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小蝌蚪找妈妈》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2.《我是什么》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3.《植物妈妈有办法》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场景歌》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8.《黄山奇石》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9.《日月潭》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0.《葡萄沟》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11.《坐井观天》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 汉语拼音2.《i u ü》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 汉语拼音3.《b p m f》同步练习
-
1、现代文阅读理解。
八女投江
①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命令,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边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李凤善。
②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乌斯浑河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有一百多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③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兵开了火。
④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⑤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部朝冷云她们扑过去。
⑥太阳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由于她们八人都不会游泳,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的耻辱,宁愿战死也决不苟活。”冷云说。
⑦“指导员说得对! 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过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⑧“对! 过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互相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忙将冷云扶住,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射向女战士们。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互相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⑨八位女战士把她们的生命奉献给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并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1)、⑴文章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仔细阅读文章,梳理情节,补全下图。①②
⑵结合上图,文章详写了和两部分,其余略写,突出表现了八位女战士的精神。(2)、当时战斗非常残酷,下面哪一项不是造成八位女战士所处困境的因素?( )A、敌众我寡 B、水势凶猛 C、缺少子弹 D、天气不佳(3)、第⑧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了女战士们的具体表现,也关注了她们过河的整体情形。请你找出一处描写“点”的句子,找一处描写“面”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为纪念八位女战士,人们在牡丹江市为女战士们立了雕像。如果你是小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女战士们的事迹?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根据选文内容,按行进顺序把下面的“阅兵行进图”补充完整。(2)、选文在对各个方阵进行描写时,选取的角度也不一样。其中,海军描写的是 , 步兵描写的是 , 炮兵描写的是。
A.武器的特点 B.方阵行进的特点
C.服装颜色的特点 D.战士们姿态的特点(3)、选文中对各个方阵的具体描写,是(点 面)的描写,而画横线的句子则是从(点 面)上描写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情景。这样运用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是:。(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描写的是阅兵式的盛况。 B、选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C、选文表达了作者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现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D、选文中人民群众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5)、选文中,“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等描写表现了受阅部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受阅部队的特点:。
感受:。
-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三: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与敌人斗,更要与天地斗,可谓九死一生。但是,艰苦的生活并不能磨灭他们的意志。在与死神殊死搏斗中,他们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也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这是所有精锐特种部队的共同特征。
(1)、根据材料一图示可以看出《七律·长征》一诗写的是发生在时期之前的事情。(2)、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部分重要事件的顺序是: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飞夺泸定桥→过草地。
②长征路上面临的困难除了敌人的追赶袭击,还有外在艰苦的自然环境。
③青稞安全性高,营养和口感极佳,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最常吃它。
(3)、结合材料二,说说我国运载火箭为什么起名为“长征”。(4)、生活实践长征旅游区设计长征体验活动,下列活动设置不合理的一项是( )。A、倾听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 B、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难。 C、学长征快板歌谣,赞长征万里征途。 D、品长征佳肴,享美食盛宴。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七律·长征》是在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长征的 , 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表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更喜岷山千里雪,”。(2)、《狼牙山五壮士》按照的顺序记叙了“接受任务————————跳下悬崖”的故事。(3)、《开国大典》把群众进场、举行典礼、、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气氛。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改为比喻句)(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下面的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例:老师蹲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手指怎么肿了?”(3)、在本次活动周中,学校还组织了体育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的同时,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为实现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请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参加拔河的同学们都摆好了姿势。瞧,王楠;张伟;孙鹏……
-
6、怎样才能作好演讲呢?在君君给阳阳提的建议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的演讲稿一定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字斟句酌的痕迹。 B、观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事例要典型,故事要生动。 C、生动的修辞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 D、演讲时,姿态要大方,语气、语调、停顿都要适当。
