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漂白粉,并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已知: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3Cl2+6OH-5Cl-+ClO3-+3H2O。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和丁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2)、该兴趣小组用过量浓盐酸与8.7 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g。
    (3)、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他们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缓慢、匀速地通入足量氯气,得出了ClO-、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粗略表示为图2(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

    ①图中曲线I表示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②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为mol。

    (4)、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发现,产物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为了提高Ca(ClO)2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你给出的措施是
  • 2、

    Ⅰ.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1)将将Na、K、Mg、Al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元素符号)。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①酸稀盐酸;②酸稀硝酸;③Na2SiO3液溶液;④Na2CO3固体,请选择证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N、C、Si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填序号)。但有同学认为该装置有缺陷,如何改进?

    Ⅲ.完成下列问题

    (5)铝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金属,请书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消除采矿业胶液中的氰化物(如KCN,C为+2价),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已配平)。试指出A的化学式 , 如此反应中有6.72L(标准状况)气体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 3、

    某同学研究NaClO3KI溶液的反应。

    资料:一定条件下,II2都可以被氧化成IO3

    实验一:

    (1)取实验一ⅱ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检验白色沉淀中含有AgC1。写出实验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二:取实验一ⅱ中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2)探究溶液棕黄色褪去的原因

    ①重复实验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如下对比实验:

    a、将湿润淀粉KI试纸置于ⅱ试管口,实验过程中,试纸逐渐变蓝。

    b、将湿润的淀粉试纸置于ⅱ试管口,实验过程中,试纸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此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②取少量ⅳ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证实其中含有IO3

    其中试剂X可以是(填标号)。

    a、碘水b、KMnO4溶液c、NaHSO3溶液

    ③请写出棕黄色溶液褪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综上可知,NaClO3KI溶液产物的生成与反应物的用量有关。

  • 4、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氯水中加入铁粉,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氯水中含有H+

    B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一段时间后有红褐色物质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Cl-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A、A B、B C、C D、D
  • 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aqCO2HClOaqCl2g B、CuFeCl3CuCl2SO22CuCl C、BaCl2aqCO2BaCO3sNa2SO4aqBaSO4s D、MgCl26H2OΔMgCl2Mg
  • 6、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K、NaSO42-MnO4- B、ClSO32-、Fe2、H C、NH4+ 、Ba2、BrCO32- D、Na、HNO3-HCO3-
  • 7、现有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单质及化合物的部分性质与用途

    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

    单质常用于制合金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

    元素能形成两种不同的单质,最外层电子是电子层数的三倍

    丁的一种单质与KI溶液反应生成丁的另一种单质

    则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 8、G是一种药物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D分子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F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为1个 B、EFFG的反应均为取代反应 C、化合物D和化合物E中sp2杂化的碳原子数目相同 D、A分子中,与2号碳相比,1号碳的CH键极性相对较大
    (3)、A+BC的化学方程式是
    (4)、DE会产生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五元环的副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5)、写出2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碱性条件下水解后酸化,生成X和Y两种有机产物,nX:nY=2:1 ,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Y含苯环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两碳以下的有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
  •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等略)制备氢碘酸。

    请回答:

    (1)、仪器C的名称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工业制得粗碘中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可以先通过升华法提纯,得到的碘单质为非晶体 B、步骤I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会促进碘的溶解 C、装置a产生的尾气有H2SHI D、步骤I中,反应体系中紫黑色固体消失,可判定反应基本结束
    (3)、步骤I反应完成后,关闭K1 , 静置、过滤得到滤液,进行步骤II和步骤III,从滤液中得到氢碘酸(HI质量分数为57%)的所有操作如下,请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热蒸馏,C中收集沸点为125~127℃间的馏分,得到氢碘酸。

    ②将滤液转移至B中       ③打开K2通入N2       ④加热保持微沸

    ⑤接通冷凝水       ⑥先停止加热,再通一段时间的N2后关闭K2

    其中,④加热保持微沸的目的为

    (4)、实验室常用浓磷酸与碘化钾固体反应制取少量的HI , 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请从结构角度分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因
    (5)、实验室保存质量分数为57%的氢碘酸会加入少量铜丝的原因是
  • 10、甲酸(HCOOH)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请回答:
    (1)、制备甲酸:CO2g+H2gHCOOHl

    ①该反应自发的条件为(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

    ②反应所需的CO2可从工业尾气中捕获,用质量分数30%的K2CO3溶液在吸收塔中捕获。K2CO3溶液浓度偏高会堵塞设备,导致堵塞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25℃时,HCOOH的电离常数为KalgKa=3.7NH3H2O的电离常数为KblgKb=4.8。则1molL1HCOONH4水溶液的pH0.1molL1HCOONH4水溶液的pH(填“>”、“<”或“=”)。
    (3)、反应H2+HCO3__HCOO+H2O , 使用含氨基物质(化学式为CN-NH2CN是一种碳衍生材料)联合PdAu催化,可能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使用含氨基物质联合Pd-Au催化剂可以增大该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B、步骤Ⅱ中用重氢气(D2)代替H2 , 若生成HDODCOO , 则可确认反应过程中的加氢方式 C、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D、NH2能将HCO3控制在催化剂表面,是因为两者间形成了化学键
    (4)、已知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分为以下两步:

    I.HCOOHCO+H2O(快)

    II.HCOOHCO2+H2(慢)

    研究发现,在反应I、II中,H+仅对反应I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I速率远大于反应II,近似认为反应I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忽略水电离,其浓度视为常数。

