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月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独立作业试卷
- 广西北海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2月份开学试卷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能力测试试卷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联考试卷
-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洞庭区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2月月考试卷
- 山东省济宁市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
1、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C、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片小说巨匠”,他们三人的代表作品分别为《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麦琪的礼物》。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C、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D、小桃树,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控作业时长,减少考试频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B、由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应对粮食危机的重大突破,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 C、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D、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牢牢扎根乡村广袤土地,用汗水诠释担当,用奋斗浇灌梦想,谱写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恹恹欲睡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C、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
5、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B、雕粱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晖光。 C、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D、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liú),味同嚼(jué)蜡矣。 B、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sǎng)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chà)时碎成堆堆白雪。 C、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jīn)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èng)。 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lì)尽心血。
-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田的丰沃,繁衍出太多的美好。既有俗世间的善举善行,也有亲人间的真情真心,还有异乡人文的辽阔与深远,更有行走于大师笔墨间的纯粹的风华……这些美好风物,在心田之间,不断演绎成新的风景。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2)请以“人生处处有风景”为题,给朋友写一封书信。
(3)请以“那一刻,好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我们面前”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消逝的地平线
——纪念古代重阳节“登高”
王开岭
①有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②奇峰巨顶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也少有无视者,总要上去站一站,临风凭栏,意气一番,感慨几许。
③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古代好辞章,尤其时空激荡的豪迈与峭拔之文,多与“登高”有关。王勃《滕王阁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望岳》、崔颢《登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飞《满江红》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④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既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心智功课。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不羁与宏放,带来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视野对心境的营造、地理对情思的熏染,使得“往高处走”有了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于诗家墨客更是一味精神致幻药。
⑤然而,“登高”并非文人独嗜,百姓亦胸有丘壑,尤其在九九重阳,更是乐此不疲。
⑥我始终认为,登高节是中国先民一个最浪漫、最诗意的节日。
⑦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心旷神怡,菊色爆涨……值此良辰,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从“登高”意义上说,这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⑧登高节、重阳节、茱萸节、菊花节,乃一回事,但我尤喜“登高”之名。
⑨九九习俗源于战国,古人将天地归于阴阳,阴即黑暗、沉寂,阳即光明、活力,奇数谓阳,偶数谓阴;九乃阳数之首,九月初九,双阳相叠,故称重阳。加上“九”“久”谐音,重阳从一开始便是欢愉之词。
⑩后来,重阳节又繁殖出了一串新义:除凶秽,招吉祥;延年益寿,祈福求安。仪式也愈加丰富:饮菊花酒、贴菊叶窗、佩茱萸草、吃重阳糕、祭先祖、送寒衣……但有个核心不变:登高。
⑪登高,除赏秋,亦有惜时别离之意。九九乃秋之尾,尔后草木凋零,虫声偃息,万象复苏要等来年了。此时登高,将谢幕前的风景尽收眼底,将天地之思默诵于心,颇有依依不舍和立此存念的意思。故有人称九月登高为“辞青”,与三月“踏青”呼应。这种对时令的感情,除去膜拜的元素,很像爱情或友谊。
⑫眼前的欢聚与热闹,会让很多人思念远客和往事,追忆昔日的葱茏年华。当然,对老百姓来说,寻欢仍是兹日最大主题。
⑬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唐人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道:“重阳日,必以糕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⑭辞秋,注定是一次丰盛的饯行。
⑮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为名胜。对古人来说,若城内或近郊无高处,是非常败兴、非常严重的事。
⑯有年去福州,夜宿于山宾馆,被告知旁边即有著名的于山和白塔,心中甚喜,顿觉夜色阑珊、地气充沛,睡得特香。翌日拉开窗帘,大吃一惊,那传说中的于山不过一座土丘,连塔算上,高度也不及对面的一栋楼。
⑰千余年来,福州的地标是“三山两塔”,你在城里任一角落,皆可望见这三加二的全景图。历代画家绘福州,只要择五点之一摆画案,出来的全是鸟瞰图。现在,福州人该去哪里登高呢?
