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回答问题。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①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②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③斗:比赛的意思。④婵娟: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也指月亮。

    (1)、 首句“初闻征雁已无蝉”从  (感官角度)角度点明深秋时节,为全诗奠定清冷基调。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线句所展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 2、阅读回答问题。 

    王子猷、子敬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走避,不惶取屐; 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 , 扶凭而出,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子猷(yóu)、子敬:即王徽之和王献之,两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②惶:同“遑”,空闲。③恬然:平静,安然。④扶凭:指搀扶。⑤神宇:胸襟气度。⑥都:总,竟。⑦了:完全。⑧舆:轿子。⑨调:协调。⑩恸(tòng)绝:指因悲哀过度而昏厥。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子猷、子敬曾坐一室   一起 B、子猷走避    急 C、子敬先亡    死亡 D、因恸绝久    美好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B、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C、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D、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4)、 文中对王子猷和王子敬的描写十分生动,请任选一人,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中的人物描写是如何凸显其精神气度的?
  • 3、阅读回答问题。 

    鱼鳞瓦房顶上看北斗七星

    肖复兴

    ①老院的房顶上,铺着鱼鳞瓦。坐在上面,有点儿硌屁股。 

    ②可能是童年没有什么可玩的,爬房顶成了一件乐事。开始跟着院子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爬,后来,我一个人也常常会像小猫一样爬上房顶。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吃完晚饭,做完作业,我总会悄悄地溜出屋,一个人上房,坐在鱼鳞瓦上。 

    ③不知道为什么我总爱爬到房顶上去。那里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除了瓦片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或者飘落的树叶,没什么东西。不过,站在上面,好像自己一下子长高了好多,我和家门前的那棵大槐树一般高了。再往前面看,西边的月亮门,月亮门里的葡萄架,都在我的脚下了。再往远处看,胡同口的前门楼子,都变得那么矮、那么小。 

    ④风大一点儿的时候,槐树的树叶被摇得哗啦啦响。我会从裤兜里掏出手绢——那时候,每天上学,老师都检查大家带没带手绢——迎着风,看着手绢飘动着,鼓胀着,像一面小旗子。 

    ⑤大院里,住着我的一位同学。他坐在我的座位后面,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我才想起忘记带手绢了,有些着急,他从后面递给我一条手绢,悄悄地说他有两条。这样,躲过了老师的检查后,我还给他手绢,谢了他。手绢上有用红丝线绣的他的名字。幸好,老师只是扫了一眼,要是仔细一看,看见了他的名字,就麻烦了。 

    ⑥坐在房顶上,周围没有一个人,白天能看到的房子呀树呀花草呀积存的污水呀堆在院子里的乱七八糟的杂物呀……这所有的一切,在夜晚都变成了黑乎乎的影子,看不大清楚,甚至根本看不见了。院子里嘈杂的声音,也变得朦朦胧胧,周围显得非常安静,静得整个院子像睡着了一样。 

    ⑦更多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无所事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胡思乱想。有时候,也会想娘,但想的更多的是姐姐。娘过世几年了,姐姐就离开我和弟弟几年了。忽然觉得时间那么长,姐姐离我是那么远。 

    ⑧站在房顶上,视野开阔,能看到靠近我们胡同这一侧的北京火车站的钟楼,姐姐就是在那里坐上火车离开北京去内蒙古的。 有时候,能看到夜行的列车飞驰的影子。车窗内闪烁的灯火,像萤火虫那样的微小,很快就被夜色吞没了。

    ⑨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望着夜空,胡思乱想,或想入非非。老师曾经带我们参观过一次动物园对面的天文馆。在那里,讲解员讲解了夜空中的很多星星,我只记住了北斗七星的位置,它们像一把勺子,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之北。天气好的时候,我一眼就能找到北斗七星。它们对着我闪烁,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一直等着我来找它们,这让我涌起一种亲切的感觉。 

    有雾或者天阴的时候,雾气和云彩遮挡住了北斗七星,天空一下暗淡了很多。浓重如漆的夜色,像一片大海,波浪暗涌,茫茫无边。

    ⑪房顶更显得黑黝黝的,只有瓦脊闪动着灰色的光。眼前那棵枝叶繁茂的大槐树,影子打在墙上和房顶上,风吹过来,树在摇晃,影子也在摇摇晃晃,树哗哗响,影子也在哗哗响着,像树和影子争先恐后说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 

    ⑫有一天晚上,身后突然传来了砰砰的声响。无星无月的浓重夜色中,那声音急促而沉重,一声比一声响,一声比一声近。我很害怕,转过身去,不敢朝发出声音的地方看。 

    ⑬这时候,一个黑影出现在我的面前,叫了我一声:“哥!” 

