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1-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随着科技的进步,最终一定可以消除误差 C、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 2. 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mm B、3cm C、3dm D、3m
  • 3. 关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在测量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 D、使用测量工具时,只了解量程就可以,不用看分度值
  • 4. 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B、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C、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D、为了方便,可将装有液体的量筒直接放置在托盘天平上测量质量
  • 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 6. 测量是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和读数正确的是(  )

    A、1mm、2.8cm B、0.1cm、2.80cm C、0.1cm、7.8cm D、1mm、7.80cm
  • 7. 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B、使用刻度尺必须对齐零刻度线,否则就是错误的 C、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非常准,所以没必要估读 D、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 8. 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3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消除误差 B、5次测量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刻度尺分度值不同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52cm D、五组数据都是正确的测量值
  • 9. 现在许多汽车都配备了“定速巡航系统”,开启“定速巡航”后汽车会以设定速度自动匀速行驶,下列各图中,可以正确描述“定速巡航”时汽车的运动特点的是(  )

    A、乙与丁 B、甲与丙 C、丙与丁 D、乙与丙
  • 10. 小明在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段山路,上坡的路程是下坡路程的23 , 若他上坡的速度是0.8m/s , 下坡的速度是1.2m/s , 则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1.2m/s B、0.8m/s C、1m/s D、0.96m/s
  • 11. 运动会上,涉及到很多的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60米短跑过程中,运动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运动会的主持人,用话筒讲话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C、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清主席台上的吉祥物,是因为光在吉祥物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比赛裁判计时,必须看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能听到枪声再计时
  • 12. 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秒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v=s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 13.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v=st ,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v=st是采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 14.  小石学习了机械运动后,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运动现象进行了思考。理解正确的是(    )
    A、她上下学坐的“学生公交专线”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学生公交专线”每小时通过的距离相等,则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她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改变 D、她认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 15. 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判断合理的是(  )

    A、风相对于房子是向东吹的 B、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是向东行驶的 C、乙车相对于房子一定是向西行驶的 D、乙车与房子的距离变大

二、填空与作图(本题共12小题;共32分)

  • 16. 测量过程中,误差是避免的(选填“不可”或“可”)。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5.79cm,5.97cm,5.77cm,5.78cm,去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是 cm,这是利用多次测量求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 17. 若用某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4次,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cm;采用这种多次测量的方法(选填“能”或“不能”)消除误差。
  • 18. 日常生活中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 19. 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 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 km/h的正常速度骑了12 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 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 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则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km/h;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是
  • 20.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21. 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选填“快”或“慢”)。小明看到闪电2s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小明m(空气中声速为340m/s)。雷声由空气中进水中后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2. 声呐是利用(选填“超”或“次”)声波工作的,可以用于航海探测;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如果光从某处发射到对岸的时间为2 s,则光通过的距离是km。
  • 23. 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时间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间隔为0.01s,网球的直径为6cm,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所用的时间是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m/s。

  • 24. 如图,这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

  • 25. 下图中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前30s运动较快的是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车,速度是m/s。

  • 26. 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阅兵式上,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以身边的战士为参照物,该战士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2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丙三车运动速度最小的是车,若以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 28.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
    (2)、除了图中的器材,本实验还需
    (3)、实验过程中,由于小车的运动时间较短,不便于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程度(选填“陡”或“缓”)一点;
    (4)、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 , 如果测得时间tAB=1.6s , 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
    (5)、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29.
    (1)、图1甲所示物体长度是cm;题1图乙所示机械停表显示的时间为s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题2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以下操作:

    ①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选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

    ②多次改变蜡烛 (选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连接物体和对应的像点,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下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况不同,如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②分析图乙中水的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对比图乙中的图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选用 (选填“水”或“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 30. 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的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

    (摆长)/m

    摆动

    幅度/m

    小球往返摆动 20次的时间/s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s

    1

    0.7

    0.05

    33.2

    1.7

    2

    1.0

    0.08

    39.7

    2.0

    3

    1.0

    0.05

    39.8

    2.0

    4

    1.3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决定.
    (3)、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选填“长”或“短”).

四、简答与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 31.  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

    (1)、10~20s,该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2)、前10s内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3)、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32. 一辆汽车以 20m/s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时鸣笛,4秒钟后听到回声.(当时声速为340m/s)求:
    (1)、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的路程?
    (2)、这段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
  • 33. 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k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

    (1)、一辆小客车匀速通过大桥用时40min,该小客车是否超速?
    (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