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2. 一只自制温度计有 81 根均匀刻线, 若把它插入正在融化的冰水混合物中, 水银柱下降到第 11 根刻线, 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 水银柱升高到第 61 根刻线。现选用摄氏温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A、-5~110℃ B、-18~138℃ C、-20~140℃ D、-22~142℃3. 小山在测量体温时,用到如图所示的体温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0~42℃ C、体温计此时的读数为36.5℃ D、体温计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4. 关于温度计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制成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B、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时,玻璃泡必需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C、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更精确 D、读数完成后,可将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甩两下,以便下次使用5. 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标准大气压
物质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水银
-39
铁
1535
铝
660
A、-39℃的水银一定是固态 B、酒精的凝固点低于-117℃ C、用铝锅可以将铁块熔化成铁水 D、气温达到-50℃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6.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在EF段放热,是固液共存状态 B、锡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240℃ C、锡熔化过程用了7min,不断吸热 D、锡是不透明的金属,属于非晶体7.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伏天三场雨,薄地好长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8. 烈日炎炎的夏天,小明将刚从冰箱的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上,舌头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该物态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9. 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2min B、甲物质的熔点比乙物质的熔点高 C、第6min时,甲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温度为时,乙物质一定处于液态10.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升华 B、“雪后寒”是由于雪汽化要吸热 C、“霜前冷”是由于气温偏低,水蒸气遇冷液化 D、“雪后寒”是由于雪熔化要吸热11.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不会发生汽化现象 B、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12.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两种液体,液体1上面浮有液体2(两种液体不相溶),液体2的沸点高于液体1的沸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热源温度高于两种液体的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液体1先沸腾,液体2后沸腾,但两种液体同时蒸发 B、液体2蒸发,液体1不蒸发,直到液体1全汽化后,液体2才会沸腾 C、液体2蒸发,液体1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开始液体2蒸发,液体1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13.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谷雨”:雨是冰熔化形成的 B、“白露”:露是水汽化形成的 C、“霜降”: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大雪”: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霜降时节霜挂枝头 C、寒露时节露珠晶莹 D、冬至时节千里冰封15. 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为国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在下列情景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雨中集训
B、
白霜挂眉
C、
嚼冰止渴
D、
“冰雕”烈士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14小题;共36分)
-
16. 下面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①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②夏天,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了
③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会“出汗” ④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17.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分度值为℃,当前示数是℃。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缩口),它(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8.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较 , 使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显著,可以在金属盘内放入。
19. 一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3℃,用这支体温计先后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9℃,则体温计的读数分别是 ℃和 ℃。20. 如图甲为存入于佛罗伦萨摄影档案馆的16世纪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它是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图乙为它的简化图,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有水,它是根据性质制成的;若发现液面由B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选填“升高”或“降低”)。
21. 我们用湿手去拿冰箱冷冻室里的食物时,手马上会被粘住,这是因为手上的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与食物连在一起;水变成冰的过程伴随着热。22. 荀子的名篇《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冰,水为之”是指水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寒于水”是因为这个变化过程中,水要热量。23. 高温天气,使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沥青被烤化属于现象(填物态变化);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说明沥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4. 你知道为什么好朋友称为老铁?在北方,冬天的时候都会提醒孩子不要舔铁杆子,这不提醒还好,一提醒很多孩子就是试着去舔铁杆子,结果一舔,舌头就粘在上面,如图所示,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这时候就是考验友谊的时候了,你必须得有一个好朋友用嘴往你的舌头上哈气,这时候舌头吸热后会发生(填一种物态变化),才能把舌头取下来。要不怎么听见北方人老是说,嗨呀,我们俩关系老铁啦!
25. 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26. 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装置中冷凝器的作用是采用的方法使水蒸气转化为水。
27. 2024年10月30日凌晨,我国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火箭中的液态燃料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水热汽化成水蒸气,然后遇冷形成的;(3)、当火箭的速度达到了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上升过程中做运动;分离前,神舟十九号相对于长征二号是的,28. 干旱时需要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三个空填物态变化名称。29.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若想让一杯水结成冰,应将这杯水置于(选填“0℃”、“高于0℃”或“低于0℃”)的环境中。如图是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min。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共23分)
-
30. 如图甲所示,小辉同学用海波和石蜡“探究物质熔化规律”。
(1)、这个实验的装置要(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2)、此实验中没有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而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其目的是。(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在①、②、③三种观察方法中正确的是。(4)、图丙是小辉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图丁是小辉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像,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1. 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水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3)、火柴为什么移离水蒸气才能燃烧?.32. 某中学八年级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图甲是小琴同学的实验装置,图中有一处错误是。(2)、小琴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a、b所示,则图(选填a或b)是沸腾时的状况。(3)、老师采集了三组同学的实验数据,其水的质量分别为100克、150克、200克,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液体的沸点与质量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琴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液体沸腾规律,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烧杯与试管内分别装入适量的水,A、B温度计分别测量烧杯和试管中水的温度。当A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9℃时,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当B温度计示数达到99℃后,示数保持不变,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其原因是缺少液体沸腾条件中的的条件。33.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如下图所示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萘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min。此过程中,萘一直吸热,温度 , 萘的熔点是。
(3)、第6min时,萘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
34.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后,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他们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设计并制作了如图甲、乙两款温度计。
(1)、甲温度计为气体温度计,瓶中装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此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2)、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下列改进合理的是______(选填字母);A、烧瓶体积变小 B、玻璃管内径变小(3)、乙温度计为液体温度计,瓶中装有一定质量红色的水。为了给此温度计定标,将该温度计分别放入10℃和50℃的水中,待液面静止后,标出红色液柱到达的位置记作A和C,则10℃对应的刻度线是(选填“A”或“C”)。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正好移动到B处,接着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C,则A、B在刻度尺中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此时室温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4)、建筑工人在修筑混凝土路面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会留出一道缝隙,这种缝隙叫“伸缩缝”。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知识,你认为工人在夏天修筑混凝土路面留出的“伸缩缝”的宽度与冬天修筑时相比应该(选填“宽一些”“窄一些”或“一样”)。35. 某同学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白气”,如题1图所示。
(1)、这“白气”实质上是些(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2)、该同学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选填“高”或“低”),仍然保持(选填“固”、“液”或“气")态,无色透明;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3)、该同学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题2图所示,可以判断出(选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