    ⑭原来是弟弟。他对我说:“我就知道,你一准儿在这里。爸到处找不着你!”然后他又说了句,“我看见你好几次一个人爬到房顶这里来了。” 

    ⑮那一天,我和弟弟没有着急从房顶上下来。我问清父亲找我没什么大事后,便拉着弟弟一起坐在房顶的鱼鳞瓦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聊起来。在家里,我们很少这样聊天,更别说坐在房顶上聊天了。他问我:“你总爱一个人坐在房顶上干什么呀?” 

    ⑯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他:“你认识北斗七星吗?”他摇摇头。 

    ⑰我告诉他北斗七星很亮,要是有一天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如果看到了北斗七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了。 

    (有删改)

    (1)、 小语心存疑问:全文写“北斗七星”为何只有寥寥几笔?于是,她对文章①一⑪段内容进行了梳理。请你补全内容。 

    ①  

    ②  

    ③  

    ④ 

    (2)、 品味文章语言。 

    ①朗读可以拉近我们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请结合小贴上给文中画横线句做朗读设计,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温馨小贴士:可以从重音、语调、语气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进行朗读设计。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 “我”望着夜空,相信只要看到北斗七星,就能找到回家的路,北斗七星不仅是夜空中的星辰,更藏着“我”的牵挂与期盼。《往事依依》中,于漪忆起少年读书的往事,感受成长与热爱;《再塑生命的人》中,海伦遇到莎莉文老师,感受爱与希望。结合本文,联系《往事依依》或《再塑生命的人》,谈谈“生命中的精神寄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如今,电子邮件、 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附:传统书信样稿 

    【材料二】 

    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垂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传承。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从去年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今年最新的《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所以书信正文要有针对性,要礼貌、诚恳,对长辈要谦虚有礼,尽量使用书面语。 D、《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观众从中汲取精神养料。
    (2)、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构成。 B、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祝福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用于正文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C、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因此书信已不再成为我们交流的手段。 D、今天我们讲书信,并没有否定它的通信交流功能,更多的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3)、 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
  • 5、请根据语境,仿写下面的句子,使之与前两句形成排比句式。

    学校文学社阅读活动中,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语文之美,如春日甘霖滋润万物;语文之美,如夏日微风带来清凉; 。”

  • 6、学校名著社团要完成《朝花夕拾》《西游记》主题任务探究,邀请你协助完成。 

     

    表:孙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


    “离”的表现

    “离”的原因

    第一次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咕恶我,我回去便了!”

    ③____

    第二次

    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④____

    第三次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孙悟空打死一群抢劫的草寇,唐僧厌其杀生,将其赶走。

    (1)、 阅读图“鲁迅人生道路中的‘离’”和表“孙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补全空缺信息。 

    ①  

    ②  

    ③  

    ④ 

    (2)、 结合图“鲁迅人生道路中的‘离’”和表“孙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他是如何在几次“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
  • 7、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朋友,总在你思绪徘 huái(  )、前途迷茫时,默默守护;朋友,又如同浩渺水波,在红尘繁杂、世界喧嚣时,无声地给予你安慰;朋友,亦可在人声dǐng (  )沸、车水马龙时,和你一起激扬文字,笑语欢歌。

