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期中诊断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期中诊断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公办)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城东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1、朗读诗歌《冷秋》(节选)应采用的语调是( )
秋
是伤感的
我仅是感受了一下秋风
便暗自神伤
A、舒缓 B、惊异 C、庄重 D、深沉 -
2、选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采用的语调。
A.激昂
B.欢快
C.舒缓
D.深沉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B、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C、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
4、用“/”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断一处)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突出对“她”的无比同情)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
6、请使用标准的符号,为下面的句子设计朗读重音、停顿和连接。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7、下面句子标出的连接和停顿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8、读好重音可以传情达意。下面句子应该怎么设计重音?给你认为需要重读的词语加点,并说说这样重读的好处。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9、诗歌鉴赏
遣意①
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 , 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近”,从“啭”字听来;“轻”,从“”字看出。颔联中的“”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
10、现代文阅读
特大号鳟鱼 [英]杰·克·杰罗姆
①晚上,在这条河边的那些小旅馆里住宿,听当地人给你讲一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常常是很有趣的。
②我们走进旅馆的客厅,坐了下来。那里先就有一个老人,正在用一根长长的瓷烟斗吸烟呢。我们跟他自然而然地开始聊天了。
③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提到了我俩是外地人,一到明天早晨,就将离开这里。
④这时,谈话暂时中止。我们的眼睛开始向四处张望。最后,视线集中在一只积满灰尘的玻璃柜子上。这只玻璃柜子被高高地吊在壁炉的上方,里面装着一条鳟鱼。这条鳟鱼使我们非常惊讶,因为它是如此之大,实际上在我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已经把它错认作鳕鱼。
⑤“哦,”这老先生随着我们的目光,在看到这条鳟鱼以后,吐了一口烟圈,说:“这家伙不错吧?“是十分少见啊。”我喃喃地说。乔治问这个老人,根据他的估计,这条鳟鱼有多重。
⑥“十八磅六盎司。”接着,他又吐了一口烟圈,然后站起身来,脱掉外衣。“是的,”他继续说,“还是在十六年以前,在那一年的二月三号这一天,是我把它捉到的,正好是在桥下面。他们告诉我这条鱼在河里,我说我要把它捉住。后来果真把它捉住了。眼下,在这一带,这么大的鳟鱼可不多见啰。晚安,先生们,晚安。”
⑦他走了。在此之后,我们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这条鱼,这的确是一条非同一般的鳟鱼啊。我们正在看鱼,村里的送信人来了。他正好在这家旅馆里落脚,他看到我们在看鳟鱼。
⑧“这条鳟鱼是我捉的!先生。”这个愉快的老头子说,话语在空气中跳动。“我是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正好是在运河水闸下面捉到它的。当我在我的邮递路线的尽头看到这个庞然大物时,我大吃一惊。好啊,你们看,它有二十六磅重呢!晚安,先生们,晚安。”
⑨我们四目相对。
⑩五分钟以后,第三个人走进来,又描述了一番他是如何在一个很久以前的早晨捉到它的,于是,他又走了。接着,一个一本正经的中年人走进来,他在窗户旁边坐下了。
⑪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说话。可是在最后,乔治转身朝着新来的人说:“请你原谅,如果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在这里捉到这条鳟鱼的话,我的朋友和我都将非常感谢你哩。”
⑫“这是为什么呢?谁告诉你们是我捉到了这条鳟鱼?”他诧异地问道。
⑬我们说没有什么人告诉过我们,可是,不知怎么的,我们觉得捉到这条鱼的人一定是他。
⑭“好吧,这真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确是非同一般啊。”这个陌生的人回答道。他笑了。“事实上,你们说得非常正确,这条鱼的确是我捉住的。竟然被你们猜中了。而我为了捉它,付出的代价也很高啊。这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接着,他就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花了半个小时才把它捉住,而它又是如何绷断了他的钓鱼竿。他说,他曾仔细地称过鱼的重量,精确的数字是三十四磅,不多也不少。
⑮在他走后,旅馆老板来到这里。我们把我们所听到的,关于这条鱼的种种不同的来历告诉他。他被逗得大笑起来,我们也都痛快地笑起来。
⑯“真想不到!哈哈哈!”这个诚实的老头子痛快地笑着说,“是的,他们要是真的钓到了这条鱼的话,是会把它送给我,让我来装饰我的客房的。他们的确是这种有交情的人啊!哈哈哈!”
