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人民共 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穿越历史烟云,一个真理昭示未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75 年来,新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其根本原因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 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材料,运用实例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2)、结合材料,以“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紧扣材料,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规范;③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④总字数在 200 字左右。 
- 
                            2、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更好潍坊。
 “我在潍坊很幸福。”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愿意到潍坊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潍坊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更好潍坊建设迈出新步伐。
 ◆宜居潍坊
 2024 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显示,潍坊位列“全国宜居城市百强”第 45 位,比去年上升了 22 个位次。
 ◆法治潍坊以新质生产力 
 汇集发展新动能以生态之绿 
 托举潍坊之美以文化之力 
 滋养城市“灵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发展节节拔高,新能源等新兴未来产业发展高歌猛进·…2024年全市GDP达到8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市完成造林绿化3628亩,建成省级以上幸福河湖74条。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全省前5位,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依托丰富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旅游资源,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国家级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平台,做好非遗、名人文章,打造郑板桥纪念馆等文旅场馆,打响“山东手造潍有尚品”品牌。 
 2025 年 5 月 13 日,潍坊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以下是部分内容摘选:
 ◎科学制定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持续优化“法治潍坊·法汇民声”平台,在省内率先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办法。
 ◎扎实推进“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建设,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批 13 个重点事项涉及市级任务全面落地,营商环境考核连续 3 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
 ◎深入推进县级综合执法改革,镇街统一设置综合执法机构,完善县镇执法监管协作配合机制。
 ◎持续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全国试点,打造“潍民办·12345 更好热线”服务品牌,在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年度考评中实现“六连冠”。(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探寻宜居潍坊“吸引力”背后的密码。(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明潍坊市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 
                            3、透析生活案例探究成长问题案例一:孙继发 17 岁入伍,因公致残却未向命运低头。他坐在轮椅上研发出生态微循环豆芽机,产品成 行业标杆。他积极践行潍坊城市精神,热心助残,发起公益项目,帮助千余名残疾人创业致富,以坚韧之心回 馈社会,诠释了别样的人生精彩。 案例二:游客唐某在八达岭长城北八楼游览时,用钥匙在城墙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被现场其他游客发现 并举报。警方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唐某处以行政拘留 5 日、罚款 200 元的行政处罚。同时,八达岭 长城景区将唐某列入了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以示惩戒。 (1)、孙继发的事迹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启迪?(至少三点)(2)、你对唐某行为的评析是:(至少三点)
- 
                            4、某学校每周会邀请一位家长到校进行“国旗下演讲”,与全校师生分享“职业人的幸福与骄傲”。在超市工作的家长讲述了选货、进货的故事,在芯片公司工作的家长讲述了芯片的应用及意义,身为维和警察的家长讲 述了奔赴海地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经历……开展此活动有助于青少年( ) ①激发职业梦想,规划职业生涯 ②精简社会信息,缩短职业规划周期 ③了解时代需要,做好职业准备 ④认识到从事新兴职业对社会贡献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医保异地结算”轻松实现医保支付,无须垫付报销……这样的好政策是怎么来的?群众反映问题、人大代表提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作部署、各部门建机制抓落实……从表达诉求到获得实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这一过程( ) ①是公民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的体现 ②表明我国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保障了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④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某学校时政宣传栏“新闻速递”板块展示了如下内容。2024 年 10 月,《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 年)》显示,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 130 余个国 家。 2025 年春节后,DeepSeek 脱颖而出,让 AI 行业深受震撼。深圳首批“AI 公务员”正式上岗。 2025 年 4 月,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二十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以下最有可能是本板块内容主题的是( ) A、强化科技赋能,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B、推动科技走出去,彰显大国的担当 C、秉持科技自信心,叩响创新强国门 D、发展科技事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 