⑱从前人的心目中是有“高”的,尊高、尚高、仰高,“高”对其人生步履和精神移动有股天然的吸引力。先人所涉足者,多为在野之高、山水之高、天赐之高,先人不仅慕之趋之,还忠实地护高、养高,对身边的高物,不敢随便削弱或降低它,不敢做有损它尊严与荣誉的事。
⑲还有一点,即先人自然之子的秉性。在对时季的敏感、对光阴的惜怜、与自然对话的天赋及能力上,今人皆比先辈逊色得多。我们不仅迟钝,而且寡情。把重阳节改成敬老节,是文明的粗暴,是生存美学的大损失。
⑳当沥青覆盖了旷野,当城市沦为蔽日峡谷,当石阶变成电梯,当丘山被纷纷削平,当天然之巍被化作砖块水泥,世人眼中只剩下了“珠峰”……
㉑我们的刻度变了,视觉和灵魂的刻度都变了;我们所用的尺码,和欲望一样,肥大而粗陋;我们睥睨天下,肆意规划任何想要的海拔,结果,人造的高遮挡了我们的视线,缩小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丧失了远方的地平线。小时候,老师解释“地平线”,我马上就懂,那是日出日落的地方,那是“远方”的代名词。今天,城市的小朋友谁见过地平线?
㉒在心里,我向古代那些平平仄仄、不起眼的“高”致敬,向那漫山遍野赤裸裸的笑声致敬,向那消逝的远方的地平线致敬。
(有删减)
【文本研读】
【文化探究】
【名著联读】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并完成下表。登高的文化表达
古人之为
(1)登高眺远,既是抒怀酬志的精神仪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心智功课;
(2)纪念九九重阳,登高“辞背”,赏秋的欢聚与热闹;
(3);
写作手法
(5)
今人之为
(4);
(2)、结合文意,根据括号中提示,品析下面两个句子。(1)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从句式角度赏析)
(2)沥青覆盖了旷野,当城市沦为蔽日峡谷,当石阶变成电梯,当丘山被纷纷削平,当天然之巍被化作砖块水泥,世人眼中只剩下了“珠峰”……(从修辞角度赏析)
(3)、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登高的意义,文章却以“消逝的地平线”为题,小哲不太理解。请你结合全文内容,为他解惑。(4)、小江认为,《水浒传》中好汉们“上梁山”的故事情节与本文介绍的登高文化有契合之处。你认同吗?结合选文内容及《水浒传》相关情节,简述理由。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倡议“以竹代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1950年至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累计生产了92亿吨的塑料制品,其中约70亿吨成了塑料垃圾,而这些塑料垃圾的全球回收率不足10%。塑料垃圾的环境外溢更是导致食物链里的微塑料污染,可以说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许多国家先后出台禁限塑令,积极寻找塑料替代品。而在所有可代塑生物材料中,竹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竹子是优质的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并且具备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可塑性佳等特点,其吸碳固碳能力也远超普通林木。概言之,“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还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选自《读懂“以竹代塑”倡议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以竹代塑”彰显了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一个“代”字传递出的是“变”的态度、决心和行动。这是发展理念的变革。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定力。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竹代塑”依托竹子的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特性,加之竹产业全生产周期的低碳性,将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竹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竹代塑”顺应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选自《“以竹代塑”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绿色变革》)
材料三: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把“以竹代塑”上升为国家行动,尽快完善顶层设计。要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将竹资源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各地方应出台推进“以竹代塑”专项工作方案,与国家战略和相关规划对接。探索竹制品替代塑料技术与方案,加大相关产业科技研发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以竹代塑”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现竹产业科技、资金、应用、市场等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下沉生产一线,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实操经验的“制竹人”,夯实竹产业科技基础。
(选自《“以竹代塑”大有可为》)
材料四:①可以想见的是,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集中发力,将有更多的企业参与“以竹代塑”的行列中来,进而全面提升产品产能及质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竹制品,这将进一步推动竹产业跨越式的发展,促进竹资源丰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能为消费提供更多环保、可持续的消费选择,实现经济与环保“双丰收”。