    T3温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1.0molL1HCOOH水溶液,使HCOOH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

    t1时刻测得COCO2的浓度分别为0.70molL10.16molL1 , 反应II达平衡时,测得H2的浓度为xmolL1 , 则反应II的平衡常数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②相同条件下,若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同时还含有0.10molL1盐酸,则点a、b、c、d中,CO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填标号),其原因是

  • 11、钛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被称为“太空金属”、“第三金属”和“未来金属”,
    (1)、下列有关钛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48Ti49Ti50Ti互为同素异形体 B、基态钛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C、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ⅡB族 D、基态时,钛和铝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等
    (2)、钛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3)、钛的一种氧化物是优良的颜料,该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在晶胞中Ti原子的配位数为

    (4)、Ti2O3因其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关注。一种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 , 含少量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Ti2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和产物省略)。已知:TiOSO4易水解生成TiO(OH)2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①“碱浸”工序的目的是。提高“碱浸”工序速率的措施有(答一条即可)。

    ②“碱浸”工序后,硫酸与FeTiO3反应生成TiOSO4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制备FeSO47H2O晶体。已知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操作方法: , 过滤,少量冰水洗涤,低温干燥。

  • 12、某小组同学向pH=10.5molL1Fe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粉和Mg粉,做了如下表所示实验。已知:0.5molL1Fe3+开始沉淀的pH约为1.2,完全沉淀的pH约为3。

    实验

    金属

    操作、现象及产物

    过量Zn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无气泡冒出,此时溶液pH为3~4,取出固体,固体中未检测到Fe单质

    II

    过量Mg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pH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红褐色沉淀后,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当溶液pH为3~4时,取出固体,固体中检测到Fe单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因是H+被消耗,促进了Fe3+的水解 B、实验I中未检测到Fe单质,不能说明ZnFe3+不反应 C、实验II的固体中检测到Fe单质的原因是加入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使镁粉不容易被Fe(OH)3沉淀包裹 D、若向pH=10.5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u粉,也可观察到大量的红褐色沉淀
  • 13、菠萝“扎嘴”的原因之一是菠萝中含有一种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针晶。常温下,草酸钙在不同pH下体系中lgcM与pH关系如图所示(M代表H2C2O4HC2O4C2O42Ca2+),已知KspCaC2O4=108.62KspCa(OH)2=105.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a2104.2 B、溶液pH=7时,cHC2O4+2cC2O42=2cCa2+ C、pH>12时,曲线①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部分CaC2O4转化为Ca(OH)2 D、A点时,体系中cCa2+>cH2C2O4=cHC2O4->cC2O42>cH+>cOH
  • 14、钛(Ⅳ)酸铋是一种铁电材料,其中O2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铁电性能,掺杂La可提高光电转化性能,La取代部分Bi后的晶胞结构(氧原子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f区 B、该晶体中La3+Bi3+的个数比为1:1 C、若平移晶胞使p点La至体心,则Ti位于晶胞顶点 D、由题可知La3+难挥发能增强O2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材料性能
  • 15、Pt(NH3)2Cl2有顺铂和反铂两种结构如图1,其中顺铂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顺铂进入人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的Pt(NH3)2(OH)Cl与某些碱基结合,从而破坏DNA的结构阻止癌细胞增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t(NH3)2Cl2的空间结构与CH2Cl2类似 B、顺铂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反铂 C、与铂(Ⅱ)的配位能力:NH3>Cl D、图2,Pt(NH3)2(OH)Cl与鸟嘌呤的作用有:a为配位键、b为氢键
  • 16、硬水除垢可以让循环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某科研团队改进了主动式电化学硬水处理技术,原理如图所示(其中R为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B上总反应式为2Ca2++2Mg2++2HCO3+6H2O+6e=3H2+2Mg(OH)2+2CaCO3 B、处理过程中Cl可循环利用 C、处理后的水垢主要沉降在阳极附近 D、当外电路通过2mole时,电极A上产生1mol气体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 , 则2CO(g)+O2(g)=2CO(g) ΔH=283kJmol1 B、已知2H2S(g)2H2(g)+S2(g) , 平衡后保持恒温恒压通入Ar , 平衡正向移动,H2的浓度增大 C、一定条件下,苯乙炔(Ph-CCH)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产物a和b,反应过程中物质转化关系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平衡后产物占比:a<b D、已知TiO2(s)+2C(s)+2Cl2(g)TiCl4(g)+2CO(g) , 及时分离TiCl4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 18、CO2Ph为苯基)在ZIF8催化下转化为环状碳酸酯()的一种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属于取代反应 B、1mol环状碳酸酯最多能与1molNaOH反应 C、状态Ⅲ为: D、环状碳酸酯分子中最多3个碳原子共平面
  • 19、已知HClO+ , 该反应得到的两种有机产物的量几乎一样多,为了得到较单一的有机产物,可先加入环六糊精形成超分子,再加入HClO ,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六糊精属于多糖,会水解产生单糖 B、A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对氯苯甲醚 C、根据超分子可知,环六糊精腔内极性较小 D、可用萃取法分离环六糊精和有机产物
  • 20、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Al(OH)4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Al(OH)4+CO2=2Al(OH)3+2Na++CO32+H2O B、重油裂解获得的丙烯制聚丙烯:nCH2=CH-CH3 C、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D、硫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氧化变质:2S2+O2+4H+=2S+2H2O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