⑰于是,他把这条鱼的真实来历告诉了我们。原来,这条鱼是他自己捉到的。在很多年以前,当他还完全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有一次他逃学,他说,只是由于提了这条鱼回家,才免了一顿处罚。
⑱这时,他被人喊走了。乔治和我再一次把视线转到这条鱼身上来。这真是一条最令人吃惊的鱼啊!我们越看越觉得它了不起。以至于乔治为了把它看得更清楚一些,竟然爬上了一把椅子的靠背。可是,这把椅子突然翻倒了。乔治害怕摔倒,就鲁莽地抓住了装鳟鱼的玻璃柜子。于是,哗啦啦一声,柜子倒下来了。乔治和那把椅子,竟然一起压在这只柜子上面。
⑲这条鳟鱼,被摔得粉碎,摔成一千块碎片了。
⑳原来,它只是巴黎制造的一个石膏模型罢了。
(1)、文中“我们”在听不同的人讲故事后,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梳理完成下图。不同的人讲故事 ⑴ 送信人愉快地说故事 ⑶ 旅馆老板“真诚”地说故事 “我们”的心理 很是惊奇 ⑵ 觉得可信 ⑷ (2)、小青对文中画线句有疑问,想请你帮忙解答。
这真是一条最令人吃惊的鱼啊!
疑问:结合全文来看,这条鱼的“最令人吃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3)、本文情节几乎都在重复,但读来不感觉乏味,反而意蕴深长。请帮小春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小贴士
“三复情节”
“三复”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重复叙述模式,指同类型情节三次反复。情节的循环往复可以把戏剧性发挥到极致,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分展现人物形象,并深化主旨。
【探究一:“重复”中的变化】
⑴故事中的不同:我发现“抓鳟鱼的故事”中时间、地点、人物和、都不同。
⑵人物个性的不同:我发现几个讲故事人的性格同中有异,请你选择其中两个人物来分析其不同个性。
【探究二:“重复”中的深意】
⑶课内与课外相互联结是学习的重要策略。请联结下面材料,分析两文在情节上多次重复的用意。
课本里的“重复”:《皇帝的新装》里大臣们和皇帝先后去看并不存在的“新装”,先后表现出内心的疑惑与惊慌,却又先后夸赞“新装”,情节基本相同。
(4)、你觉得本文最适合讲给哪一类人听?请做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和生活实际,从构思艺术和主题两个角度加以阐述。A.儿童
B.青少年
C.成年人 -
11、某同学摘抄了《皇帝的新装》的片段,但存在部分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甲】除非是为了去① 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乙】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② 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乘(chèng) 分(fèn) B、乘(chéng) 分(fèn) C、乘(chèng) 分(fēn) D、乘(chéng) 分(fēn)(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眩 ②称 B、①眩 ②衬 C、①炫 ②称 D、①炫 ②衬(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
12、活动中,小文分享了下面两篇同样题为《我的母亲》的文章,请你和同学们一起阅读。
【甲】我的母亲(节选)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做事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②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③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④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减)
【乙】我的母亲(节选)邹韬奋
①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②我六岁的时候,由父亲自己为我“发蒙”,读的是《三字经》。母亲觉得非请一位“西席”老夫子,所以家里虽一贫如洗,情愿节衣缩食,把省下的钱请一位老夫子。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③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有删减)
(1)、典型事件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阅读【甲】【乙】两文,补全下表。【甲】文
【乙】文
典型事件
白天要洗一两大盆衣服、晚上缝补衣服到半夜
③
①
母亲节衣缩食为“我”请老师
筹款支持“我”上学
“我”因背不出书挨打,母亲心疼却仍说“打得好”
母亲形象
②
④
(2)、【甲】文多次写到母亲的“泪”,请你结合画横线句及上下文,体会“泪”中蕴含的母亲的情感。(3)、【乙】文同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样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第②段画横线句就是在记叙之后的议论句,请分析它的作用。(4)、【甲】【乙】两文的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①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从修辞的角度)
