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小蝌蚪找妈妈》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2.《我是什么》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场景歌》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8.《黄山奇石》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9.《日月潭》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0.《葡萄沟》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1.《坐井观天》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 汉语拼音2.《i u ü》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 汉语拼音3.《b p m f》同步练习
-
1、对比阅读。
【甲】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乙】开始,远处的江面( )。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小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 ),漩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堵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 ),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不禁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1)、选择词语填写到选文乙的括号里。波涛起伏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2)、选文甲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3)、选文甲将浪潮比作和 ,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画面。(4)、对诗句“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分析正确的是( )。A、“摧”字说明了山已摇摇欲坠,在大海中一点儿也不稳固。 B、这两句诗直接展现了潮水的壮观。 C、这两句诗突出了大潮让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的气势。(5)、边读边想象浪潮奔腾的画面,并从文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选文
形态
声音
甲
乙
-
2、现代诗歌阅读。
雁儿们(节选)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翅膀, 晚霞在她们身上, 听她们的歌唱!
看她们的翅膀, 晚霞在她们身上, 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迂回,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伤悲,
有时候匆忙。 有时候金芒。 有时候欢畅。
(1)、读第2小节,我能联想到《秋晚的江上》中的“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2)、根据诗歌内容,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读诗歌,想象画面,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雁儿们在云空里飞行,一会儿 , 一会儿急;身上一会儿银光闪闪,一会儿 , 一会儿;歌声一会儿。
(4)、把这首诗和课文《花牛歌》作比较,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读起来都具有画面美。 B、这两首诗的形式都很整齐,很押韵,具有音韵美。 C、从感情上看,这两首诗都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莫名的惆怅。 -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自然景观令人神往。《观潮》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头过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 , 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走月亮》写秋天的一个夜晚,在 , “我”和阿妈走月亮,体现了“我”与阿妈 , 抒发了“我”内心的。(2)、《鹿柴》一诗中,作者从正面描写空山杳无人迹的诗句是:“ , 。”傍晚,我和爷爷在村外树林里散步,看到夕阳照射着树林,青苔绿油油的,我不禁想起《鹿柴》中的两句诗:“ , 。”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秋天田野中的景物。
例: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2)、照样子,写出你对白云的联想。例: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3)、从下面任选一幅图,并选择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图中的事物。 -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走月亮》一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全文洋溢着“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 B、《秋晚的江上》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美景。 C、徐志摩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花牛的顽皮、可爱。 D、《繁星》讲述了叶圣陶观赏繁星的情景与感受。
-
6、同学们围绕“解决塑料污染的办法”这个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哪一位同学的看法跑题了?( )A、明明:去超市购物时用布袋,不用塑料袋。 B、乐乐:乱扔在水里的塑料形成白色污染,很多鱼误食而死。 C、亮亮:外出就餐时,少用或不用塑料打包盒。 D、丽丽: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一些废旧的塑料制品,变废为宝。
-
7、对于晶晶的书写,你能给他提的建议是( )。A、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B、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C、字的大小要匀称,以提升版面的美观度。 D、字要写得大一些,顶满横格。
-
8、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那声音大得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B、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C、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D、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
9、把短语填入下面句中的横线上,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解开人们心中的死结 ②洗涤人们心头的尘埃 ③消融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____;谅解是一双温暖的巧手,能____;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____。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是( )。A、舞蹈演员的身体很柔和。 B、我们躺在柔软的沙滩上休息。 C、这件连衣裙很柔美。 D、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弱。
-
11、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翻开摄影师的影集,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róu hé____的月光yóu rú____薄纱轻笼秀丽的洱海,格外清幽;壮观的cháo shuǐ____呼啸于kuān kuò____的钱塘江面,白浪翻 gǔn____,声如雷zhèn____;zhuāng jia____地里,风吹dào____海荡金波,pú tao____架下玛瑙多……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词。(2)、语段中加点字“薄”的读音是 , 请分别写出它在下列词语中的读音。
薄荷 薄雾 厚今薄古(3)、下列词语中的“观”与“壮观”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乐观 B、观看 C、道观 D、奇观(4)、涵涵在读到“声如雷zhèn”时,忘记了“zhèn”字怎么写。借助字典,他选出了以下四个字,那么在这个词语中应该用到的字是( )A、B、
C、
D、
-
12、书写语言实践。
为提醒社区居民安全出行,环保小卫士们准备在小区门口挂一个告示牌,请你将下面内容工整美观地写在告示牌上。
-
13、习作。