    徘huái 

    人声dǐng 

  • 8、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
    (1)、 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很注重氛围感,然而“违和感”有时却能起到更巧妙的写景传情的效果。“以乐景衬哀情”就是古诗中常用的这种有违和感的反衬手法。①《天净沙•秋思》中把画风迥异的两幅图景组接在一起,形成意象并置,勾勒深秋晚景图:“”以萧瑟的景物温馨生活图景的对比,从而引发游子的羁旅之孤,思乡之愁。②《江南逢李龟年》中则把江南繁花春景与繁华时落幕对比“”,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国家衰败的慨叹,让人体味到更深沉的悲哀。
    (2)、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花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
    (3)、 借月传情,明月在诗仙李白的笔下传递着不同的情思。既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思念关怀;也有《峨眉山月歌》中“”的空灵意境。
    (4)、 文中寄志,孔子在《论语》中说“ , 仁在其中矣”,表明仁德的养成,不仅要有坚定的志向,还要有勤学好问多思的品质培养。
  • 9、根据要求写作。 
    “做怎样的自己”是生命成长旅程中的重要话题,上边三本书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 10、根据要求答题。 

    范仲淹

    杨万里

    欧阳修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宋史•杨万里传》(节选)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胃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丁】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闷歌行
    风力掀天浪打头,
    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
    气力穷时会自休。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 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 jiàn):超越本分。⑦邸: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⑩近看:做近期、短时间的估计。⑪远:往时间再长一些估计。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天下之忧而忧(  ) 
    ②由此不用(  ) 
    万里为之记(  ) 
    ④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邸史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B、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C、凡邸史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3)、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4)、 结合【乙】文内容,概括分析宋代文人杨万里的人物形象。
    (5)、 杨万里有云:“诗人自古例迁谪。”【甲】【丙】【丁】都写于贬谪之时,请结合范仲淹、杨万里、欧阳修作品中的关键词句谈谈他们各自对待贬谪的态度。
  • 11、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什么是好的诗歌 
    叶嘉莹 
    (一) 

    ①中国古人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有要说的话,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没话找话,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谎话。就是说,是不是果然“情动于中”,这是判断一首诗歌的最重要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东西才使作者“情动于中”呢?晋朝的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就有一种萧瑟的、凄凉的、悲伤的感觉。“喜柔条于芳春”是说,当芬芳、美好的春天来临,我们看见草木那些柔条发芽长叶了,我们就有一种欣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③对事物都以同情的心对它,更不用说同类的人类。好的诗人有锐敏的感受能力,有丰富的联想能力,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只是草木,不只是现在的人事,所没看见过的、没经历过的人事都可以感动,这才真正是一个有博大的感情、襟抱的诗人。 

    (二) 

    ④我在台大教书时,有“诗选及习作”一门课,学生都要练习写诗。我引用《易经•乾卦•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说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于是一位学生交来了这样的诗作,他写道:“红叶枕边香。”我说我不大能接受。第一,红叶不香;第二,红叶长在外面,在山里,怎样会在枕边呢?但他说这是真实的,老师不是说要真诚吗?原来这红叶是他女朋友寄给他的,上边有香水的香味也说不定,他将红叶和信放在枕边,所以“红叶枕边香”。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作诗,第一是你要有真诚的感动,第二是你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你才是成功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你内心中有了感发的活动,这是一个生命的孕育、开始,把它写出来,使之成形,能使读者,甚至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这才完成了这种生生不已的生命。 
        ⑤南宋诗人陆游写过两首《菊枕》诗,是纪念他和他第一个妻子的感情的。陆游因母亲的逼迫和他的妻子离异了,但陆游一直不能忘记这段往事,所以老年的时候写了这两首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陨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他说,记得当年他的妻子亲自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保存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可以使他回忆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他写的菊枕的香就写得很好,就使人感动了。所以,诗不但要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要能传达出来,使读者也感受到你的感动,才算完成了诗的创作。 

    (三)

