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四项和为10,且a2,a3,a7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通项公式

    (2)设bn=an+2n ,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 2、设函数f(x)=3sin2x+cos2x.
    (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对称轴;
    (2)、abc分别为ABC内角ABC的对边,已知f(A)=1b=1ABC的面积为32 , 求ABC的周长.
  • 3、若tanα=2 , 则1sinαcosα=.
  • 4、在ABC中,AB=4AC=6A=π3D为边BC上一动点,则(     )
    A、BC=27 B、AD为角A的角平分线时,AD=1235 C、D为边BC中点时,AD=32 D、若点PABC内任一点,PAPB+PC的最小值为194
  • 5、已知函数fx=Asinωx+φA>0,ω>0,π2<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

    A、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 B、x0,π2时,fx的值域为12,12 C、将函数fx的图象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可得函数gx=sin2x的图象 D、将函数fx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函数图象关于点5π6,0对称
  • 6、已知z1=3+2i,z2=4i , 则(       )
    A、z1+z2的虚部为-1 B、4z13z2是纯虚数 C、z1z2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 D、z2i=z1+4
  • 7、当2x2时,不等式 x2mx+1>0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2,2 B、,2 C、2,2 D、2,+
  • 8、已知 sin(α+π3)-sinα=23 , 则 cos(2α+π3)=(       )
    A、-59 B、-19 C、19 D、59
  • 9、若一个圆台的高为3 , 母线与底面所成角为60° , 上底面半径为1 , 则该圆台的侧面积为(     )
    A、8π B、33π C、6π D、23π
  • 10、已知向量a=1,5λ+4b=2+λ,8 , 其中λ0 , 若a//b , 则aa+b=(       )
    A、40 B、48 C、51 D、62
  • 11、已知p:x2+2x3<0q:x2+x2<0 , 则pq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12、若复数z满足z+2z=2i , 则z=(       ).
    A、1i B、1+i C、1i D、1+i
  • 13、已知集合A=2,1,0,1,2B=x|1-x0 , 则AB=(       )
    A、2,1 B、1,2 C、1,0,1,2 D、2,1,0,1
  • 14、已知抛物线E:y2=4x , 直线l:x=my+3交抛物线EA,B两点,
    (1)、若线段AB中点M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l的方程;
    (2)、若抛物线E上存在两点C,D关于直线l轴对称,求m的取值范围.
    (3)、若存在定点P , 使以AB为直径的圆上的任意点Q , 都满足PQ:OQ=2:3O为原点),求定点P的坐标和m的值.
  • 15、设aR , 则“a>1”是“1a<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16、已知动点Mx,y到直线x=3的距离比它到定点2,0的距离多1
    (1)、求Γ的方程;
    (2)、若过点D4,4的直线lΓ相交于A,B两点,且OAOB , 求直线l的方程.
  • 17、已知函数fx=exaxcosx , 且fx0,+上的最小值为0.
    (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设函数y=φx在区间D上的导函数为y=φ'x , 若xφ'xφx>1对任意实数xD恒成立,则称函数y=φx在区间D上具有性质S.

    (i)求证:函数fx0,+上具有性质S

    (ii)记i=1npi=p1p2...pn , 其中nN* , 求证:i=1nisin1i>1nn+1.

  • 18、如图,广东省某机器人比赛设计了一个矩形场地ABCD(含边界和内部,A为坐标原点),AD长10米,在AB边上距离A点4米的F处放一只电子狗,在距A点2米的E处放一个机器人,机器人行走速度为v,电子狗行走速度为2v,若电子狗和机器人在场地内沿直线方向同时到达场地内某点M,那么电子狗将被机器人捕获,点M叫“成功点”.

    (1)、求在这个矩形场地内“成功点”M的轨迹方程;
    (2)、若P为矩形场地AD边上的一点,电子狗在线段FP上总能逃脱,求|AP|的取值范围.
  • 19、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M,N分别为BCBB1的中点,P为棱A1C1上的动点,ANA1C1.

    (1)、证明:平面ANP平面A1MP
    (2)、设A1P=λA1C1 , 是否存在实数λ , 使得平面AA1B1B与平面PMN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63?
  • 20、已知数列{an}a1=1an+1=2an+3nN*
    (1)、证明数列 {an+3}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 {bn}的通项公式为 bn=(n+1)(an+3) , 求数列 {bn}的前n项和Sn.
上一页 861 862 863 864 86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