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0)、(0,),且∠ABC=90,∠A=30,则顶点A的坐标是 .

-
2、如图,在菱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F为CB延长线上一点,EF⊥AC于点P,交AB于G,若 则的值为( )
A、 B、 C、 D、 -
3、在功W(J)一定的条件下,功率P(W)与做功时间t(s)成反比例,P(W)与t(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25≤t≤40时,P的值可以为( )
A、24 B、27 C、45 D、50 -
4、如图,l1//l2//l3 , AB=2,DE=3,BC=4,则EF的长为( )
A、4 B、6 C、8 D、10 -
5、某学习小组抛掷一枚质地不均匀的棋子,为了估计“正面朝上”的概率,将同学们获得的试验数据整理如表:
抛掷次数n
20
60
100
120
140
160
500
1000
2000
5000
“正面朝上”的次数m
12
38
58
62
75
88
275
550
1100
2750
“正面朝上”的频率mn
0.60
0.63
0.58
0.52
0.54
0.55
0.55
0.55
0.55
0.55
则抛掷这枚棋子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约为( )
A、0.52 B、0.55 C、0.58 D、0.63 -
6、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研究二次函数y=(x+t-6)(x-t+2)的最值问题.(1)、当t=3时,求该二次函数的最值.(2)、当t取不同值时,函数的最小值会随之发生变化.小滨认为,这些最小值里面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为0.你认为小滨的想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7、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边AD上一点,连接AC、BE,它们相交于点F,且∠ACB=∠ABE.
(1)、求证:(2)、若AE=2,EF=1,CF=4,求AB的长. -
8、某校学生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投篮大赛”,利用课后时间积极地进行备赛训练.如图是小明训练投篮时的示意图,身高1.75米的小明将篮球从头顶上方0.25米处出手,已知篮筐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当距出手处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篮球达到最大高度为3.25米,篮球的轨迹示意图可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以小明起跳点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小明投出球后,小刚在小明与篮筐之间跳起防守,已知小刚最高能摸到2.45米,则在球上升的过程中,小刚与小明的距离在什么范围内小刚才能在空中截住篮球?(3)、已知小明在距篮筐水平距离3.8米的位置,在只改变起跳高度的情况下,通过计算说明小明要竖直起跳多少米才能直接投中? -
9、如图1,AB为⊙O的直径,CD⊥AB于点E,BF与CD交于点G.
(1)、求证:CD=BF.(2)、若BE=1,AE=4,求BF的长.(3)、连结GO,OF,如图2,求证: -
10、如图,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6×6网格中,△ABC顶点在网格上,点D在BC边上,且BD=2CD.请你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边AB上找点E,使得△BDE与△ABC相似.(要求画出两种情形)

-
11、有一个转盘(材质均匀)如图,已知红色、黄色区域的圆心角度数分别为x°和y°,当指针刚好落在分界线时,重新转动.
(1)、自由转动转盘一次,“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为 , 分别求x和y的值.(2)、在(1)的条件下,若自由转动转盘两次,求“指针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 -
12、已知二次函数
(1)、求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画出该函数的大致图象;(3)、当-2<x≤3时,则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 -
13、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矩形折纸”为主题开展了数学活动.小明同学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AB=24,BC=20,他在边BC上取中点N,又在边AB上任取一点M,再将△BMN沿MN折叠得到△B'MN,连结AB'.AB'达到最小值时,求BM= .

-
14、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延长AO交⊙O于点E,连接BE.若∠C=100°,∠DAE=50°,则∠E=.

-
15、如图,将△ABC在平面内绕点A逆时针旋40°到△AED的位置,点C与点D对应,当CD∥AB时,则∠CAE的度数为.

-
16、“头盔是生命之盔”,质检部门对某工厂生产的头盔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如表:
抽查的头盔数n
100
200
300
500
800
1000
3000
合格的头盔数m
95
194
298
479
769
960
2880
合格头盔的频率mn
0.950
0.945
0.962
0.958
0.961
0.960
0.960
请由此估计抽查一个头盔出现合格的概率为.
-
17、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定理.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用如图①所示的图形验证了勾股定理,把图①放入矩形内得到图②∠ACB=90°,BC=2AC,E,F,G,H,I都在矩形MNOP的边上,则的值为( )
A、 B、 C、 D、 -
18、如图,已知A,B,C,D是⊙O上依逆时针顺序排列的四个点,且满足设弦BC=x,AD=y,若⊙O的半径为10,则在x,y值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x+y B、xy C、 D、 -
19、设二次函数(a,b,c是常数,a≠0),部分对应值如表:当x=3时,y=( )
x
·
-2
-1
0
1
2
·
y
·
5
0
-3
-4
-3
·
A、5 B、- 4 C、- 3 D、0 -
20、如图,直线AD、BC交于点O,AB∥EF∥CD,若BO=2,OE=1,EC=2,则的值为(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