        ⑥我说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好诗,是因为他在这“深深欢用叠字的,“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它用的叠字是多美好的两个字,是所能找到的最恰当的两个字,不但把外物的“杨柳依依”写下来了,把鸟叫的“关关”之声写下来了,而且把内心看到这个形象,听到这个声音之后,那生动活泼的感受写下来了。杜甫写了“深深”“款款”的叠字,他观察到了蛱蝶的穿花、蜻蜓的点水,它们的感情和姿态。他对于蛱蝶、蜻蜓为什么有这么亲切、喜爱的感情和这么仔细的观赏?这除了诗人的锐感之外,还在于他在“深深”“款款”的赏爱中表现了对春光短暂的悲慨。多么美好的东西,那穿花的蛱蝶深深见,那点水的蜻蜓款款飞,但它们都会消逝,春光是短暂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杜甫接下来就说,“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有没有人替我传一句话给蛱蝶、蜻蜓,替我传话给外界的和风丽日,让那美好的春光陪伴我,让我们一起留恋、欣赏,他说我知道春光是短暂的,是“暂时相赏”,正因为如此,就让我们珍惜这短暂的春天,希望那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不要那么快、那么匆促地离开我。“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是杜甫的感情。 

        ⑦真正伟大的诗人,不只他的每首诗都传达的是他感发的生命,也不是只用笔墨文字来写诗的,他是用他整个生命、整个生活来写诗的。所以你真要了解“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两句诗的好处,不单要了解他对蛱蝶、蜻蜓的欣赏爱恋,不单是他所感受到的春光的短暂,而且还要体会到他对自己生命的短暂的无奈:以我这样的有生之年、这样的感情,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他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所哀悼的是否仅是人们常说的对人生无常的短暂的悲哀呢?不只如此,这其中还有对他那份“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一种深切的悲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内心有一种真的感动,这种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会有的,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晏几道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情景未尝不美丽,但将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一比较,就会发现,晏几道的词确实非常清丽,非常美好,但他那感发的生命,却缺少像杜甫的诗那份深厚、博大的力量。 
    (摘自《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东西方关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与理论》,有删改。)

    (1)、 作者认为什么是好的诗歌?从选文(一)(二)(三)各提炼一点。
    (2)、 据文本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①作者引用“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与“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阐述了诗人情感的两种类型。  
    ②在情感与表达之间,情感更重要,因为“修辞立其诚”。 
    (3)、 文章常借助例子来阐述观点,请观察下面的例子分析其作用。 
    ①陆游《菊枕》 
    ②学生“红叶枕边香” 
    ③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④《诗经》“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⑤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些例子的作用是: 
    (4)、 小语要从下面两首诗中选一首去参加主题为“什么是好的诗歌”的诗歌鉴赏会,你觉得选哪一首更合适?请结合文章观点说明理由。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驿:驿站。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蓟门:唐时屯驻重兵之地。②笳:此处代指号角。③投笔吏:汉人班超投笔从戎,后终以功封定远侯。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缨出征南越,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 12、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长生鸟 
    [英]西尔维亚•汤森•沃纳 

