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生铁的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钢轨、车轮、建材 B、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C、铝粉与溶液反应生成 , 可用于疏通厨卫管道 D、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
-
2、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制取
C.验证和的热稳定性
D.制备
A、A B、B C、C D、D -
3、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 B、 C、 D、
-
4、二氧化氯是安全消毒剂,杀菌能力优于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极易溶于水,但不与水反应,浓的受热时易分解,将其制备成固体以便运输和储存。过氧化氢法制备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i.装置A用于制备 ,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ii.饱和溶液在低于38℃时会析出晶体,高于38℃时析出晶体。
(1)、该实验中,盛放70%硫酸所用仪器的名称是。(2)、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③,通空气一段时间,与装置C中物质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关闭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①②,B装置的作用是。(3)、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空气的流速,过快或过慢均会降低产率,原因是。(4)、D装置是用溶液吸收尾气中的 , 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的两种盐,一种为 , 另一种盐的化学式为。充分反应后,从装置C反应后溶液中获取固体的操作步骤是:减压蒸发、 , 洗涤、干燥。(5)、和消毒时,还原产物均为。消毒剂的消毒效率可用单位质量消毒剂被还原时得电子数表示,计算的消毒效率是的倍。(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5、“84”消毒液、漂白粉等都是含氯的消毒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84”消毒液、漂白粉,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丁用来收集纯净且干燥的氯气,进气口为(填或);装置丙盛装的试剂是。(2)、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将氯气通入装置己中制备漂白液,则装置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资料查得:“84消毒液”与双氧水混合会反应产生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气体,且消毒能力大大降低,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将氯离子传感器插入装有新制氯水的透光容器中,连接好氯离子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用强光照射该透光容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分析,A点溶液中氯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和。(写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6)、实验中有同学发现:浓盐酸与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混合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小组同学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稀盐酸滴入中,然后通入气体加热
稀盐酸滴入中,然后加入固体加热
稀盐酸滴入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与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浓硫酸与固体、固体共热
①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反应的影响。
②实验现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
-
6、
钠及其化合物的生产、应用,是化工生产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Ⅰ.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溶液。
(1)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碳酸钠晶体的质量为g。
(2)选择仪器,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3)定容的操作是: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先 , 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
b.容量瓶可加热,但加热时需垫石棉网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d.若晶体久置已部分失去结晶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e.在配制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溶质固体,但可在容量瓶中稀释浓溶液
Ⅱ.称取ag所样品(含杂质),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样品纯度(夹持仪器省略)
(5)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在A、B装置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溶液的洗气瓶,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 , 该同学想法是否必要?请说出理由:。
(6)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 计算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 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约为。
-
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小块钠投入到溶液中,现象:。(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漂白原理:。(3)、用侯氏制碱法得到 , 化学方程式:。(4)、已知为二元弱酸,其与过量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中,需在水中加入供氧剂——过氧化钙。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6)、双氧水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 易溶于水。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着火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每生成 , 转移电子数目为。
-
8、工业生产中除去电石渣浆(含)中的并制取硫酸盐的一种常用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上述过程I、II可知氧化性 B、过程II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过程I中发生反应: D、将渣浆中的(浓度为)转化为 , 理论上至少需要氧气
-
9、已知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每生成 , 转移电子 B、中R呈+6价 C、X为 D、被氧化的元素有两种
-
10、氨气可用来检验氯气是否泄漏,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氯气和氨气的密度之比为 B、常温常压下,消耗的氨气和生成的氮气的体积之比为 C、常温常压下,恰好反应的氨气和氯气的原子数之比为 D、产生时,消耗的质量为
-
11、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测定氯水的pH
B.可用于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C.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D.验证氯气是有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澄清透明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D、无色透明溶液中:、、、
-
13、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的在b中安静燃烧,产生白烟 B、c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具有强还原性 C、存在a→b→d→a的转化关系 D、d性质稳定,常用作漂白剂
-
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与水反应: B、溶于水: C、石灰乳与盐酸反应: D、向液中加足量溶液:
-
15、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铁粉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分子数为 D、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数目为
-
16、我国科学家通过乙醛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室温静置反应制备了尺寸为3~5nm的碳量子点(内核由碳单质组成,内核表面含有由碳、氢、氧等元素形成的原子团)。碳量子点是具有荧光性质的新型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下列关于碳量子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量子点是纯净物 B、碳量子点不可以燃烧 C、碳量子点分散在水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碳量子点和氯化钠溶液组成的体系
-
17、下列物质的除杂质方法中,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和实验操作
A
CO(CO2)
气体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
B
CO2(HCl)
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
NaHCO3溶液(Na2CO3)
向溶液通入过量CO2
D
NaCl溶液(CaCl2)
向溶液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A、A B、B C、C D、D -
18、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B、 C、 D、
-
19、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A、加热液体时,将试管口对准其他人 B、稀释浓硫酸时,应向浓硫酸中缓慢加入水,并不断搅拌 C、Na的性质探究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钠投入废液缸中 D、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
20、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的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传感器种类
实验操作
①
电导率传感器
向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②
传感器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仍存在粉末
Ⅰ.实验①测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1)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
(2)由图1可知,在悬浊液中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的时刻为(填“”“”或“”)点。
(3)分析电导率在段逐渐上升的原因:时刻,(填“>”“<”或“=”) , 导致。
Ⅱ.实验②测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已知:①25℃时,;
②酚酞变色范围如下表:
颜色
无色
淡粉色
红色
(4)实验②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先变红,。
(5)图2中段低于段的原因是。
(6)常被用于改良水质,可调节水体 , 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5℃且水体时,水体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