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如图所示,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玻璃泡内碘颗粒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红色碘蒸气,这是(物态变化名)过程,需要(吸/放)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后,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碘颗粒,这是(物态变化名)过程。

  • 2、请你选用恰当的长度或时间单位填在横线上。
    (1)、教室的高度为300
    (2)、一个操场的周长为0.4
    (3)、一节课的时间为40
  • 3、甲乙两辆玩具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0~1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0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都是1m/s C、t=5s时,甲乙相距10m D、0~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 4、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汁变成铁锭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 5、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C、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 D、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
  • 6、宁夏西吉土豆淀粉含量高,深受人们喜爱。某初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  )

    A、1mm B、10cm C、50cm D、1m
  • 7、北京的道路上行驶着很多公交电车,这种车的车顶上有两根电缆,被称为集电杆,电车通过集电杆与高压电线相连,给电车供电。关于这种电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邻的两辆电车之间是并联关系 B、在等红绿灯时,一些电车会放下电缆,此时相当于断开了电路的开关 C、高压电线相当于电源 D、电车会把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 8、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垂直于隧道口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22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3)、从洒水车听到回声后,开到隧道口还需要多长时间?
  • 9、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粗细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琴弦是(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 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选填“减弱”或“增强”),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1、双休日,小明随父母自驾外出。行驶过程中,他看到汽车仪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按如图甲的速度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仪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则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km,所用时间是h。

  • 12、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常伴随有(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因此用它可以监测自然灾害;春节时,在燃放礼花现场小明看到空中烟花绽放后0.1s听到爆炸声,则小明离烟花爆炸处大约有m(取声速为340m/s)。
  • 13、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 , 速度之比为3:2 , 则甲乙两车行驶时间之比为
  • 14、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频率为350Hz , 则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 1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 16、如图所示是某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一排充电桩,这些充电桩是(填“串联”或“并联”)的;在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时,电动汽车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17、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S2S3 , 断开S1 , 电路是开路 B、闭合S1S2 , 断开S3 , 电路是断路 C、闭合S1S3 , 断开S2L1L2并联 D、闭合S2 , 断开S1S3L1L2并联
  • 18、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长s=2m,高h=0.5m,沿斜面向上用50N的拉力在4s内把一个重60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这一过程中(  )

    A、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120J B、物体受的摩擦力为50N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0%
  • 19、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的活动中,“隔音”就是为了减小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隔音的本质是在控制和减弱噪声。
  • 20、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上一页 1661 1662 1663 1664 16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