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若沿河两地相距 ,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 水流的速度为 , 则船在两地之间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A、 B、 C、 D、
-
2、化简( )A、 B、 C、 D、
-
3、下列各式中,不论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A、 B、 C、 D、
-
4、在式子 , , , , , , 中,分式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
5、如图1,AB=7 cm,AC=5 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点P在线段AB上以2 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同,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60°”,点Q的运动速度为x cm/s,其他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某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t的值. -
6、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1)、先把这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写出这个命题的逆命题.(2)、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如果是真命题,请写出证明过程.
-
7、如图,∠A=∠B=50°,P为AB的中点,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射线AC,BD于点M,N(分别不与点A,B重合),设∠BPN=α.
(1)、求证:PM=PN.(2)、当△APM为直角三角形时,求α的度数. -
8、如图,小明同学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摆放在两摞长方体教具之间,∠ACB=90°,AC=CB,每个小长方体教具高度均为4 cm.
(1)、求证:△ACD≌△CBE.(2)、求DE的长. -
9、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及∠α,求作△ABC,使AB=a,AC=2a,∠A=2∠α,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
10、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B边上一点,过点C作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如果AB=10,AE=3,求线段CF的长度.

-
11、如图,AB=AD,∠BAC=∠DAC=25°,∠D=80°.求∠BCA的度数.

-
12、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已知EH=EB=4,S△AEH=12,则CH的长为.

-
13、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C≌△DEF,AC,DE交于点M.若∠B=50°,∠F=60°,则∠AMD的度数为.

-
14、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且BD=BE,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BDC,你添加的条件是.(只需添加一个正确的即可)

-
15、如图,已知线段AB=18,MA⊥AB于点A,MA=6,射线BD⊥AB于点B,点P从点B向点A运动,每秒走1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向点D运动,每秒走2个单位长度,点P,Q同时从点B出发,若出发x s后,在线段MA上有一点C,使△CAP与△PBQ全等,则x的值为( )
A、4 B、6 C、4或9 D、6或9 -
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1=∠2,AD=CE.若AB=2,BE=3,则CD的长为( )
A、4 B、5 C、6 D、7 -
17、如图是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我们把该网格中正方形的顶点称之为“好点”,△ABC的三个顶点都在这个正方形网格的“好点”上,在这个正方形网格图中找一个“好点”D(点D与点A不重合),使得以点D,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则这样的“好点”D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
18、如图,已知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B=∠E=∠ACD=60°,AB=CE,则图中与BC相等的线段是( )
A、AC B、DE C、DC D、AD -
19、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A=95°,∠DEF=15°,则∠F的度数为( )
A、25° B、60° C、70° D、95° -
20、如图,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四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简单的办法是( )
A、只带①去 B、带②③去 C、带①③去 D、只带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