-
7、下列句子填在语段横线上,符合“点面结合”写法的是( )。
____每当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或是从梦中醒来,经常听到猫头鹰在那株榕树上“咕……咕咕,咕……咕咕”地叫,那声音是单调的,阴森的,凄凉的,听着使人畏怯!
A、早晨,我睁开双眼,揉揉蒙眬睡眼,听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 B、夜晚,乡村的山野,沉寂得寥无声息,那株大榕树却仍然在奏着夜曲。 C、那株大榕树,好粗大的树干呀,要五六个人手牵着手,才能围抱得拢。 D、我们孩子的童年时光,都在大榕树的足下,就那样轻轻悄悄地溜过了。 -
8、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夸张) B、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反问) C、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反复) D、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比喻)
-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奔”,和“直奔会场”的“奔”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东奔西走 B、疲于奔命 C、奔向小康 D、奔走相告
-
10、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为了让中华民族重新yì lì____于世界的东方,多少rè xuè fèi téng____的中华儿女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面对dí kòu____,他们目标yí zhì____,英勇fèn zhàn____;面对威胁,他们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zhuàng liè____而háo mài____的英雄赞歌。
(1)、根据拼音写词语,把语段补充完整。(2)、“屈”字的解释如下所示。选项中,加点的“屈”与“宁死不屈”中的“屈”意思相同的是( )。屈:①弯曲,使弯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亏;④委屈,冤枉。
A、理屈词穷 B、能屈能伸 C、屈打成招 D、威武不能屈(3)、读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照样子,写句子。 -
11、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书写工整、美观,注意格式要正确。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
12、习作。
海边玩耍时捡拾的漂亮贝壳,考试成绩优异时爸爸奖励的钢笔,好朋友离开时赠送的精美风铃……每个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以“我最爱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习作时,要写出物品是如何来的,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故事……不少于400字。
-
13、口语交际。
五年级(1)班最近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班主任刘老师决定让同学们共同制定一份班级公约。下面是同学们的发言,请你结合图画和提示,把内容补充完整。
华华:课间打闹现象严重,我觉得应该制定一条
艳艳:(结合上图)
静静:有的同学乱扔垃圾,我觉得
-
14、现代文阅读理解。
饺子,舌尖上的故乡
①“三、二、一,过年啦!”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夹起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咬破皮,浓郁的汤汁一下子就喷出来了。酸菜的酸,猪肉的香,都被我一口吞下去。
②饺子的味道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
③面团静悄悄地躺在面盆中,等待着自己的华丽变身。此时,酸菜和猪肉已先刺好了,搅拌到一起就是猪肉酸菜馅儿了。一只手握着两根筷子,用力搅拌着,不时加入一些调料。这时,面团也开始行动了。一只大手握着一把菜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块。这块面被搓成一条直径为三厘米左右的细长条,然后又被切成宽度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所有小块都被手掌摁成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面饼。小面饼和饺子馅儿都准备好了,“大战”一触即发。
④包饺子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擀皮的人手里拿着一根静面杖,每擀一下,另一只手就带动小面饼转动一下,如此反复。不一会儿,一张厚薄均匀、溜溜圆的饺子皮就静好了。其他负责包饺子的人也不甘示弱,一只手托着饺子皮,另一只手用筷子夹起一团馅儿放在皮上,然后用手把饺子皮的两边捏在一起,再捏出各式各样的花边,左右开弓,速度奇快。
⑤饺子在锅里煮熟后,饺子皮变得柔软又筋道,有点儿半透明的样子。饺子皮还留存着些麦香。猪肉馅儿的油脂,激发了酸菜因乳酸菌发酵而产生的那种独特的酸味儿。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饺子馅儿夹杂着富有油脂的汤汁充满整个口腔,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⑥一张由普通的面团变身的饺子皮,既可以包裹高档海参、鲍鱼、大虾,也可以包裹普通的白菜、大葱和猪肉。然而在我心中,饺子,永远是酸菜馅儿,永远是停留在我舌尖上的那份故乡的味道。
(1)、文章生动地再现了饺子的制作过程,每道看似常见的工序在作者眼里都变成了千变万化、富有情趣的奇特现象。请你梳理饺子的制作过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第①段和第⑤段都描写了吃饺子时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多选)A、突出对饺子的喜爱之情。 B、结构上前后照应。 C、突出家人手艺的精湛。 D、突出自己的嘴馋。(3)、作者通过对包饺子、吃饺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在作者心中,饺子是“故乡的味道”。在你的心中,“故乡的味道”是什么?请你写一写。 -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桂花雨(节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①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梳理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①这两句话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一个字是“”。
②将句①改为肯定句:。
③下列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话都写了桂花的香气,不过句①侧重于展现桂花的香气持续时间长,句②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蔓延范围广。
B.句①用双重否定句来写桂花盛开,不仅强调了桂花的香气,也表达了桂花盛开时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C.句②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是因为桂花不仅在开放的时候香,晒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充满香甜。
