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园区苏州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考试 化学试卷
- 广东省金太阳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联考化学试卷
- 广东省四校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江苏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化学试题
-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卷
- 广东省广州奥林匹克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 广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 八月阶段训练化学试题
-
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溶液
分液
B
蒸馏
C
溴苯(溴)
溶液
分液
D
(Br2)萃取
A、A B、B C、C D、D -
2、已知甲醛分子的所有原子共平面,某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下列关于该芳香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在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最多有4个 B、分子中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8个 C、碳原子存在3种杂化方式 D、1mol该物质含19NA个σ键 -
3、下列有机物命名错误的是A、
2,4-二甲基己烷
B、
3-异丙基戊烷
C、
3-甲基-4-乙基己烷
D、
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
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B.制备乙酸乙酯


C.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
D.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A、A B、B C、C D、D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阳极反应: C、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水解: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
6、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业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基态溴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 B、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C、的电子式为
D、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
-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甘油可作护肤保湿剂 B、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C、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D、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可以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
8、含氮化合物是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究热点。(1)、工业上常用和合成尿素 , 利用该反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温室效应。该反应可分两步进行,其能量变化和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一定温度下,将和按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容积恒为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总反应。时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时,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②下列叙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选项字母)。
A.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和的浓度之比为
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D.的消耗速率和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③时再向容器中充入的和 , 则此时平衡(填“正向移动”或“逆向移动”),再次平衡时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存在大量。中国科学家在以为还原剂清除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化学方程式为 。当固定比例的和的混合气体,以相同流速分别通过填充有两种催化剂的反应器,测得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新型催化剂优于传统催化剂的理由为。
②M、N、P、Q四点中一定未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
9、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和辉钼矿(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四钼酸铵晶体和硫酸锰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 常温下,和的分别为19.4和12.6;。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焙烧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一条即可);“高温焙烧时转化为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除铁”过程中加入碳酸钠调节溶液的至2,生成难溶于水的黄钠铁矾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除铁”后的溶液中 , 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时,可认为已除尽,则“除镍”应控制溶液的范围是。[已知 , 该溶液中和的关系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4)、硫酸锰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该温度范围内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图所示。从过滤所得的滤液中获得较高纯度的操作是:控制温度在之间蒸发结晶, , 使固体与溶液分离,用的蒸馏水洗涤,真空干燥。
(5)、“萃取”的原理为 , 则“反萃取”中的试剂X最适宜选用(填标号)。a.稀硫酸 b.溶液 c.溶液 d.氨水
从“母液”中回收的副产品主要是(填名称)。
-
10、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I.实验室按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

(1)上述实验流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氧化时加入溶液和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海带灰中含有的其他可溶性无机盐,是在(从以上流程中选填实验操作名称)中实现与碘分离。
Ⅱ.测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常温下,取2个碘量瓶分别加入下表中的药品,振荡半小时,均有少量固体不溶。取一定体积的上层清液,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溶液进行滴定(发生反应),测定和的总浓度,进而可以测得K。(注:在本实验中,认为碘在水中和溶液中达到饱和时,它们的碘分子浓度相等)
碘量瓶(实验I)
碘量瓶(实验II)
药品
研细的碘,
研细的碘,
和的总浓度
(4)溶液也可以滴定的原因是(用平衡移动原理回答);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
(5)实验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用含或的式子表示,下同)
(6)若所加的碘偏少,导致实验I中碘量瓶振荡半小时后无固体剩余(不饱和),而实验Ⅱ的碘量瓶中仍有固体不溶,则测得的K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1、
水资源的处理和利用是环境化学的重要课题。
I.常作食品加工中的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作净水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净水剂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几种均为的电解质溶液的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符合溶液的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填罗马数字),判断的理由是。

Ⅱ.高铁酸钾是绿色、环保型水处理剂。
(2)高铁酸盐在水溶液中有四种含铁形体。时,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随的变化如图所示:时,溶液中主要含铁形体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3)已知电离常数分别为: , 当时,溶液中。
(4)高铁酸钾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而且高铁电池的研制也在进行中。如图所示是高铁电池的模拟实验装置。

①该电池放电时正极产生 , 正极电极反应为。
②盐桥中盛有饱和溶液,此盐桥中氯离子向(填“左”或“右)移动。
-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电池,将两组阴离子、阳离子复合膜反向放置分隔两室电解液,充、放电时,复合膜层间的解离成和 ,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放电时正极区升高 C、充电时与外接直流电源正极相连,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当放电时,复合膜层间有解离时,正极区溶液增重 -
13、利用燃料电池电解制备并得到副产物 , 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反应: B、A、C膜均为阳离子交换膜,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a极上通入标况下甲烷,阳极室减少 D、阳极室有氯气产生,阴极室中有氢气产生且浓度增大 -
14、常温下,用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一元碱溶液。溶液中,的分布系数随滴加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的分布系数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滴定时,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B、的电离常数 C、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 D、p点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为 -
15、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0。若按照的投料比充入容器,测得平衡时n(H2)和n(H2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线表示平衡时n(H2O)随温度的变化 B、由图可知,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 D、在等温相同体积下,通入与通入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一样 -
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少许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该过程未发生原电池反应
B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合的能力比强
C
向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前者溶液变红,后者不变色
水解,而不水解
D
向2支均盛有的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的和溶液
一支无明显现象,另一支试管出现红褐色沉淀
A、A B、B C、C D、D -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的混合液: B、的溶液: C、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D、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c(H+)=10-12mol/L的溶液中:
-
18、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
B.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D.制备固体
A、A B、B C、C D、D -
19、下列关于电化学腐蚀、防护与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板打上铁铆钉后,铜板不易被腐蚀
B.暖气片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金属腐蚀


C.连接锌棒后,电子由锌流向铁管道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A B、B C、C D、D -
20、室温下用溶液吸收SO2的一种脱硫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H2SO3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 H2CO3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 忽略通入S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溶液中: C、“沉淀”分离后的滤液中: D、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