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提示:图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 2、骆驼和羊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ǎi)。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都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shū)。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____。

    于是,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1)、读了短文我知道骆驼长得 , 羊长得
    (2)、我能填一填。(填序号)

    ①羊    ②骆驼    ③老牛

    短文先写了证明高比矮好,再写证明矮比高好。最后,他们找评理。

    (3)、我能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4)、骆驼和羊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分别做了什么事?找出骆驼做的事和羊做的事。
    (5)、选一选: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心情。(填序号)

    ①得意    ②不服气

    A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B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6)、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3、我会礼貌交际。

    妈妈让我学电子琴,我想学书法。我会跟妈妈说:“。”

  • 4、日积月累。
    (1)、描写儿童放风筝的诗句:儿童散学 , 忙趁放纸鸢。
    (2)、秋处寒霜降,冬雪雪冬
    (3)、唯德学,唯才艺,不砺。若 , 若饮食, , 勿生戚。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物,如的邓小平、的雷锋;我们还知道了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如:等。
    (5)、《亡羊补牢》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的道理。
  • 5、照样子写句子。
    (1)、人稍用力碰到舱体会飘到半空中。

    (2)、要是你能认出它,不会在黑夜里乱闯。(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要是

    (3)、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

    多美的公园!有 , 有 , 有 , 有

    (4)、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扩句)
    (5)、我们把城堡轰塌了。(改为“被”字句)
    (6)、例句:老虎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森林里。

    我开心极了,地跑回了屋里。

  • 6、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式):    

    亮晶晶(ABB式)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望     大笑    勃勃

    牢     如洗    如洗

        万   隔绝

  • 8、填一填,写一写。

    野果    的树荫    蛋糕

    鞭炮    的鲜花    木屋

    蘑菇    的泥土    快马

  • 9、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
    (1)、街(fāng fáng)邻居都喜欢在茶(fāng fáng)喝茶聊天。
    (2)、我(zhuàn zhuǎn)身向后看,发现远处的车轮子(zhuǎn zhuàn)得很快。
    (3)、大象的耳朵像(shān shàn)子似的,大耳朵一(shān shàn) , 就能把虫子赶跑。
    (4)、在茶馆里,有的人(hè hē)着茶,有的人正在为他人的独到言论(hē hè)彩。
  • 10、比一比,组词。

        休    决    烤

        体    块    烧

  • 11、看拼音,写词语

    wēn nuǎn

    gān tián

    róng yì

    jīng líng

    quàn gào

    xiàng dǎo

    yóu dì

    nóng lǜ

    jīn pí lì jīn

  • 12、在文学作品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三国演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坚持不打麻药忍着剧痛完成手术的军神刘伯承,也有小小年纪却机智善辩又不失礼仪的杨氏之子……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灵魂的深处,还有谁令你印象深刻呢?

    要求:请自拟标题,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真情实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字数不少于400字。

  • 13、课外阅读。

    快手刘

    “快手刘”是一个变戏法的人,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他的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图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呢,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声音自然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留下的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到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又伸手把左边的茶碗打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赞叹之声。

    “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也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真是个“快手刘”。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

    (1)、在第3自然段中□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快手刘”的戏法叫“”,他变戏法的道具是。他变戏法是为了
    (3)、分析“快手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为什么题目用“快手刘”,而不用“刘快手”呢?
  • 14、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在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选段出自课文《》,威尼斯是(国家)东北部的一座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词。
    (3)、选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②;③
    (4)、选段再现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情景,表现出威尼斯的(静  动)态美。
    (5)、画横线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 15、口语交际。

    暑假即将到来,某市博物馆准备推出“一字千年  遨游汉字王国”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果你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向大家介绍汉字文化?(不少于两点)

  • 16、课文内容回顾。
    (1)、在古诗中徜徉,我欣赏到了“绿遍山原白满川,”的初夏景致,以及“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阔风光;我体会到了诗人“ ,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忧国忧民之情;我感受到了“临行密密缝,”的慈母深情。
    (2)、君子坦荡荡,。(《论语》)
    (3)、 , 仁之端也。(《孟子》)
    (4)、爸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咱们咸菜烧豆腐——。如果你期末考试没考好,就像去年一样暑假在家学习。”我嘀咕着:“这不是外甥打灯笼——?”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改为转述句)
    (2)、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他难以回转身来。(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4)、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体会人物内心,仿照例句写“我们班在长跑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这个情景:

  • 18、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禁    一    心

        手    养

  • 19、下列关于年龄与称呼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A、及笄——女子年满十五岁 B、花甲——人五十岁 C、古稀——人七十岁 D、期颐——人一百岁
  • 20、下列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外貌描写) B、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心理描写) C、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神态描写) D、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语言描写)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