(3)、选文第2自然段中,“缠”字写出了“我”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心情。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摇花乐”,抒发了之情。(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又”字的理解。 -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洋溢着中国式的浪漫。
【北斗指路】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被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1985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后以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
【嫦娥奔月】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是我国神话故事中的月神,以“嫦娥”命名寄托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
【祝融探火】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以“祝融”命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天宫之家】 中国空间站整体被命名为“天宫”,这是中华儿女关于太空家园最美好的想象,静谧、安宁、和谐、美如天境。
……
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巧妙借用古代神话故事、古文典籍等,契合航天器特征与使命,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体现中国航天人的科学精神和理想追求,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材料二】
探索太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的梦想。当你仰望天空,会看到蓝天白云。那么,白云之上呢?你可曾想到,那里还有一个中国人的太空家园?①它始终处于离地400千米的星空之中,可以长期容纳3人居住十年左右,外部有巨大的机械臂,并且通过“神舟号”飞船才能往来。它就是中国独立建造的地外空间站——天宫。它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空间站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空间越远落地有前向、径向和后向3个对接口,前向对接载人飞船等来访航天器,径向主要对接载人飞船,后向主要对接货运飞船。其中,②核心舱全长16.6米,竖立起来比5层楼还要高;最大直径4.2米,比高铁车厢的宽度还要大一些,可供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核心舱负责空间站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两个实验舱分别以“问天”和“梦天”命名。问天实验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具有能源管理、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和载人环境等关键功能备份;梦天实验舱主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2023年的“天宫课堂”第四课就是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的;载人飞船负责航天员天地往返任务;货运飞船负责空间站及航天员物资补给、推进剂补加以及废弃物销毁。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中国航天项目
命名
寓意
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
北斗七星象征着光明和方向的指引,命名寓
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强大功能
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
①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
②“”
③
中国空间站
④“”
⑤
(2)、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洋溢着中国式的浪漫。我知道中国航天项目的浪漫命名还有“羲和”“悟空”“”等。(3)、什么是“中国式的浪漫”?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理解。(4)、涵涵打算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空间站”。请结合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中国空间站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两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核心舱的两侧。
②空间站设置的3个对接口,前向对接载人飞船等来访航天器,后向主要对接载人飞船。
③“天宫课堂”第四课就是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的。
(5)、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
1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 , 则嫌长,则嫌短,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落花生》这篇课文给我们启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 而对别人的人。(3)、《蝉》这首诗中表现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是“ , ”。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缩句)(2)、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改为转述句)(3)、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②自豪:
-
19、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白鹭》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依次描绘了“空中低飞”“水田钓鱼”“枝头独立”三幅图,结构精美,文笔隽永。 B、读完冯骥才散文《珍珠鸟》,我们了解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杭州的桂花根本没有香气。 D、许地山在《落花生》中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重点写了“尝花生”。
-
20、“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性情或品格。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在描写事物,实际在写具有同样特质的人。请你选出由句子想到的人。
A.具有坚韧不拔意志、高风亮节情操的人
B.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人
C.立场不坚定、哗众取宠、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D.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