        ①斯特劳贝里勋爵喜欢养鸟。他有欧洲最好的鸟舍,宽敞得连老鹰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多年来,其中最优雅的一间“公寓”一直是空着的,上面只有一个标签,写着:“长生鸟。栖息地,阿拉伯半岛。” 
        ②斯特劳贝里勋爵不时地从他的代理人那里得到被认为是长生鸟的鸟(连同其费用清单),但这些鸟经鉴定后却是用人工把各种羽毛巧妙地粘合上去的杂种鸟。( A) 最后斯特劳贝里勋爵亲自去阿拉伯半岛。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只长生鸟,逐步 赢得了它信任之后就把它捉住了,并完美无损地把它带回了家。 
        ③【甲】 这鸟一到英国,便在鸟类学家、记者、诗人和女帽设计商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断有人来访问它。但它没有被这些赞扬吹捧弄得趾高气扬。当它不再传为新闻,以及来访者逐渐减少时,它也没有表示出生气和怨恨的样子。它吃得很香,似乎对处境感到心满意足了。 
        ④维持好一个鸟舍得花费一大笔钱,所以斯特劳贝里勋爵死时,身无分文。这鸟舍被拿到市场上去拍卖了。最终,勋爵的继承人和“奇异世界游乐场”的拥有者波尔罗德先生成交了,因为他出了较高的价钱。 
        ⑤波尔德罗先生认为他的长生鸟买得很合算。喂养它花不了多少钱,而且也不在乎孩子们的玩弄,虽然它还不会玩什么把戏,波尔德罗先生认为它不久就会学会一些的。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愿意付一克朗的票价前去“一睹真容”。 
        ⑥后来生意清淡了。但这长生鸟还是一样美,一样亲切。但正因为它太文静、太古板了,所以人们还是喜欢去看狒狒的滑稽动作,或去观赏那条已经吃掉过一个妇女的鳄鱼的表演。 
        ⑦一天,波尔德罗先生对他的经理说:“自从有傻瓜付钱来看这长生鸟以来,有多久了?” 
        ⑧“大约三个星期光景。”经理回答道。“这只鸟不值一养,”波尔德罗说,“更不要说付保险费了。为那鸟保险,我得每星期花上七个先令。” 
        ⑨“公众并不喜欢它,他们感到这只鸟太文静了。问题在于它不会找配偶也不会做其它任何事情。我为了使它交配,已不断地试用了白色装饰的羽毛及美丽的孔雀给它看,给它看过的东西真是多得天晓得了,但它却不屑一顾。” 
        ⑩“不知道我们能否用它换到一只活泼的鸟?”波尔德罗先生说。 
        ⑪“不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只有这样一只长生鸟。你读过标签上写的话吗?” 
        ⑫这稀有的、神话般的鸟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专门从东方进口来的,没有配偶,也不想有配偶。当老年来临时就自焚而死,又神奇般地再生。 
        ⑬( B) “我有一个想法,”波尔德罗先生继续说,“我们能想某种方法让它自焚再生吗?当然我们事先要为它做好广告  , 以便引起公众兴趣 。这样我们就会有一只新的鸟,带上一些浪漫色彩的鸟,具有生动的生活史可讲的鸟。像这样的鸟我们就卖得出去 了。” 
        ⑭经理点了点头。“我已在一本书上读到过,”他说,“你得给它们准备好有香气的木材等东西,它们会做起一个窝来,在窝上面坐下,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焚烧起来,但等它老了才会这样做。问题就在这儿,我看还在它精力旺盛时期。” 
        ⑮“这事让我来做好了,”波尔德罗先生说,“你去弄些香木,我来使它衰老起来。” 
        ⑯使长生鸟衰老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把它的食量减少一半又一半,虽然它变得越来越消瘦了,但视力并未减退,羽毛还是像以前一样光泽润滑。取暖器关掉了,在严寒中长生鸟展开羽毛来御寒,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冷。 
        ⑰波尔德罗先生翻到一本讲阿拉伯半岛的书,获悉那儿的气候是很干燥的。于是他把长生鸟搬到一个顶上装有喷水设备的小笼里。每天晚上把喷水器开了,长生鸟就开始咳嗽起来。他几乎每天都亲自呆在鸟笼前来嘲弄和凌辱这只鸟。 
        ⑱春天来时,波尔德罗先生开始宣传长生鸟已老化了这事,并且签订了拍长生鸟这部电影的合同。最后时机似乎成熟了,好几个星期以来大众对使长生鸟衰老的兴趣被逐步激发起来了。入场券的票价已上涨到二克朗。【乙】 场子四周熙熙攘攘。灯光和摄像机都对准笼子。扩音机在向观众播送着即将发生的稀罕的事。
        ⑲“长生鸟,”扩音机播放着,“在生活上是鸟类的贵族。只有浸在奇异的香水中的最稀有最昂贵的木材品种才能诱使它来筑起它那奇特的巢来。” 
        ⑳挑选好了的一堆干净的香气扑鼻的嫩枝和刨花推进了这鸟笼。 
        ㉑扩音机继续播着音:“它那东方的姿态,它那柔情的魅力,它那不沾染世俗的高洁……” 
        ㉒“这只鸟在筑巢了!”一个女人在人群里叫喊着。 
        ㉓这长生鸟抖动了一下翅膀,它的头左右转动起来,从栖息处摇摇晃晃地飞了下来,随后疲乏地开始拨弄那堆着的嫩枝和刨花。 
        ㉔于是摄像机卡嗒卡嗒对准笼子拍摄,照明灯光强烈地照着鸟笼。波尔德罗先生冲到扩音机前惊叫:“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们屏息等待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前,几世纪以来的传说正在付诸实现了,这只长生鸟……” 
        ㉕长生鸟安稳地坐在自焚用的木堆上,看上去似乎是睡着了。 
        ㉖电影导演说:“好吧,即使这只长生鸟没有比这更大的价值,这样供大家欣赏一下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㉗话音未落,长生鸟和木材起火了,火焰直冲九霄,同时又向四周窜了出去。顷刻之间,大火吞没了一切,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包括波尔德罗先生。

