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2,3)与点N关于x轴对称,则将点 M平移到点N的过程为(   )
    A、向上平移6个单位 B、向下平移6个单位 C、向左平移4个单位 D、向右平移4个单位
  • 2、定义:对于一次函数 y1=ax+by2=cx+d我们称函数y=m(ax+b)+n(cx+d)(ma+nc≠0)为函数y1 , y2的“组合函数”.
    (1)、若m=3,n=1,试判断函数y=5x+2 是否为函数 y1=x+1y2=2x-1的“组合函数”,并说明理由.
    (2)、设函数 y1=x-p-2与 y2=-x+3p的图象相交于点 P.

    ①若m+n>1,点 P 在函数y1 , y2的“组合函数”图象的上方,求p的取值范围;

    ②若p≠1,函数y1 , y2 的“组合函数”图象经过点 P,是否存在大小确定的m值,对于不等于1 的任意实数p,都有“组合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 Q 的位置不变?若存在,请求出 m的值及此时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现有甲、乙两人同时从 A 港出发到距离240 千米的 B 港.甲乘坐时速80千米的快艇经过若干个小时到达B港后花费一个小时交接货物,结束后立马换乘一号轮船返回A 港;乙乘坐二号轮船经过12个小时到达B港,此时甲也正好返回到 A 港.甲、乙两人在此次行程中离 A 港的距离y(千米)与出发的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快艇与轮船的长度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时,甲到达B港,此时,甲、乙两人相距千米.
    (2)、当甲、乙两人乘坐的轮船相遇时,他们与B港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3)、若海面上两人相距不超过120千米时,能相互接收对讲信号,请直接写出当甲、乙可以相互接收对讲信号时,x的取值范围.
  •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1y=-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 两点,直线l2过点 O,且与l1交于点C(m,5).

    (1)、求m的值及直线l2的表达式;
    (2)、求S△AOC 的值;
    (3)、垂直于x轴的直线x=a与直线l1 , l2分别交于点 P,Q,若线段PQ=2,求a的值.
  • 5、《庄子·天下篇》记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图,直线 l1y= 12x+1与y轴交于点A,过点A 作x轴的平行线交直线 l2y=x于点O1 , 过点O1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1于点A1 , 以此类推,令 OA=a1O1A1=  是1 a2On-1An-1=an若 a1+a2++anS对任意大于1的整数n恒成立,则S的最小值为.

  •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m(m为常数)与x轴交于点A,将该直线沿x轴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与x轴交于点A'.若点 A'与点 A 关于原点O 对称,则m的值为.
  • 7、已知y是x的一次函数,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x

    -3

    -1

    1

    3

    y

    5

    3

    m

    n

    比较大小:mn.(填“>”“<”或“=”)

  •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作整点,已知直线y= tx+2t+2(t>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不含边界)中有且只有四个整点,则t的取值范围是(   )
    A、12t<2 B、12<t1 C、1<t≤2 D、12t2且t≠1
  • 9、如图,函数y=2x和y= 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 ax+4>2x的解集是 (   )

    A、x>32 B、x<32 C、x>3 D、x<3
  • 10、满足|y|=|x|-1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 11、下列各点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的是(    )
    A、(-1,1) B、(-2,4) C、(1,3) D、(2,4)
  • 12、如图(1),已知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

    (1)、求证:MN⊥DE.
    (2)、连结DM,ME,猜想∠A 与∠DM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当∠BAC 变为钝角时,如图(2),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说明理由.
  • 13、如图,在△ABC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线,CE 是 AB 边上的中线,F 为CE中点,连结DF,DE,CD=AE.

    (1)、已知∠BAD=50°,求∠EDB 的度数;
    (2)、求证:DF⊥CE;
    (3)、若 SCDF=14SABD求 BDDC的值.
  • 14、如图,△ABC 中,∠A=30°,∠ACB=90°,BC=5,点 D 是边AC 上的动点,连结DB,以 DB 为边在 DB 的左下方作等边△DBE,连结CE,则点 D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 CE 长度的最小值是.

  • 15、在Rt△ABC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 BC 于点 D,若∠BAD-∠DAC=22.5°,则∠B=(   )
    A、37.5° B、67.5° C、37.5°或67.5° D、30°或60°
  • 16、有一道题目:“如图,在△ABC中,∠C=90°,将△ABC 沿 DE 折叠,使得点 B 落在边 AC 上的点 F处,若∠CFD=60°,且△AEF 中有两个内角相等,求∠A 的度数.”嘉嘉的答案是∠A=40°,淇淇说:“嘉嘉考虑得不全面,∠A 还应该有另外一个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淇淇说得不对,∠A 就是40° B、淇淇说得对,且∠A 的另一个值是50° C、淇淇说得对,且∠A 的另一个值是55° D、两人都不对,∠A应有三个不同的值
  • 17、同学们在做题时,经常用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定理,下面是两种添加辅助线的证明方法,请你选择一种进行证明.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1),在ABC中,ACB=90°BAC=30°. 求证:BC=12AB.

    方法一:证明:如图(2), 延长BC至点D , 使CD=BC , 连结AD.

    方法二:证明:如图(3), 在AB上截取BE=BC ,  连结CE.

  • 18、如图,ABC中,ACB=90° , 点D是边BC上一点,DEAB于点E,点F 是线段 AD 的中点,连结 EF,CF.

    (1)、 求证:EF=CF;
    (2)、 若BAC=30° , AD = 12,求 C,E两点之间的距离. 
  • 19、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DC=90° , 点E是AC的中点,连结BE,BD,DE.当BAD=°时,BE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20、如图,一根竹竿AB斜靠在竖直的墙上,P是AB的中点,在竹竿的顶端沿墙面滑下的过程中,OP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不变
上一页 293 294 295 296 2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