五毛!”

    ⑱“三毛中不?”

    ⑲“五毛,少一子儿都不行!”

    ⑳“就三毛,多一个子儿也不给!”偏偏那人也是个“犟驴”。

    ㉑他二话不说,拿起钳子“啪嚓”一声,就将补好的壶底揪了下来。那人攥住拳头就迎上来,俩人打得昏天黑地。谁料这次碰上了硬茬子,他被打得胳膊脱臼,腿也被踢折了。

    ㉒“哎呀妈呀,疼死我了——!”他捂住伤处龇牙咧嘴。舅舅边为他接骨疗伤,边劈头盖脸地训斥:“不疼你小子能长记性吗?”从来吃不得亏、得理不饶人的他,这回长了记性,可腿却跛了。

    ㉓脾气变好了,生意也多起来。几年后,他就在镇上盘下这家店铺,还娶了媳妇,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二十年后,他又给儿子置下一处房产。

    ㉔一晃就上了年纪。人老了,就觉得年轻时张狂幼稚可笑,念念不忘“家和万兴,和气生财”。商户间有了矛盾,都愿找他说道。他也乐做“和事佬”:“吵架真伤感情,不管是谁的错,能原谅就原谅。以和为贵,虽说受点儿小气,可换来生意上的顺畅,多划算哩!”

    ㉕多年过去,他落个好人缘。那年,县里表彰最美商户,他高票当选。邻里乡亲教育孩子也拿他做榜样,他却难为情起来:“年轻人难免张狂,关键要知错就改,改了就不能再犯。人这辈子,就像过独木桥,没有回头路可走啊!”

    ㉖那些犯错的年轻人听得频频点头,心想这跛脚师傅的脾性咋恁好呢?

    (1)、【小说·情节】绰号可以诠释人物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完成表格。

    绰号

    绰号由来

    性格特点

    大拳头

    冲动倔强,脾气火爆

    和事佬

    上年纪后脾气变好,经常调解商户间的矛盾

    (2)、【小说·顺序】作者用大量篇幅回忆梁大全的经历,有何作用?
    (3)、【小说·语言】请你自选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4)、【小说·联想】梁大全的故事让人想起稻盛和夫的话:“真正驱动你变强的是挫折和苦难。”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名人传》)
    (5)、【小说·主题】本文意蕴丰富。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和为贵”的理解。
  • 8、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70字左右。

    (2)、班委会拟邀请学校德育处罗主任担任演讲比赛评委,请你找出并改正下面的邀请函在内容和格式上的错误,共四处。

    邀请函

    尊敬的罗主任:

    我班近期将组织“和为贵”主题演讲赛,您长期担负学校德育主任,对“和”在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现特邀您于6月 17 日上午9:00到八年级(4)班教室担任评委,敬请务必莅临。

    八(4)班班委会

    ①内容:

    ②格式:

  • 9、情景默写;下面是“和”文化探究组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古诗文。

    “和”是古人描绘的宁静平和的生活图景。陶渊明幻想的世外桃源里,“土地平旷,①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 ,鸡犬相闻。”

    “和”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大道之行,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弱势群体都得到关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③ , ④ 皆有所养。”

    “和”是古人面对困苦时的呐喊。《卖炭翁》中“⑤ ,⑥ ”两句刻画了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悲惨境遇;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⑦ , ⑧ ”的呼喊。

  • 10、学校开展以“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文化 chóng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A,还被认为是 B,更被尊奉为C。

    心胸huò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mù,在① 的《灯笼》中,晚上村头的那一挂红灯笼给孤行客带去的慰藉,何尝不是“和”的外现。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在《礼记》的《》中,孔子用理想的“大同”社会表达对“和”的憧憬……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诸如此类,都离不开“以和为贵”。

    “和”是和谐,人类文明因丰富多cǎi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平等,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____,____,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汉字。

    chóng

    huò

    和 mù

    丰富多cǎi

    (2)、在①②两处分别填上作者和篇名。

     ②

    (3)、填入 A、B、C处的语句,顺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修德养性的关键②国家共处的原则③社会交往的准绳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4)、请仿照语段中的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 11、 踩着童年的尾巴,走过懵懂的初一,渐渐遗忘美丽的童活;初二,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开始迎接人生的风吹雨打。我们唱着青春的歌谣,在不断的反思中悄悄长大。青春无限美好,有追求有梦想有欢乐有激情,但也有叛逆、迷茫、冲动、鲁莽……回首往事,你是否为曾经的不谙世事感到后悔自责、愧疚。请以“我不该这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 12、阅读《社戏》片段,回答问题。

     【甲】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着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去那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丛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甲文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景色?找出一句相关句子加以分析。
    (2)、甲、乙两段文字写景的作用相同,都是,但表达的心情不同,甲文表达了,乙文表达了。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乙文写渔父的“喝采”,作用是什么?
    (5)、“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蹿”改为“游”好不好?为什么?
  • 13、现代文阅读

    《写给母亲》

    ①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14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性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嘛。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④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哆哆唆唆地叮咛这叮咛那,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⑤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跟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闹醒,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自己,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⑥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丢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贾平凹/文,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

    (1)、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写得十分感人,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文章多处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前文:算一算,再有20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后文: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3)、文末作者“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他的泪水里包含了哪些情感呢?
    (4)、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都能打动人心。请任选一个能感动你的细节,作简要赏析。
  • 14、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 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诗经・蒹葭》)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土地平旷,。(陶渊明《桃花源记》)
    (5)、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诗经・子衿》)
    (9)、当与朋友远别时,我们会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赠别壮行。

    (10)、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 15、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示谦逊的态度,古人在他人面前经常使用谦称。如:下官、晚生、老朽、足下等。 B、张贴对联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C、中国是讲究礼仪的国度,儒学大师孟子指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孝”“悌”是指对父母要非常孝顺和服从,孟子把“孝道”提升到治国的高度。 D、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诗句描绘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这一节气。
  • 1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如果你不能持之以恒,怎能保证成功?
    解说:这个句子前后有假设关系。
    C、故乡 储藏 冷清 仿佛
    解说:这四个词语词性各不相同。
    D、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C、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D、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已经无人问津了。
  •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 B、《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C、《核舟记》使用从两头到中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D、《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它巧妙地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向各班级发出了“读一本好书”。 B、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出生直到大学毕业,父母要为他们花费近49万多元。 C、“校车安全”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极大关注。 D、《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的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 2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以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苏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山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