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45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 B、该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效率更高 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 D、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42的反应式:HS--8e-+4H2O=SO42-+9H+
  • 2、25°C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1×107Ka2=1.3×10130.1molL1氢硫酸中:c(H2S)>c(HS)>c(S2) B、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Cl)=c(CH3COO) C、pH=4.5的番茄汁中c(H+)pH=6.5的牛奶中c(H+)139 D、pH=2HCOOH溶液加水稀释至pH=3 , 稀释后溶液体积大于原溶液体积的10倍
  • 3、普通电解精炼铜的方法所制备的铜中仍含杂质,利用下面的双膜( 阴离子交换膜和过滤膜)电解装置可制备高纯度的Cu。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极a为粗铜,电极b为精铜 B、甲膜为过滤膜,可阻止阳极泥及漂浮物杂质进入阴极区 C、乙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可阻止杂质阳离子进入阴极区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可生成32g精铜
  • 4、KClO3受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1mol KClO3(s)受热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实验测得第一放热峰温度为400°C , 第二放热峰温度为48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KClO3(s)=2KCl(s)+3O2(g)   ΔH=78kJ/mol B、400°CKClO3热分解的产物是KCl和O2 C、若用MnO2作催化剂KClO3热分解温度大于480°C D、曲线Ⅰ的活化能大于曲线Ⅱ,所以KClO3KClO4稳定
  • 5、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MgO(s)CH4(g)作用最终生成Mg(s)CH3OH(g)的物质相对能量-反应进程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gO是催化剂 B、中间体OMgCH4(s)MgOCH4(s)更稳定 C、该反应进程中的最大能垒(活化能)为299.8kJmol1 D、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MgO(s)+CH4(g)=Mg(s)+CH3OH(g)   ΔH=146.1kJmol1
  • 6、铅蓄电池、镍镉碱性充电电池都是重要的二次电池。已知:铅蓄电池总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镍镉碱性充电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iOOH+2H2O+2e-=2NiOH2+2OH- , 负极反应式:Cd+2OH--2e-=Cd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PbSO4在两个电极上生成 B、若用铅蓄电池为镍镉电池充电,则PbO2电极与Cd电极相连接且两者的pH值均增大 C、镍镉碱性充电电池在充电时的反应为CdOH2+2NiOH2=Cd+2NiOOH+2H2O D、放电一段时间后铅蓄电池其内阻明显增大,镍镉碱性电池内阻几乎不变
  • 7、“中国芯”的主要原料是单晶硅,“精炼硅”反应历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历程Ⅰ,Ⅲ都是放热反应 B、历程Ⅱ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g)+H2(g)=SiHCl3(l)+H2(g)   ΔH=+28kJmol1 C、历程Ⅲ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iHCl3(l)+H2(g)=Si(s)+3HCl(g)   ΔH=+238kJmol1 D、实际工业生产中,粗硅变为精硅的过程中能量不损耗
  • 8、下列有关电化学的装置与阐述正确的是

    A、图甲: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 B、图乙中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 C、图丙中高硅铸铁作为耗损阳极材料发挥作用 D、图丁是模仿氯碱工业验证NaCl溶液(含酚酞)的电解产物
  •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有

    ①新制的氯水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pH会减小

    ②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

    ③恒容容器中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变深

    ④增大压强,有利于SO2O2反应生成SO3

    ⑤检验NH4+: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⑥除去CO2中的SO2:用酸性KMnO4溶液洗气

    ⑦将铜粉和锌粉混合后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不加铜粉快

    ⑧乙醇与乙酸反应制备乙酸乙酯时常加入稍过量的乙醇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10、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下列反应类型与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没有关联的是
    A、吸热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熵增反应
  • 11、某化学学习小组测定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纯度,方法如下:

    步骤I:用托盘天平称取草酸晶体样品10.0g,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Ⅱ:每次移取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

    数据记录如下:

    (已知:①MnO4在酸性环境下的还原产物是Mn2+;②草酸是二元弱酸)

    滴定次数

    KMnO4溶液起始读数/mL

    KMnO4溶液终点读数/mL

    消耗KMnO4溶液/mL

    第一次

    0.00

    24.03

     

    第二次

    1.00

    24.97

     

    第三次

     

     

    a

    (1)、上述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滴定时,将酸性KMnO4标准液装在如图中的中(填“甲”或“乙”)滴定管中;第三次滴定时,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a=

    (3)、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4)、草酸晶体的纯度为
    (5)、KMnO4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检漏→蒸馏水洗涤→___→___→排除滴定管中气泡→___→___→开始滴定;

    a.用KMnO4标准溶液润洗2至3次       b.记录起始读数

    c.调整标准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装入标准液至碱式滴定管零刻度以上

    e.装入标准液至酸式滴定管零刻度以上       f.用草酸溶液润洗2至3次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草酸晶体纯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注入KMnO4标准液 B、读取KMnO4标准液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C、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D、滴定前盛放草酸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 12、研究NOx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N2O4(g)2NO2(g)   ΔH>0 , 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T1