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花草鸟虫、风雨雷电等事物不但可亲可敬,而且可思可感。请你选择一种事物进行细腻描绘,可以抒发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可以写从它身上感悟到的哲理;还可以借物喻人,赞扬与它有相似品质的某类人。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4、合实践。(1)、下面图片展现的是两个班级不同的风貌,这两幅图让你看到、想到了什么?(2)、根据五年级(2)班的情况,请你帮他们制定卫生公约,帮助他们搞好班级卫生。
-
15、现代文阅读理解。
香椿的味道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点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当春风温暖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②一个午后,我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③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举起长杆,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的“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就被我扒了一地。
④于是,我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香椿叶子一片片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裹了面糊的香椿就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儿。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抵挡不住“香椿鱼儿”的诱惑,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刺溜刺溜”地吃着。母亲就那样微笑着,看着我,还不时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什么时候娃娃也像这春天里的香椿,一下子长大了!”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母亲便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完,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
⑦我长大后,去了外地工作。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总是会在春天里捎来一大包嫩香的椿芽。春天过后,她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作者以“香椿”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请你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盼香椿→→→→
(2)、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老者”指的是 , “蝴蝶结”指的是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的心情。(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自然段细腻地描写了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 B、第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对“我”成长的期待。 C、全文结构严谨,第⑦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作用。 D、文章以“香椿的味道”为题,既写出了香椿本身的味道,同时也写出了温暖的母爱、快乐的童年、清新的春天等味道。(4)、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你从作者笔下的香椿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落花生(节选)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选文主要写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2)、在第①段中,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用意是( )。A、突出花生不招人喜欢,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特点。 B、表明花生不如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好看,也不像它们那样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无果实。 C、通过对比,突出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花生领悟到了什么道理?找出来,并说说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4)、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你是想像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白鹭趣话
【材料一】白鹭体态
【材料二】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古诗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我国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地方当属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喙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白鸟翩翩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看来,其意义远不止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三】动物文化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中早就有“振鹭于飞,于彼西雍”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
(1)、阅读材料二,梳理材料中白鹭的生活习性。(2)、品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请给句子描绘的画面起个恰当的名字:。(3)、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鹭外出捕食到深夜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 B、白鹭的喙又尖又直,觅食时将长喙伸入水中啄起食物。 C、白鹭全身羽毛为白色,脚细长,常仅用一只脚站立于水中。 D、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4)、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借助“白鹭”这张名片,你能帮助人们联想到该地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材料和生活体验谈一谈。(至少两点) -
1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留心观察的人能发现并赞叹平凡生灵的美。大自然中的白鹭,郭沫若赞美它“实在是一首诗,一首的散文诗”。你看,“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那是清澄的。而且具有生命了。”如果将这一情景画成画,我会给它起名为“”。(2)、情感丰富的人常借物抒情。《桂花雨》中,童年时代的“”和芬芳四溢的桂花雨不仅温暖了琦君的整个童年,还蕴含着琦君之情。(3)、善于思考的人常从生物中获得启发。冯骥才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发出了“ ,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叹。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1)、花生的味道很美。花生可以榨油。(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2)、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3)、根据“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表示没有变质)
②(表示新奇少见)
-
20、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白鹭》一课的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B、《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C、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当读到“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一句时,要加快语速,加重语气,读出作者对桂花香气的欣赏和赞美。 D、《珍珠鸟》一文写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