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含碳和含氮物质的反应对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NO2 , 有利于减少PM2.5的排放。已知如下信息:

    ⅰ.Cs+O2gCO2g   ΔHl=400kJ/mol

    ⅱ.N2g+O2g2NOg   ΔH2=+180kJ/mol

    ⅲ.2NOg+O2g2NO2g   ΔH3=110kJ/mol

    CsNO2g反应生成N2g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一定温度下,向2L刚性容器中充入2molNO1molO2只发生反应ⅲ

    ①下列描述可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

    a.容器内颜色深浅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nNOnO2=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O2和生成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②该反应的反应速率ν=vv=kc2NOcO2kc2NO2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已知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50% , 则kk(计算时不考虑其他反应)。

    (3)、在一定温度下,向起始压强为100kPa的1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1molO2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ⅱ和ⅲ,4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体系总压强为90kPa,且pN2:pO2:pNO=3:2:2(p为气体分压,单位为kPa),达到平衡时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反应ⅲ的压强平衡常数Kp=
    (4)、在两个初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可变的容器内分别充入2molNO1molO2 , 在总压为p1p2条件下仅发生反应ⅲ。待两容器均达到平衡时,测得O2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试解释m点的容器容积大于n点的原因

    (5)、近年研究发现,电催化CO2和含氮物质(NO3等)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尿素,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及解决含氮废水污染问题。向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通CO2至饱和,在电极上反应生成CONH22 , 电解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过程中,在a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 2、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家电、国防军事等工业领域。工业上以钕铁硼废料[含钕(Nd,质量分数为28.8%)、Fe、B]为主要原料回收高纯度钕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Nd的稳定价态为+3价;Nd的活动性较强,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硼难溶于稀硫酸。钕离子可与过量H2C2O4生成可溶性配合物;②常温下,KspFeOH2=4.9×1017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时,下列措施可以提高酸溶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适当升高温度 B、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 C、适当延长浸取时间 D、将钕铁硼废料粉碎
    (2)、常温下,“沉钕”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为2.3,钕全部以NdH2PO4沉淀完全,若此时溶液中cFe2+=1.0molL1(填“有”或“无”)FeOH2沉淀生成;酸性太强会使“沉钕”不完全,原因是
    (3)、①“沉淀”过程得到Nd2C2O4310H2O晶体。写出“沉淀”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此过程中,草酸实际用量与理论计算量的比值(n)和沉钕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对沉钕率变化趋势进行解释:

    ③“滤液3”中的(填化学式)可在上述流程中循环利用。

    (4)、“一系列操作”包括;空气中“煅烧”时生成无毒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化学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以甘氨酸与硫酸亚铁为原料制备补铁剂甘氨酸亚铁[H2NCH2COO2Fe]。

    已知:Ⅰ.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所示:

    甘氨酸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冰醋酸,在冰醋酸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柠檬酸

    易溶于水和乙醇,酸性较强,有强还原性

    甘氨酸亚铁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冰醋酸

    Ⅱ.甘氨酸亚铁[H2NCH2COO2Fe]摩尔质量为204gmol1

    Ⅲ.氨基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18H++5RNH2+6MnO4=5RNO2+6Mn2++14H2O连接好装置,装入药品,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K1K3 , 反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空气排净;

    ②___________,使b中溶液进入c中;

    ③在50℃恒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然后向c中滴加NaOH溶液,调溶液pH至5.5~6.0,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④反应完成后,向c中反应混合液加入乙醇,生成白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得粗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将b中溶液加入c中的操作是
    (2)、仪器c的名称是 , 其中加入柠檬酸的作用是 , 装置c中生成甘氨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步骤④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4)、装置d的作用是
    (5)、产品纯度测定。已知粗产品通常混有甘氨酸,称取粗产品2.2克,先加入(填写下列物质的标号:a.水、b.乙醇、c.冰醋酸),搅拌、过滤、洗涤得沉淀,将沉淀配成250mL溶液,取溶液25.00mL置于锥形瓶,用0.1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三次平均消耗KMnO4体积为26.00mL,则该样品的纯度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4、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等浓度等体积的氯乙酸CH2ClCOOH、二氯乙酸CHCl2COOH、三氯乙酸CCl3COOH溶液中,溶液pH与溶液中相关粒子浓度比值的负对数值X的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KaCH2ClCOOH<KaCHCl2COOH<KaCCl3COOH B、常温下KaCCl3COOH的数量级为101 C、等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H2ClCOOH D、当三种溶液中cCCl3COO=cCHCl2COO=cCH2ClCOO , 消耗nNaOH最少的为氯乙酸
  • 5、乙烯可由CO2H2制取:2CO2g+6H2gC2H4g+4H2Og。在0.1MPa下,反应起始nCO2:nH2=1:3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2H2C2H4H2O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440K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为50% C、曲线b表示H2O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D、在440K恒容条件下反应已达平衡时,继续通入与起始等比例的CO2H2 , 可以提高H2CO2的平衡转化率
  • 6、研究笼形包合物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式为NiCNxZnNH3yzC6H6的笼形包合物四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H原子未画出)。每个苯环只有一半属于该晶胞,晶胞参数为a=bcα=β=90°。晶胞中N原子均参与形成配位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Z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B、Ni2+Zn2+的配位数之比为2:1 C、晶胞中Ni2+采取sp3杂化 D、x:y:z=2:1:1
  • 7、从炼钢粉尘(主要含Fe3O4Fe2O3和ZnO)中提取锌的流程如下:

    “盐浸”过程ZnO转化为ZnNH342+ , 并有少量Fe2+Fe3+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浸”过程若浸液pH下降,需补充NH4Cl B、“滤渣”的主要成分为FeOH3 C、“沉锌”过程发生反应Zn2++S2=ZnS D、应合理控制NH42S用量,以便滤液循环使用
  • 8、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 最后Cr3+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极反应为2H++2e=H2 B、电解过程中废水的pH变大 C、电路中每转移6mol电子,最多有1molCr2O72被还原 D、该条件下Fe2+的还原性强于Cr3+
  • 9、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两份相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

    C

    向含有少量FeCl3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D

    向浓HNO3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

    炭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

    A、A B、B C、C D、D
  • 10、某催化剂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配合物中镍的化合价为+4 B、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关系:C>H C、该配合物中氯元素以中性氯原子的形式参与配位 D、Ni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
  • 11、PtF6是极强的氧化剂,可与稀有气体制得稀有气体离子化合物,六氟合铂氙XeF+Pt2F11的制备方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②③⑤ B、整个反应过程中,F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C、整个反应过程中既有离子键的生成也有共价键的生成 D、反应过程中消耗1mol氙气,理论上可生成1mol六氟合铂氙
  • 12、下列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2S2+5SO2+2H2O=3S+4HSO3 B、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的燃烧:4FeS2+11O2__2Fe2O3+8SO2 C、氟化物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Ca5PO43OHs+FaqCa5PO43Fs+OHaq D、氮化硅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制备:3SiO2+3C+2N2__Si3N4+3CO2
  • 13、谷氨酸单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利用发酵法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氨酸的分子式为C5H8O4N B、可用红外光谱仪检测谷氨酸中所含官能团的类型 C、等物质的量的谷氨酸和谷氨酸单钠中,手性碳原子的数目相同,均约为6.02×1023 D、“中和”时,为了提高谷氨酸单钠盐的产率,需要添加过量的Na2CO3
  • 1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或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键(XHY)中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时,氢键的强度最大 B、低温石英(α石英)具有手性结构,可用作压电材料,如制作石英手表 C、根据原子半径推知,FF键的键能大于ClCl D、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用二硫化碳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硫 C、实验室未用完的钠、钾等试剂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D、蒸馏操作中需要使用球形冷凝管
  • 16、下列化学用语或描述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式和实验式均可表示为“CH4 B、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1531P C、石墨的层状结构如图 D、SiC(俗称金刚砂)的晶体类型:共价晶体
  • 17、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于5月24-26日在岳阳市举行。在旅游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化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君山银针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不易被氧化,具有抗氧化功效 B、巴陵石化生产的乙烯是一种精细化学品,其产量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水平 C、洞庭湖的芦苇含纤维素,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岳阳楼使用的红色油漆中含有的三氧化二铁属于金属材料
  • 18、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H2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反应为CO(g)+2H2(g)⇌CH3OH(g)。
    (1)、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p1、p2的大小关系是p1p2(填“>”“<"或"=”)。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是

    ③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2v(H2)=v(CH3OH)

    b.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同一时间内,消耗0.04molH2 , 生成0.02molCO

    (2)、在T2℃、p2压强时,往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0.3molCO与0.4molH2发生反应。

    ①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是;平衡后再加入1.0molCO后重新到达平衡,则CO的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成“减小”),CO与CH3OH的浓度比cCOcCH3OH(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若以不同比例投料,测得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CO:0.1mol、H2:0.2mol、CH3OH:0.2mol,此时v(正)v(逆)(填“”“<"或“=”)。

    ③若p2压强恒定为p,则平衡常数Kp=(Kp用气体平衡分压代替气体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整理出含p的最简表达式)。

  • 19、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使用水煤气(CO与H2的混合气体)转化成甲醇(CH3OH)。
    (1)、已知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   ΔH1= -41.2 kJ/mol,CH3OH(g)+H2O(g)CO2(g)+3H2(g)   ΔH2= +49.5 kJ/mol,该条件下,水煤气转化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投入0.5 mol CO和0.75 mol H2 , 不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1所示。

    (2)、M点对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 L,则233℃时,求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
    (3)、工业上可利用甲醇茾基化法进一步制取甲酸甲酯:CH3OH(g)+CO (g)⇌HCOOCH3(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CH3OH(g)和CO (g),在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其他副反应)。

    ①b、c、d三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②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曲线ac段和de段的变化趋势不同。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

  • 20、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下图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正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 , E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2)、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看,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②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③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的盐酸跟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填“相等”或“不相等”)。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