②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赏析加点词)
(5)、小文读完【甲】【乙】两文后说:“这两篇文章中的母亲和《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朱德的母亲一样,都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给予作者宝贵的财富。”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和《回忆我的母亲》的内容发表看法。 -
13、学习完本课后,班级开展了以“感谢您,妈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请仿照环节一,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
环节一:唱赞美母爱的歌曲
环节二:
环节三:(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节选自车行《母亲》)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母爱是。
-
1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____。她性格和蔼 , 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____。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任劳任yuàn 和蔼(A.ǎi B.āi)
妯娌(A.zóu B.zhóu) 和mù(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病因并提出修改建议。 -
15、文学社的同学们搜集了一篇充满家国情怀的文章,请你与他们一起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让我好好看看你 林湄
傍晚,车子经过兰州临河的带状公园时,友人说那条河就是黄河。“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这是我梦寐中的景致啊!
在刚开始认识汉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黄河”与“长江”。后来,我总是以文人的童心,想象着黄河的壮观与独特,想象着她咆哮、搏击,如万马奔腾。
记得从前,老师曾以一种低沉忧郁的语气给我们讲述黄河的故事。历史上黄河流域频繁地暴发洪水,相传最早与洪水做斗争的是共工氏族,他们靠木、石、蚌器从山丘取土填充低洼,抵挡水浸。尧当部落联盟首领时,鲧借鉴共工氏族的治水经验,将填充低地改为筑土围墙。舜为首领时不满意洪水浸泡即溃的土墙,任命鲧的儿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几经考察,采取以凿山辟谷疏导为主的治水法,从而减少了洪水的灾患。
人们没有怨恨“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而是在黄河的水患中看到了禹的力量、禹的精神。后人冠之为“大禹”,因为禹是一个大写的人,写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地战胜艰难险阻的史书上,也印记在后人的脑里。
黄河啊,正因你有那么久远而沧桑的历史,所以成为我梦中的神往之地。
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后来,我离开了那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直未能亲见黄河成了我心中的一桩憾事。
现在,我站在兰州滨河中路黄河南岸,夜幕即将降临。趁着夕阳未落,黄河,让我好好地看看你——你静静地横卧在我面前,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西连《黄河母亲》雕塑,南依小西湖公园,北与“白马浪”为邻。
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如今,当周遭的世界变得流光溢彩,你仍然是那么朴素,保持着你的端庄与宁静。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
岸边矗立着著名的兰州水车,那是兰州段家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明嘉靖年间,兰州人段续任云南道御史时见到当地用筒车灌溉农田,于是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他回到故里,仿制出水车。
友人说,四十多年前,有252轮水车林立在兰州黄河的两岸。那是何等壮观、独特的景观!水车源自人类的智慧,既像一件艺术品,又灌溉了农田,养育了子孙。它们咿咿呀呀,日夜欢唱着,歌唱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歌唱着人们辛劳而又快乐的生活。今天的水车固然是滨河中路带状公园里的点缀品,但它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深思与启迪。
沿着带状公园的南岸,我来到了黄河铁桥下,这里是古代通羊皮筏子和木舟的渡口,也是明洪武年间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浮桥遗址。眼前的铁桥则是光绪年间清政府请德国人建成的。
站在铁桥上,望着桥下平静无波的黄河水,想象着黄河水上涨时羊皮筏子在滚滚波涛中漂流的画面。是不是像漓江上的木筏一样,上面站着一位艄公,他握着一根长竿,在水上悠哉滑行?其实,羊皮筏子比木筏更轻便。将几块羊皮绑在一起,吹足气,即成黄河上来去自如的筏子,即使水流湍急,也能横渡激流。
艄公如何能在羊皮筏子上点篱自若,顺水势颠簸而去?是他们的机智镇静制服了波涛,还是因为他们是黄河的主人,在黄河面前自有无畏与淡定?