    (1)、 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关注紧凑有趣的起伏情节,根据《长生鸟》的情节,请补全①-④。 
     
    ①  ②  ③  
    学习小结:由图可知,阅读小说可聚焦情节的④  (A.巧合B.矛盾C.伏笔)。
    (2)、 【甲】【乙】两处划线句为社会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作用。 
    【甲】这鸟一到英国,便在鸟类学家、记者、诗人和女帽设计商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断有人来访问它。 
    【乙】场子四周熙熙攘攘。灯光和摄像机都对准笼子。扩音机在向观众播送着即将发生的稀罕的事。
    (3)、 结合AB两处语句及加点词,分析斯特劳贝里勋爵和波尔德罗先生的人物形象。
    (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你认为《长生鸟》的作者属于哪类小说家呢? 

    链接材料:“天真的”小说家率性地写作,是一种不追求深思熟虑的匠心而追求直白袒露出的感情的创作状态。而“感伤的”小说家为了更好的把读者引向中心。将自身对这个世界的怀疑用理智写进小说中,是思辨的,更具目的性的。

    通过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文本,我认为西尔维亚•汤森•沃纳是一位  (天真的/感伤的)小说家,因为  。

  • 13、阅读下面活动序章,完成题目。 
        生活孕育诗歌,诗歌反映生活。《沁园春•雪》描写北国壮丽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其妖(ráo)多娇的风姿,抒发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抒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pīng)婷之美;《我看》在春景中回首往事,想到人的生命中的欢乐也好,忧(A.qī B.qì)也罢,对于生机勃勃的自然来说,一切都是(A.wǎng B.wàng)然。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坚守,都可以用诗歌表达。让我们一起漫步于诗苑!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妖(ráo)  
    ②  (pīng)婷 
    ③忧  (A.qī B.qì) 
    ④  (A.wǎng B.wàng)然
    (2)、 下列与文中划线句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晚上你是看电视,还是看小说? 
    D、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 14、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生动。请你仿照示例,从“秋雨”“烈日”“湖水”“路灯”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不超过6行。

    示例:

    风越来越狂
    在天地间横冲直撞
    树林像一块面团
    四面都在鼓
    鼓了就陷
    陷了再鼓

    我的创作: 

  • 15、补全下面的古诗文鉴赏笔记。

    方法

    回忆诗句

    归纳结论

    抓情感词

    三年谪宦此栖迟,①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找到精准的词语能直抵作者情思。

    找意象

    ②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但愿人长久,③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关注意象能帮助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

    ④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沉舟侧畔千帆过,⑤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析技法

    借景抒情

    ⑥  ,⑦  ,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分析技法能帮读者深入理解诗人处境与心境。

    动静结合

    浮光跃金,⑧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6、作文。
    ㅤㅤ乐与忧,是人生中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人生。人生就像一幅画,乐是亮丽的色彩,忧则是深沉的阴影,它们共同勾勒出多彩的画面。乐与忧同等重要,它们共同教会了我们珍惜幸福,也让我们学会坚强。

    ㅤ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回忆与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ㅤ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上面的文字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ㅤㅤ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凡为学之道,见闻欲其博,术业欲其精。 
        毛奇龄作诗、古文,必先罗列满前,考核精细,方伸纸疾书。客之。毛曰:“动笔一次,展卷一回,(甲)典故纯熟,终身不忘,日积月累,自然博洽。” 
        钱陈群少时尝问于徐嘉炎,曰:“学何以博?”徐曰:“读古文书,就其篇中最处识之,久乃会通。”后述于朱太史,朱曰:“斯言也。世安有过目不遗一字者(乙)?” 
        噫!古人好学之笃与实践精专如此。有志者当奉以为法。 