②当然,全面推行绿色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宏大的社会性命题,同时,绿色消费也是一个微观的民生话题。对于大力推广“以竹代塑”而言,不仅需要国家的顶层制度设计,还依赖于普通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作为一名普通公众,不妨从提竹篮到菜市场买菜开始,点外卖、购物品不妨从选竹包装开始,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做起,成为一名“以竹代塑”的践行者,从而真正让“以竹代塑”成为绿色消费新风尚。
(选自《让“以竹代塑”成为绿色消费新风尚》)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B、“以竹代塑”是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 C、将竹资源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能够有效的促进“以竹代塑”工程的顺利完成。 D、将有更多的企业参与“以竹代塑”的行列中来,竹制品变得物美价廉,实现经济与环保“双丰收”。(2)、请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3)、“以竹代塑”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你认为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将这种倡议落到实处?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
10、班级开展以“劳动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材料二: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材料三:班级对部分中学生就家务劳动对性格、家庭关系及学习的影响进行了采访,采访结果如下:
对性格的影响
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影响
无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无影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无影响
消极影响
64%
34%
2%
72%
24%
4%
32%
10%
58%
(1)、家务劳动对性格、家庭关系及学习有何影响?请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学生对此问题的主要认识倾向。(2)、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目标的“四育”提升到“五育”,把“劳育”作为五大目标之一,请说说你对“劳动教育”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60字左右)(3)、学校将制作劳动教育宣传册,为使其更具可读性,策划组拟增加中外名著中的“劳动之星”栏目。如果以下名著人物参选,你会推荐谁?请结合相关情节阐述理由。A.祥子《骆驼祥子》 B.大堰河《艾青诗选》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1、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秀丽山水
(1)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明月清辉
(2) ,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爱国情怀
(3)李贺用“ , 。”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 《雁门太守行》
(4)辛弃疾用“ , 赢得生前身后名。”来表达想要为朝廷收复失地,赢得生前身后美名的爱国激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雄心壮志
(5)学校举办“青春奋斗”演讲比赛,你可以用“ , 。”来表达勇攀高峰的雄心气概。《望岳》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放舟蓬莱①阁下
戚继光②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2)、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如果 B、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C、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贬官 D、乃至被谗受贬 馋:说坏话(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啖粥而读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杂然而前陈者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完成诸葛亮未竟之大业。 B、【甲】文结尾部分,诸葛亮先表明北伐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 C、【甲】文语言率真质朴,表达忠贞的感情,文字似从作者肺腑流出,析理透辟,情辞恳切,感人至深。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诸葛亮和范仲淹的人生经历,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抬头仰望,繁星流动,越汇越多,如一条逶迤磅礴的大河,在高远的夜空奔流(闪耀/闪烁),气势恢宏。星星仿佛有头领,去往的方向一致,向着同一个方向逸动、游移。那星河,① , ② , ③ 。有的星星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的明亮一些,有的更明亮一些。间或有漩涡状星出现,与江河湖海中的漩涡相似。眨眼间,有星星迅速炸裂一般亮一下,释放最强亮光,璀璨夺目,成为最亮的亿万颗星中的明星。众星拱卫着她,万众嘱目着她,她傲娇得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但三两秒的样子,又迅即恢复了原样。在这(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过程,一颗星走完了最辉煌的高光青春。原来,那流动的星星之河,就是银河了,那不按规则出牌、突兀逃逸的星星,就是流星吧。银河中的星辰原来如此纷繁浩瀚。它们近在咫尺 , 又在万里。那种势不可当的亘古又年轻的力量,令我久久地震惊和惶惑。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èng) 气势恢宏 B、逶迤(yí) 万众嘱目 C、拱卫 近在咫(zhǐ)尺 D、震惊 势不可当(dǎng)(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闪耀 昙花一现 B、闪烁 昙花一现 C、闪耀 转瞬即逝 D、闪烁 转瞬即逝(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并不是笔直的 ②是有弧度的 ③是有快慢的 B、①是有弧度的 ②并不是笔直的 ③是有快慢的 C、①并不是笔直的 ②是有快慢的 ③是有弧度的 D、①是有快慢的 ②并不是笔直的 ③是有弧度的(4)、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眨眼间,有星星炸裂一般迅速亮一下,璀璨夺目,释放最强亮光,成为最亮的亿万颗星中的明星。 B、眨眼间,有星星迅速炸裂一般亮一下,释放最强亮光,璀璨夺目,成为亿万颗星中最亮的明星。 C、眨眼间,有星星炸裂一般迅速亮一下,释放最强亮光,璀璨夺目,成为亿万颗星中最亮的明星。 D、眨眼间,有星星迅速炸裂一般亮一下,璀璨夺目,释放最强亮光,成为最亮的亿万颗星中的明星。 -
