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验证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B测氯水的pH

    C检验K+

    D验证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A、A B、B C、C D、D
  •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稀盐酸ΔMnO2Cl2漂白粉 B、NaO2Na2OCO2Na2CO3 C、CaCl2CO2CaCO3HClCO2 D、FeCl2FeCl2sNaOHFe(OH)2
  • 3、在某澄清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O3Na+OHNO3 B、Cu2+Na+SO42Cl C、Na+Fe3+SO42I D、H+Na+NO3CO32
  • 4、数字化实验是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下图是用数字化实验采集的光照过程中氯水pH的变化情况,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随时间增长,氯水的酸性减弱 B、随时间增长,氯水中的cCl2增大 C、随时间增长,氯水的漂白性增强 D、随时间增长,氯水的质量减小
  •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解释

    A

    节日燃放的烟花五彩缤纷

    活泼金属单质易燃且火焰颜色各异

    B

    食品包装袋中装有“脱氧剂”

    “脱氧剂”为CaOCaO能吸收O2

    C

    Na2O2用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

    Na2O2能与CO2H2O反应产生O2

    D

    漂白液与含盐酸的洁厕剂不能混合使用

    两者混合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效果

    A、A B、B C、C D、D
  •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NaClO:漂白、消毒 B、Cl2:自来水消毒 C、纯碱:制玻璃、肥皂 D、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 7、《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生成“紫烟”发生了化学变化 B、《抱朴子》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涉及置换反应 C、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分解反应 D、曹植诗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同学拟用该原理按如下装置制备并收集纯净的氯气,在虚线框内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甲”、 “乙”或“丙”)。

    ②试剂X是 , 其作用是

    ③NaOH溶液用于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将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当混合液中Cl-ClO-的个数比为6:1时,混合液中ClO-ClO3-的个数比为
    (3)、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能杀菌消毒。可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次氯酸的化学性质,用强光照射氯水,得到氯水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氯水的pH下降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请在图2中画出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 9、

    Ⅰ.钠单质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是

    (2)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请写出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消耗156 g过氧化钠时,产生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是

    Ⅱ.纯碱和小苏打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根据下列三组实验,回答。

    (3)甲组实验能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实验现象是

    (4)对比实验乙组和丙组,丙组能更便捷的验证两者的热稳定性,则丙组实验中A处盛放的物质为(填化学式)。

    (5)某同学欲采用CaCl2溶液检验Na2CO3和NaHCO3溶液,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组号

    反应物

    现象

    物质

    浓度/(mol/L)

    CaCl2浓度/(mol/L)

    是否有沉淀(室温)

    气泡情况

    室温

    60℃水浴

    A

    NaHCO3

    0.5

    0.5

    有大量白色沉淀

    有明显气泡

    B

    Na2CO3

    0.5

    0.5

    有大量白色沉淀

    C

    NaHCO3

    0.05

    0.05

    有少量白色沉淀

    D

    Na2CO3

    0.05

    0.05

    有较多白色沉淀

    ①由实验现象得出“常温下可以用CaCl2溶液鉴别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结论,须满足的条件是

    ②请写出A组中60℃时NaHCO3和CaCl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加热15.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9 g,则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 10、利用铁元素“价—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请据此图回答问题。

    (1)、根据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推测其具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的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为:3NaClO+2FeCl3+10NaOH=2Na2FeO4+9NaCl+5H2O。请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FeCl3是棕黄色固体,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出现 , 即可制得Fe(OH) 3胶体,写出制备的化学方程式:

    ②为检验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③取少量制得的胶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稀H2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④下列有关Fe(OH) 3胶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应长时间加热

    B.制备Fe(OH)3胶体时应煮沸至产生红褐色沉淀时停止加热

    C.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D.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工业中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反应过程转化为Cu2+)来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与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人体对Fe2+的吸收效果更好,但人体中时刻进行着Fe2+Fe3+的相互转化。服用补铁口服剂时,配合服用维生素C会增强人体对铁的吸收效果,在此过程中维生素C体现性。
  • 11、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化工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1)、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现有一种无色的鲜花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由实验Ⅰ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经检测,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呈酸性,且其中含有大量Na+Cu2+SO42-Cl-NO3-。取100 mL该废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呈碱性过程中,原废水中存在的离子的数目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回答。

    ①写出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足量的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次磷酸(H3PO2)在化工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知H3PO2+NaOH(过量)=NaH2PO2+H2O,写出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5)、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导电能力(σ)随新物质加入量(V)的变化曲线如图。分别与A、B、C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的是(填序号)。

    A.        B.        C.

    ①向NaCl溶液中通入HCl气体

    ②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

    ③向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

  • 12、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为33℃,沸点为73℃,遇水易反应。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路去)制取ICl3 , 制备的反应原理:I2+3Cl2=2ICl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装置甲选用药品可以是KMnO4、KClO3 B、装置乙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丙装置可能发生堵塞 C、装置戊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丁,可用无水CaCl2固体代替 D、ICl3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能会产生白雾
  • 13、在稀硫酸中几种离子先后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3,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的还原剂为Mn2+ , 氧化产物为Ce3+ B、反应2的催化剂为Fe3+ , 中间产物为Fe2+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e4+>Mn3+>Fe3+>I2 D、反应3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I-=I2+Fe2+
  • 14、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或解释均正确且相匹配的是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将氯气通入蓝色石蕊溶液中

    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B

    往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产生白色沉淀

    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

    C

    向2mLⅠ2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2滴淀粉溶液

    溶液呈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Ⅰ2的强

    D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一定含有Cl-

    A、A B、B C、C D、D
  • 15、下列物质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CO2

    HCl

    饱和Na2CO3溶液

    B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C

    CO2

    O2

    灼热铜粉

    D

    CO

    CO2

    灼热碳层

    A、A B、B C、C D、D
  • 1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H++OH-=H2O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C、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O中含有0.5NA个分子 C、2.3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 ,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D、44gN2O和CO2的混合物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 18、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固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循环减少了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C、该循环过程中含氧化还原反应 D、钙化作用中含有的离子方程式:Ca2++HCO3=CaCO3+H+
  • 19、将Cl2分别通入下列四种溶液中,有关现象及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①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l2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 B、试管②中溶液褪色,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的缘故 C、试管③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D、试管④中溶液变红色,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 20、以下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SO3→H2SO4 B、Fe(OH)3→Fe2O3→Fe C、Cu→CuCl2→Cu(OH)2 D、Na→Na2O2→Na2CO3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