    (取材《冷庐杂识》)

    材料二: 
        讲议乎经 , 咏思乎文。经以明道,文以通理……群居讲习,日新其德……题之名氏,昭示来者。俾知君子小人之辨,咸若出于此院。 

    (选自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

    【注释】①经典文学。 
    材料三: 
         不二斋 , 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 , 不移而具……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㲪。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 , 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⑥)

    【注释】①不二斋:张岱旧日的书房。②鼎彝(yí)尊罍(léi):各类器具收藏品。③芗(xiāng)泽:香气。④毾㲪(tà dēng):有花纹的细毛毯。⑤盘礴:舒展两腿而坐。⑥《陶庵梦忆》:张岱散文集,成书于明亡后。书中忆及前朝往事,自谓梦境,遂以“梦”名。

    (1)、 解释加点词。 
    ①客之  
    ②就其篇中最处识之  
    ③斯言也  
    有绿天 
    (2)、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在(甲)或(乙)空缺处选择一项恰当的虚词,并说明理由。 

    A.则     B.然     C.乃     D.乎     E.邪     F.哉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讲议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文以通理。
    (4)、 读完材料一和材料二后,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启示?请概括出二条。
    (5)、 有同学想把【链接材料】中的内容当作材料一的道理论据,你觉得合适吗?谈谈看法。 
    【链接材料】
        欧阳修在《诲学说》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6)、 细读材料三,本文结尾突转,以“思”作结,有何深意?请联系材料三的注释和《湖心亭看雪》,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你的理解。
  • 18、议论文阅读。 

    在吃苦中收获,在奉献中成长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这告诉我们,青年人就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当下,有许多青年选择扎根乡村“自找苦吃”。河北省滦平县青年包村干部侯忠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开展森林防火巡视到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从检查水体污染到入户指导厕改,从核定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到督查散煤违规使用……这名青年包村干部要操心的事,远比工作本上的记录更加琐碎。可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 
        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例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所谓的“苦”,看似是品尝生活的味道,更是对青年人精神的淬炼。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发的身体,还包括乐于吃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只有经历过无数困难的磨炼,才能收获成长,不断进步。青年人应该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 
        ④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很可能尝到失败的苦楚。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年人过于计较得失,甚至遇到挫折和苦难就放弃,以致走不长远。与之相反,更多青年人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最终苦尽甘来。 
        ⑤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找苦吃”不是白白吃苦,更不是用吃苦来安慰自己,麻木度日。青年人要在吃苦中锻炼才干,增强斗争本领。不可否认,青年人胜在年轻,但也囿于年轻,毕竟人生阅历、工作经验不足,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难免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弱,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着一个点,终能滴水穿石。青年人的成长发展也是如此,唯有秉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挫折挑战中迎难而上,在经历风雨后愈挫愈勇,逐渐练就能担事的“铁肩膀”和能成事的“真本领”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⑥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摒弃骄娇二气,争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一代。 

    (作者:史一棋。有删改)

    (1)、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依据选文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所说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给予了肯定。 
    B、第②段中用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的事例作为论据,阐释了青年人“自找苦吃”的表现。 
    C、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不是指青春焕发的身体,而是指乐于吃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D、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
    (3)、 某同学认为第⑤段画线句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4)、 文章结尾呼吁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一代”,请结合文本观点和自身经历,谈谈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语言流畅,不少于50字。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㉑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㉒“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㉓“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㉔“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㉕“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㉖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㉗秋明真是好样的! 
        ㉘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㉙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1)、 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2)、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②“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3)、 第④-⑭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4)、 有同学认为本文的标题改成“秋明的化学梦”更好,你的想法呢?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近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文脉春秋》等,对大众追求诗意人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主席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pīng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 , 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 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 , 不应jiǎo róu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 , 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提高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pīng婷  
    ②旁wù  
    ③jiǎo róu造作 
    (2)、 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矗立 
    B、亵渎 
    C、附庸风雅 
    D、相得益彰
    (3)、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哪种关系的复句(    )
    A、并列 
    B、递进 
    C、条件 
    D、选择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