15、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作文要求:
①要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16、作文
春风一到便繁华,大自然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也许是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争抢春天的流量;也许是一只只欢歌的小鸟,在弹奏春天的乐章;也许是打卡刷屏的人们,正用行动温暖人心,传递爱与希望……春天里,每一处都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请以“春讯”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作文要求:
①要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
17、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积淀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为保护和传承吉林市的文化遗产,学校开展“爱我家乡,文化寻根”语文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
因明清沿江建有吉林船厂城,故吉林市有“船厂”之称。吉林船厂是明初关外第一大官办工厂,是明代东北亚丝绸之路水路的重要支撑点。吉林城重建五次,绵延三百余年,形成了船厂特有的古城文化,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时所作《松花江放船歌》就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
【材料二】
在清光绪年间,京剧就传入吉林城,故吉林市被誉为京剧的第二故乡。吉林市历史名人牛子厚创办的“喜连成社”,对京剧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培养了梅兰芳和周信芳等许多京剧大师。因此,吉林市不仅在京剧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京剧艺术的重要传承地。
【材料三】
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河灯寄情,文化留香。三百年前,从松花江上出现第一盏承载着人们美好祈愿的河灯开始,松花江放河灯的习俗已成为吉林市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符号。当夜幕初降,月上柳梢,万盏河灯顺流而下,江上灯火点点,岸边人潮涌动……
活动一:专题设置
(1)根据上面材料,依次设置三个活动专题。仿照专题一,为另外两个专题命名。
专题一:地名溯源 专题二:________ 专题三:________
活动二:资料查询
(2)“文化寻根”过程中,小林同学准备搜集吉林市纺织、冶炼等手工生产的历史文献资料。下面选项中,与搜集内容相关的书籍是( )
A. B. C. D. 活动三:文化探究
(3)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历史悠久的吉林市文化遗产众多,下面选项中,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 松花江上放河灯 B. 北山庙会 C. 明清吉林船厂遗址 D. 乌拉满族民居建造技艺 活动四:校刊征稿
(4)为让全校更多的同学参与“爱我家乡·文化寻根”活动,校刊编辑部发布了征稿启事。下面的征稿启事中,格式与内容各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征稿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为弘扬吉林市的创新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兴趣,校刊将出一期以“爱我家乡·文化寻根”为主题的专刊,希望全校同学踊跃投稿。
具体要求:
一、稿件内容:探寻吉林市文化遗产,表达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文稿篇幅:600字左右。
三、截止时间、交稿地点:6月15日前将稿件交至校刊室。
校刊编辑部
2024年5月21日
-
18、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与引领。小林同学梳理了一些文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助其成长的老师(师傅),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文学名著
学生(徒弟)
老师(师傅)
情节梗概
人生影响
《西游记》
孙悟空
唐僧
悟空炫耀袈裟唐僧立刻劝阻
①
《朝花夕拾》
“我”(鲁迅)
藤野先生
②
使鲁迅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简·爱》
“我”(简·爱)
③
“我”受诬陷,她安慰并帮“我”洗脱冤屈
使简·爱学会宽容和隐忍
-
19、在交流过程中,小林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内容,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这部小说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的中国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自己拥有一辆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终究走向沉沦的悲剧,反映了旧中国社会底层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这部书揭示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D、《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书中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揭示和批判了科举制度的荒唐腐朽及其对整个社会的严重毒害。