    ①该反应自发的条件是

    ②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A.气体的压强不变       B.vN2O4=2vNO2                  C.K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E.容器内颜色不变

    ③在恒温恒压(压强为p)容器中加入amolN2O4 , 经过t min反应达到平衡,N2O4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为75%,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无需带单位,用含p的式子表示)。

    已知:对于气相反应,用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作Kp , 如p(B)=p×x(B) , p为平衡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④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选择方法是(填“升高”或“降低”)温度。比较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比C(填“深”、“浅”或“一样”)。

    (2)、NO氧化反应:2NO(g)+O2(g)=2NO2(g)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I:2NO(g)N2O2(g)   ΔH1

    II:N2O2(g)+O2(g)=2NO2(g)   ΔH2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气体,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控制反应温度分别为T3T4(T3<T4),测得cNO随t(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转化相同量的NO,在温度(填“T3”或“T4”)下消耗的时间较长,试结合反应过程能量图分析其原因

  • 13、工业合成氨是20世纪的伟大成就之一,但化肥的过度使用、硝酸工业废气和动车尾气的排放,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进行综合处理。
    (1)、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ΔH=92.4kJmol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采用高温以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B、采用高压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NH3的产量 C、为提高H2转化率,可适当增大N2的浓度 D、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有利于氨的合成
    (2)、水体中氨氮处理:在微生物作用下,废水中NH4+经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

    2NH4+(aq)+3O2(g)=2NO2(aq)+4H+(aq)+2H2O(1)   ΔH=546kJmol1

    2NO2(aq)+O2(g)=2NO3(aq)   ΔH=146kJmol1

    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肼(N2H4)是一种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NH3相似。盐酸肼(N2H6Cl2)属于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溶液呈酸性,水解原理与NH4Cl类似。

    ①盐酸肼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盐酸肼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c(Cl)>c(N2H62+)>c(H+)>c(OH)

    B.c(Cl)>c(N2H5H2O+)>c(H+)>c(OH)

    C.2c(N2H62+)+c(N2H5H2O+)+c(H+)=c(Cl)+c(OH)

    D.c(N2H62+)>c(Cl)>c(H+)>c(OH)

  • 14、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mol/LCH3COOH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的措施是(填序号)。

    a.加水稀释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c.加少量烧碱溶液

    (2)、常温下,将pH=2的某酸HA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由此可知,酸HA是(填“强”或“弱”)酸,该混合溶液中cAcNa+=mol/L(填数值)。
    (3)、25℃下,有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a.NaHCO3;b.NaClO;c.CH3COONa。(已知25℃时电离常数:H2CO3   Ka1=4.4×107Ka2=4.7×1011 , HClO   Ka=3.0×108CH3COOHKa=1.6×105)

    ①25℃时,相同浓度的CH3COOCO32ClO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②溶液a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

    ③计算溶液c的pH=。(已知lg4=0.6)

  •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其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B

    2mL0.1mol/LAgNO3溶液中先滴加4滴0.1mol/L KCl溶液,再滴加4滴0.1mol/L KI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玻璃球中红棕色加深

    反应2NO2(g)N2O4(g)ΔH<0

    D

    在KSCN与FeCl3的混合液中再加入KCl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A、A B、B C、C D、D
  • 16、温度为T℃时,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气体X,发生反应:X(g) Y(g)+Z(g) ΔH,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X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X的平衡转化率大于40% B、b、c两点V2:V3=5:9 C、d点有v=v D、正反应速率v(b)=v(d)
  • 17、常温下,乙二酸(H2C2O4)在不同pH环境中的不同形态的粒子分布系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温度下,NaHC2O4溶液的pH小于7 B、b点对应溶液的pH约为2.79 C、将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Na2C2O4溶于水可得到c点溶液 D、a、b、c三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c点
  • 18、常温时,某酸HA的Ka=1.0×1010 , 醋酸的Ka=1.8×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等pH的NaA和CH3COONa溶液中,cA>cCH3COO B、将浓度均为0.10mol/L的NaA和NaOH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均变大 C、常温时,HA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测得pH=10.00 , 则此时溶液中cA=cHA D、常温时,0.10mol/L的HA溶液中加少量NaA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
  • 19、以四甲基氯化铵[CH34NCl]的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B、CH34NCl溶液从a处进,NaOH溶液从d处出 C、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D、电解总反应:2(CH3)4NCl+2H2O__2(CH3)4NOH+H2+Cl2
  • 20、漂白液常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NaClO,现取100mL漂白液暴露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已知:H2CO3Ka1=4.4×107Ka2=4.7×1011 , HClO的Ka=3.0×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液的碱性增强 B、发生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 C、溶液中cCl一定增大 D、为了测定原漂白液的pH值,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漂白液滴在pH试纸上,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