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生铁的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钢轨、车轮、建材 B、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C、铝粉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 可用于疏通厨卫管道 D、O3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
  • 2、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制取Cl2

    C.验证NaHCO3Na2CO3的热稳定性

    D.制备Fe(OH)2

    A、A B、B C、C D、D
  • 3、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Al2O3 B、Na2O2 C、BaO D、Fe3O4
  • 4、二氧化氯(ClO2)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氯气。常温下ClO2为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浓的ClO2受热时易分解,将其制备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储存。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i.装置A用于制备ClO2 ,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ii.NaClO2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会析出NaClO23H2O晶体,高于38℃时析出NaClO2晶体。

    (1)、该实验中,盛放70%硫酸所用仪器的名称是
    (2)、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通空气一段时间,ClO2与装置C中物质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①②,B装置的作用是
    (3)、制备NaClO2过程中需要控制空气的流速,过快或过慢均会降低NaClO2产率,原因是
    (4)、D装置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lO2 , 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两种盐,一种为NaClO2 , 另一种盐的化学式为。充分反应后,从装置C反应后溶液中获取NaClO2固体的操作步骤是:减压蒸发、 , 洗涤、干燥。
    (5)、NaClO2Cl2消毒时,还原产物均为Cl。消毒剂的消毒效率可用单位质量消毒剂被还原时得电子数表示,计算NaClO2的消毒效率是Cl2倍。(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5、“84”消毒液、漂白粉等都是含氯的消毒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84”消毒液、漂白粉,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丁用来收集纯净且干燥的氯气,进气口为(填ab);装置丙盛装的试剂是
    (2)、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氯气通入装置己中制备漂白液,则装置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资料查得:“84消毒液”与双氧水混合会反应产生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且消毒能力大大降低,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将氯离子传感器插入装有新制氯水的透光容器中,连接好氯离子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用强光照射该透光容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分析,A点溶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式有ClO-Cl-。(写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6)、实验中有同学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

    现象小组同学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通入HCl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2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2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e浓硫酸与NaCl固体、MnO2固体共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探究对反应的影响。

    ②实验现象:ace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 6、

    钠及其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是化工生产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Ⅰ.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配制80mL0.5mol/LNa2CO3溶液。

    (1)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碳酸钠晶体的质量为g。

    (2)选择仪器,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3)定容的操作是: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先 , 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

    b.容量瓶可加热,但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d.若晶体Na2CO3·10H2O久置已部分失去结晶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e.在配制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溶质固体,但可在容量瓶中稀释浓溶液

    Ⅱ.称取ag所Na2O2样品(含NaCl杂质),利用下列装置测定Na2O2样品纯度(夹持仪器省略)

    (5)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在A、B装置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 , 该同学想法是否必要?请说出理由:

    (6)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VmL , 计算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VmL , 计算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约为

  • 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小块钠投入到Ca(HCO3)2溶液中,现象: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漂白原理:
    (3)、用侯氏制碱法得到NaHCO3 , 化学方程式:
    (4)、已知H3PO3为二元弱酸,其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中,需在水中加入供氧剂——过氧化钙CaO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6)、双氧水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2O2(H+)>Fe3+>I2FeI2易溶于水。向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着火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每生成2.8gN2 , 转移电子数目为
  • 8、工业生产中除去电石渣浆(含CaO)中的S2并制取硫酸盐的一种常用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上述过程I、II可知氧化性O2>MnO32>S2O32 B、过程II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过程I中发生反应:2Mn(OH)2+O2+4OH=2MnO32+4H2O D、10L渣浆中的S2(浓度为320mg/L)转化为SO42 , 理论上至少需要氧气0.2mol
  • 9、已知反应2RSO4+6Na2O2=2Na2RO4+2X+2Na2SO4+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生成1molO2 , 转移4mol电子 B、Na2RO4中R呈+6价 C、X为Na2O D、被氧化的元素有两种
  • 10、氨气可用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氯气和氨气的密度之比为3:8 B、常温常压下,消耗的氨气和生成的氮气的体积之比为8:1 C、常温常压下,恰好反应的氨气和氯气的原子数之比为3:16 D、产生224mLN2时,消耗NH3的质量为1.36g
  • 11、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氯水的pH

    B.可用于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C.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D.验证氯气是有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溶液中:K+Na+MnO4NO3 B、pH=1的溶液中:Ca2+Fe2+ClOSO42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NH4+HCO3Cl D、无色透明溶液中:Ag+Mg2+NO3SO42
  • 13、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的H2在b中安静燃烧,产生白烟 B、c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具有强还原性 C、存在a→b→d→a的转化关系 D、d性质稳定,常用作漂白剂
  • 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O2与水反应:Na2O2+H2O=2Na++2OH+O2 B、Cl2溶于水:Cl2+H2O2H++Cl+ClO C、石灰乳与盐酸反应:Ca2++2H++2OH=Ca2++2H2O D、NaHCO3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OH+Ba2+=BaCO3+H2O
  • 1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8gN2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 B、0.1mol铁粉与0.2mol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C、标准状况下,44.8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2NA D、0.1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数目为0.2NA
  • 16、我国科学家通过乙醛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室温静置反应制备了尺寸为3~5nm的碳量子点(内核由碳单质组成,内核表面含有由碳、氢、氧等元素形成的原子团)。碳量子点是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下列关于碳量子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量子点是纯净物 B、碳量子点不可以燃烧 C、碳量子点分散在水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量子点和氯化钠溶液组成的体系
  • 17、下列物质的除杂质方法中,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和实验操作

    A

    CO(CO2)

    气体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

    B

    CO2(HCl)

    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

    NaHCO3溶液(Na2CO3)

    向溶液通入过量CO2

    D

    NaCl溶液(CaCl2)

    向溶液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A、A B、B C、C D、D
  • 18、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NaOH B、Cl2HCl C、CuOCu(OH)2 D、FeFeCl3
  • 19、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时,将试管口对准其他人 B、稀释浓硫酸时,应向浓硫酸中缓慢加入水,并不断搅拌 C、Na的性质探究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钠投入废液缸中 D、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 20、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传感器种类

    实验操作

    电导率传感器

    向蒸馏水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pH传感器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仍存在MgOH2粉末

    Ⅰ.实验①测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1)a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

    (2)由图1可知,在MgOH2悬浊液中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的时刻为(填“b”“c”或“d”)点。

    (3)分析电导率在de段逐渐上升的原因:d时刻,QMgOH2(填“>”“<”或“=”)KspMgOH2 , 导致

    Ⅱ.实验②测得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已知:①25℃时,KspMgOH2=5.6×1012

    ②酚酞变色范围如下表:

    pH

    <8.2

    8.2pH10

    >10

    颜色

    无色

    淡粉色

    红色

    (4)实验②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先变红,

    (5)图2中DEpH低于BCpH的原因是

    (6)MgOH2常被用于改良水质,可调节水体pH , 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5℃且水体pH=9时,水体中cMg2+molL1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