-
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难忘今宵终有别
张建鲁
①2022年6月19日的凌晨,《南方都市报》要闻部一位记者突然打来电话,要我为乔羽先生的溘然仙逝说几句话。这真是晴天霹雳!我顿时泪如雨下,仿佛一双无形的大手,一下把我的内心掏得空空。整个上午,我被揪心和悲痛缠绕,茶饭不思,一任《我的祖国》的旋律在低回徘徊。
②我相信,一定会有不少文友对我的创作方向生发过疑惑,一个主写小说的作家,怎么会对歌词创作那么迷恋?尽管我出过歌曲集、歌词集,写的歌词也还不够好,远达不到经典歌词的水平,但我的确是乔羽老爷子手把手带出来的学生,老人家一直对我的歌词创作寄予厚望。
③记得1999年夏天,老爷子回济宁探亲,我们在酒店相见,我恭敬地呈上自己新出版的诗集《乡思情韵》。老爷子接过去,一边翻一边说:“这书名起得好,一个人,一个有赤子情怀和文人情怀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做什么,思乡之情永远是一根绵绵不断的金线、优秀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无不有着深厚而浓烈的乡思情韵,这也正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所在。”
④2002年春节过后,我专程到老爷子家探望,老爷子非常高兴,亲切地对我说:“建鲁啊,你的诗集,我仔细看了,诗作展示出来的乡情、诗情、才情令人高兴。其实,你的许多乡情诗歌、战地诗作,稍作改动就是很好的歌词,大可以谱曲演唱,让更多的人能够在优美动听的歌曲中听到你的心声。”我没想到,老人家会给我稚嫩的创作这么高的评价!我把这看作是一个前辈对后辈的奖掖和鼓励、关爱和呵护。老人家又说:“我可以教你,我可以带你。”我汗颜,说:“在我心目中,您老早就是我的恩师了!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唱着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一个‘荡’字在我心中‘荡’了几十年.还有那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歌词,多么朴实的话语,却描绘出了那么美的意境和幸福的童年时光。”
⑤老爷子说:“一首好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诗。但一首好诗,不一定是一首好歌。”
⑥老爷子这是真的在教了呀,我屏住呼吸,仔细地聆听。
⑦“歌词不能太实,太实了近似照相,就没有了灵气。也不能太虚,太虚了叫人摸不着边际,不知道到底想说什么。诗是语言的艺术,讲究含蓄和意境。好的诗词,都需要提炼精华,更需要细心揣摩。巧思妙想,语言生动,言简意深。歌词则应多为作曲者留下创作和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⑧“我从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玉食,高堂华屋,而是当作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说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字里行间要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字词,要朴实无华,要真情直达。”
⑨1999年春,我与乔羽先生见面,老爷子夸我:“你不仅诗写得好,文作得棒,你还能创下这么大的产业。不仅是军旅诗人,还是商旅纳税人,了不得!为了让你更直观、更亲近地看到歌词的写法,看到歌曲与诗歌的异同,我打算给你专门写一首歌词,歌名我已经想好了,就叫《与人方便》。你不是生产方便面吗?这就是灵感和素材。”1999年冬,我去北京拜望乔羽先生。这次前往,我详细向老爷子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过后老爷子便写出了《与人方便》的歌词:
⑩宁肯自己揽下困难/也给别人留下方便/如果你有这种心愿/你将感到地阔天宽/你的目光将会更加远大/你的笑容将会更加灿烂/你将赢得四海朋友/你将招来八方财源/我说这话你不信/劝你不妨试试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也是真/这也是关/这也是善
⑪乔羽先生是将歌词录于一张宣纸之上的,所以谱曲的歌词成了我们食品集团之歌,裱挂在我办公室墙面上的书法,成了我的座右铭,它时刻激励和鞭策着我,做人做事,笃行向前。
⑫当时,老爷子在送我这幅墨宝时,格外用心,居然两次落款,两次题跋,五方钤印。金石书画名家、西泠印社会员谢长伟先生经常来我的办公室做客,他的解读是,我还从没见过乔老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钤过这么多印章!印章上的一个“乔父”,已经说明了老人家与你关系的非同寻常.一个“大吉祥”,蕴含和寄托着他老人家的深刻寓意和良好祝愿,这是老人家对你人生和事业的双重祝福和期望。仔细研究这首歌词,你就会发现,这绝不单纯是为你写的厂歌,而是写出了人生世事和为人处世的真知灼见,其哲言睿语,给人很多启发。这应当也是老人家对你的赠言、寄语和教诲了。所以,你把它挂在办公室,视为座右铭是正确的。
⑬我喜欢老爷子的每一首作品,在他的指教和影响下,这些年我也尝试着创作了大量歌词,并出版了两卷本的歌词集.通过研读老爷子的作品,我知道了歌词要有真情实感,要通俗易懂,要用心雕琢出诗情画意,要有清新优美的语言。无论借物寓情,还是借景抒怀,都要把爱注入笔端,融入字里行间,融入时代奔腾的血脉。
⑭乔羽先生离开我们,不觉已近周年,但老人家留下来的《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难忘今宵》《夕阳红》等经典作品,等待着我们继续传唱。
⑮乔羽先生,永远不朽!
(有删改)
(1)、从全文看,文章开头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请按事情发生先后顺序,概括“我”与乔羽先生交往的几件事。(3)、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三处“荡”的含义,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唱着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一个“荡”字在我心中“荡”了几十年。
(4)、文章结尾作者深情写道:“乔羽先生,永远不朽!”通读全文回答,乔羽先生有哪些“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