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根据如图所示实物连接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 2、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 冲程;转速为3000r/min的汽油机,1s内对外做功 次。该汽油机在一次工作中消耗了2kg汽油,对外做功为2.3×107J,则汽油机的效率是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性质。(汽油热值为4.6×107J/kg)

  • 3、在图1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与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2甲、乙所示,则电流表A2示数为(  )

    A、1.1A B、0.5A C、0.1 A D、无法确定
  • 4、甲、乙两台汽油机,甲的热机效率比乙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相同的功,甲用的时间少 B、在相同时间内,乙消耗的汽油多 C、消耗同样多的汽油,甲做的有用功比乙少 D、做同样多的有用功,甲消耗的汽油少
  • 5、如图所示,下列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灯L2两端电压的是( )
    A、 B、 C、 D、
  • 6、如图所示,几种热现象的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B、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丁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 7、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用冷毛巾为发烧的人降温 C、 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 D、 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
  • 8、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为“天路”。铁路两侧的“热棒”保持路基冻土的稳定性,热棒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很容易汽化的液态氨,上端有散热片(如图所示)。下端插在冻土中,液态氨从冻土中吸热汽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气中散热,又液化成液态氨下沉到棉的下部。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地将路基中的热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保证了冻土的坚固、稳定。关于热棒说法正确的是(     )

    A、管中的“液态氨”具有沸点高的特点 B、热棒工作时,氨从气态到液态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的 C、热棒工作时,地面空气温度低于冻土的温度 D、热棒工作时,上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 9、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图甲所示,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将铜、铁两种不同金属片铆在一起,如图乙所示,若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会发生形变,如图丙所示,从而拉动寒暑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指针式寒暑表利用了固体的热胀冷缩 B、被测温度越高,双金属片形变越大 C、温度改变时,铜片的热胀冷缩效果要比铁片明显 D、若用冰水混合物冷却,双金属片也会向铁片一边弯曲
  • 10、南湖隧道是南宁市首条水底隧道,它的建成给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如图所示,一辆洒水车在洒水作业时以10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隧道前,司机在距隧道口一段距离处鸣笛,3s后听到隧道入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鸣笛处距隧道入口的距离;
    (3)、在进入隧道前,洒水车距隧道口400m时,步行于隧道内某处的小明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他若立刻向隧道入口或出口两个方向跑,都能恰好跑出隧道进入开阔地带,避免水溅到身上。如果小明跑步的速度恒为5m/s,洒水车运动的速度恒为10m/s,求隧道的长度。
  • 1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图为某国产新能源汽车,周末小明爸爸开车带家人一起去游玩,早上从家里出发到青秀山所需时间是0.6h,平均速度是60km/h,傍晚从青秀山原路返回家,所需时间是30min。求:

    (1)、从家里到青秀山的路程;
    (2)、返程的平均速度。
  • 1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30°

    60°

    3

    20°

    20°

    (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将可转折的硬纸板与镜面放置;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还需要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记录了多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上表是小明多次测量后记录的实验数据,第次实验中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3)、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小明将纸板NOF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发现在纸板NOF上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是(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4)、实验结束后,小明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设计了图丙所示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位置及方向固定不变,当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斑从点S1移至点S2 , 说明液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1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小车所放的斜面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能(选填“缩短”或“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测量;
    (3)、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vAB(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的时间tAC=1.6s , 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5)、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6)、如图所示,能说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
    A、 B、 C、 D、
  • 14、如图甲是实验小组“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开始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一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由此判断此时外界的大气压(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3)、某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后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其中图(选填“A”或“B”)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4)、小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图丁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
    (5)、另外一名同学采用了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答出一条即可);
    (6)、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 15、小明在学习物理时做了许多实验,以下为其中的三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选填“变大”或“变小”),由此可推测出结论:
    (2)、如图乙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越用力敲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 , 这说明声音的大小与有关;
    (3)、用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用图中所示的加热方法好处是:
  • 16、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1.2

    2.1

    2.8

    3.7

    5.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在发声体振幅相同时,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实验时,应该使覆盖在鞋盒上方的各种材料厚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3)、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材料越粗糙,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越短,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同等厚度的报纸相比,(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7、按要求作图。
    (1)、“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在图甲中画出青蛙(眼睛用点O表示)通过井口观察到的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2)、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 1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他从侧面观看到平面镜较(选填“亮”或“暗”),这是因为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 19、浴室有两根水管,小明洗完澡后发现一根水管外壁上布满了水珠,另一根完全见不到水珠,布满水珠的是(选填“热水”或“冷水”)管;水珠的形成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 20、中秋月圆之夜,一家人团聚在院子里欣赏美丽的月亮。我们能在漆黑的夜晚看见月亮,月亮(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月球表面的光传到地球过程中,光速约为m/s。
上一页 1659 1660 1661 1662 16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