                            7、近日,某地人大代表就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调研,听取群众心声;深入餐饮商铺、农贸市场等地开展大排查,形成相关议案;对问题办理情况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这表明人大代表( ) ①有权依法提出议案 ②规范权力运行,对人民负责 ③行使了国家监督权 ④发挥与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为更好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审理者负责”的改革要求,党在多次会议上作出指示。     由此可见,司法责任制改革( ) 由此可见,司法责任制改革( )①是一个连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②确保了每一位法官都是好法官 ③有利于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赋予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权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中央决定,自 2025 年全国两会后至 7 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突出问题,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以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党中央各项决 策部署落到实处。下列古语内涵与本次学习教育主题最接近的是( ) ①施惠毋念,受恩莫忘 ②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 ③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施行 70 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这说明( ) ①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②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以维护宪法权威 ③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 O 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深情寄语、“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这温暖有力的话语激励我们要( ) ①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②踏实肯干,辛勤劳动 ③顺其自然,享受生活 ④墨守陈规,勤奋学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4 年 10 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开展这一专项行动有利于( ) ①提升媒介素养,张扬个性发展 ②遏制滥用谐音传播不良信息等乱象 ③弘扬诚信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④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国家歼-20 首批飞行员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刻苦训练,在战术素养、战法运用、战斗作风上都稳步提升。他们的共同信念是“打赢是最好的担当。祖国领土不容侵犯!只要一声令下,我们都会义 无反顾起飞”。这让我们懂得( ) ①美好集体要重视合作而非竞争 ②要坚持以军事安全为根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③要坚持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 ④集体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中国选手潘展乐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男子 100 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有泳迷示意签名,热情的他迅速在本子上签了名;一个小男孩将中国国旗递到潘展乐面前,希望得到签名,他看到是中国国旗,直言“国旗签不了”。 潘展乐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 ②尊重、爱护国旗就是捍卫国家尊严 ③遵守赛场秩序,人人有责 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某学校一名学生在课间跑操时发生心搏骤停,关键时刻,7 名同学挺身而出,有的负责判断生命特征,进行心肺复苏;有的组织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有的飞奔去报告老师和校医,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 急救。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 ①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②应学会见义智为,传递社会正能量 ③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主动救人救急 ④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自己的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攒下零花钱给父母买礼物,却被他们指责“又贵又不实用”;和父母一起去旅游,他们抱怨“这有啥好看的”……诸如此类的扫兴话语,垒成了一堵高墙,横亘在父母和子女中间。面对“扫兴式父母”,我们应( ) ①合理调控情绪,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②敢于质疑和挑战父母的言行 ③学会独立思考,消除青春心理变化 ④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跑步比赛中,一名学生因鞋子尺寸偏小导致脚部受伤,仍坚持完成比赛。张老师对此既欣慰又心疼,于是以奖励的形式为他购买了一双新鞋。这名学生说:“这双鞋子就像一道光,我会铭记一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要有仁爱之心,关注学生所需 ②接纳和欣赏是师生良好关系的开始 ③要尊重和体谅风格不同的老师 ④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启明灯和引路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中专→本科→士兵→211 研究生,这是周松原用汗水和坚持实现的逆袭!在逐梦路上,他认识到自己基础薄弱,每天多学 3 小时;在军旅生涯中,他刻苦训练,锤炼了“永不言弃”的军人品格……把一个个“不可能” 写成了“可能”。他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 ②要正确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③要重视他人评价,促进自我发展 ④学会学习,要多借鉴他人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生活观察】 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我”绘制了自己的部分社会关系网络图。  (1)如何认识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青春践行】 情境一:小德和妈妈在家通过电视观看了国务院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直播,了解了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情境二:暑假期间,小法参加夏令营,到知名农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了现代生态农业的经营情况。 (2)小德和小法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 【共筑成长】 为了汲取榜样力量,绽放青春光彩,小治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认识社会”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 义卖捐赠 将平时闲置不用的学习用品、图书、玩具等进行校园义卖,义卖款项捐赠给社会福利院的儿童 科技助老 走进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看视频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 (3)请仿照表格内容和形式,再设计一种可行的活动方案。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曾几何时,低矮的平房错落,泥泞的小路蜿蜒,人们出行靠双腿或简单的交通工具,社交也局限于邻里乡亲之间的日常寒暄。如今,一切都大不相同。 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象征着科技与文明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让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人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互动。 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从以往面对面交流、书信往来,到如今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人们随时随地分享生活、交流思想,拓展着自己的社交圈。 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文化演出、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各类活动层出不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正站在时代的浪潮之上,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红利,也肩负着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使命。 (1)、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材料启示我们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什么?(3)、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绚丽多姿。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