正流连忘返时,最后一朵晚霞渐渐隐去。
夜色深沉,北岸白塔山上寺院的灯火亮了起来,兰山索道闪着彩色的光。我依然痴痴地伫立在黄河岸边。夜色中的黄河固然另有一番风情,但更让我留恋的还是黄河本来的面目,那不经装饰的母亲般的面容。
黄河,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在我的心头!
(1)、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对作者想象中的和看到的黄河的特点进行梳理,请你补全下图。
(2)、本文的抒情性较强,小语想在社内做朗读展示,请你帮他完成朗读设计表。重音
①请为下面的句子设计朗读重音,并说明设计理由。
啊,黄河!”我吃惊地重复着,忙叫友人停下车,让我看看黄河——这是我梦寐中的景致啊!停连
②请为以下句子设计停连,并说明设计理由。
我凝视着你,想象自己依偎在你的臂膀之上,感受着你的温暖,倾听那轻柔的细语……(3)、请和同学们一起品味下列语句,体会作品意蕴。
①你安详如雕塑中的母亲,以你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子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我从小生长在东海岸旁的海滨古屋里,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为什么说黄河于“我”既“熟悉”又“遥远”呢?)
③今天的水车固然是滨河中路带状公园里的点缀品,但它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深思与启迪。(“深思与启迪”指的是什么?)(4)、同学们对本文标题展开了探究,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
16、各班级组织爱国诗歌朗诵活动,小文准备朗读《梅岭三章》,但对末句的语气、语调、重音等把握不准。请你为这个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原因。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17、小语根据“家”的甲骨文字形和“国”的金文字形,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图标(如下图),请你简要分析其含义。

-
18、以下是校团委准备放在宣传栏的文字,但其中还有部分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血写诗篇。往昔的战火虽已熄灭,但红色的印记在每个人心中永存。革命先辈们取义成rén____,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经历了多少血雨xīng____风!让我们的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聆听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____(铭记/切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深切湎怀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旌(A.jīn B.jīng)旗
取义成rén
血雨xīng风(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从括号内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段的横线上。(4)、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①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乙】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③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⑤辄切齿⑥ , 州郡以为言⑦ , 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书》)
【注释】①凌忽:轻慢。②鸱枭(chī 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常比喻贪恶之人。③汝曹:你辈,你们。④谨敕(chì):谨慎。⑤下车:指官员初到任。⑥切齿:表示痛恨。⑦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1)、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课内迁移法: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①
愿汝曹效之
字源推断法:
“效”的甲骨文左边像一个两腿相交的人,右边是一只持棍的手,正在鞭打拷问左边的人,督促他效仿、学习。②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词类活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③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3)、【乙】文结尾加点的“也”字,能否改成“矣”或“耳”?请发表看法。(4)、阅读两文,想象两位作者在说下面的句子时的表情,并结合句子意思简述选择该表情的理由。颜之推曰:“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马援曰:“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A.严肃 B.微笑 C.流泪
我选择表情(填字母),理由:
(5)、【甲】【乙】两文与《诫子书》都是告诫晚辈的文章,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20、为了读好家书,传承优良品德,有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原文略)
【乙】诲学说 [宋]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1)、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成语推断法:骄奢淫逸
①
然玉之为物
语境推测法、组词法
②
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查阅词典法:①放弃,失去;②施舍,布施;③住宿,居住;④停止,废止
③(填序号)
(2)、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乙】文画线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示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朗读设计: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学习与才干、志向与成就之间的必要联系,进而突出静心学习、明确志向的重要性。因此,两个“非”和“无以”重读,声音稍稍拖长,读出一种强调意味,表现作者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
(3)、结合以上两文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在品行方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何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