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节依法履行义务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节公民基本义务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节加强宪法监督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节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同步练习
-
1、触摸历史温度,传承文化薪火。
深圳市某校响应“每周半天计划”号召,组织七年级同学们来到鹤湖新居,请你积极参与其中,一起领略古建筑的魅力。
【观传统建筑之“围”】
鹤湖新居是深圳市现存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建筑,融合了闽、赣、粤客家围屋的精华,被称为是客家建筑的“活化石”。宣讲员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鹤湖新居。
【展鹏城学子之“为”】
小圳同学被深圳围屋文化深深吸引,在和带队老师交谈的过程中,他表示自己想让更多学子了解这一深圳文化名片。老师建议他可以借助AI(人工智能)制作一份适合中学生的围屋旅游指南 (以下是询问AI的提示语结构)。
(1)、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鹤湖新居”折射出怎样的文化魅力。(2)、请你参考“小贴士”,帮助小圳设计一段询问AI的提示语(要求:逻辑连贯 , 不少于100字)。 -
2、小辛在某微信群里频繁发表辱骂、诋毁小文的言论,其他人也在群上发出丑化小文的表情包。小文将小辛等人诉至法院,法院判令小辛等人以书面形式向小文赔礼道歉。小辛等人( )
①侵犯了小文的肖像权,受到刑罚处罚
②侵犯了小文的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
③应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惩治违法行为
④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纠正不良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025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直指民营经济发展在公平竞争、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痛点问题,以法治确定性增强发展稳定性。这说明该法( )
①有利于实现用法治之“优”解民企之“忧”
②能够确保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支撑
④是健全国家治理急需、预防网络犯罪的良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班会课上,某学习小组分享了青年群体的两次“奔赴潮”。时光流转,奔赴地点不同,但相同的是 (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B、崇善向德、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D、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
5、深圳某中学食堂推出免费加饭加菜自助服务,服务区不设管理人员。学生们都自觉排队、按需取用,全程井然有序。学生们的行为传递出( )A、惠民利民的核心思想 B、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 C、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 D、敬业乐群的传统美德
-
6、在学校演讲比赛中,大俊同学引用了以下素材。由此可知,他演讲的主题最可能是 ( )
★“不要让任何人给你设限,甚至是你自己,去追逐梦想吧!”
————20岁中国残疾人运动员蒋裕燕
★“站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里,更加真切感受到‘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的分量。”
————我国首位“90后”航天员宋令东
A、自信自强,青春飞扬 B、全力以赴,不惧失败 C、磨砺意志,锤炼品格 D、勤学好问,挺膺担当 -
7、下列对“微事件”点评正确的是( )
序号
微事件
点评
①
深圳某中学生为倒地老人做心肺复苏,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他敬畏生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
②
小鹏因忘记戴红领巾导致所在班级被扣分,他感到非常自责。
自尊的人知廉耻,明白是非对错
③
小云担心在学校举办的法治知识竞赛中失利,选择退出比赛。
能够认可自己,不过分追求荣誉
④
小梁对“班班有歌声”的合唱曲目不熟悉,下定决心要多练习。
遇困难不言弃,朝目标勇毅前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以下是笑笑的日记节选,这告诉我们( )
①焕发青春活力,传递美好情感
②参与生活实践,培育健康情绪
③扬向善之风采,担社会之责任
④学习英雄事迹,争做诚信少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运动会百米赛结束后,小艾因未获第一而十分沮丧。好友拉他去看铅球比赛,之后带他大喊释放不快。小艾在心里也暗自加油打气:“下次我一定能行!”小艾调节情绪的方法依次是( )A、注意转移法——放松训练法——认知调节法 B、放松训练法——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法 C、注意转移法———合理宣泄法——认知调节法 D、合理宣泄法————放松训练法————注意转移法
-
10、体育课上,小美听到几个男生用不雅语言调侃正在锻炼的其他女生。对此,小美应该( )A、参与讨论,维持异性间正常交往 B、宽容忍让,接受男生女生的差异 C、大胆还击,用同样方式调侃男生 D、严厉制止,让男生停止不当言论
-
11、生物老师将胡杨树三个生长阶段的叶片标本送给同学们作为“青春贺礼”,这份“礼物”启示我们( )A、珍惜青春时光,书写人生华章 B、积蓄生命能量,迎接成长挑战 C、注重形象管理,塑造美好仪表 D、正视个体差异,学会自我调节
-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某校开展了“让关爱跨越障碍”项目式学习活动。
【聚焦国家无障碍行动】
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第一小组的同学们整理了如下资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探访无障碍城市建设】
深圳对部分红绿灯路口设置了过街盲道钟,用视频AI技术精准识别弱势群体步态,同步延长信号灯时长,确保了行人有足够的过街时间。对此,第二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以下不同的声音:
某车主:本来等红灯时间就长,现在还要延长时间,影响我上班,太不公平了!
某残障人士:延长信号灯时长,方便我们安全通过马路,我感受到了暖心与平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通过法治建设守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3)、【共建无障碍暖心校园】第三小组同学打算向学校递交“建设无障碍校园”行动方案。
请你根据学校平面示意图,完善上述方案。
-
13、随着智能家居普及,人们在享受智能电视带来的娱乐体验时,其KTV功能却逐渐成为邻里矛盾的导火索。小华爱好唱歌,经常在晚上开启智能电视放声歌唱,影响了邻居们的正常休息,邻居小龙找到小华协商。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节选)
第六十五条 家庭及其成员应当培养形成减少噪声产生的良好习惯,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场所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节选)
第四条 受环境噪声影响的组织和个人,有权要求责任单位和个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噪声污染并依法承担责任。
(1)、他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纠纷?请列举两个。(2)、如果你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劝说小华? -
14、小龙同学准备拍摄一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生动实践”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镜头一和镜头二 B、镜头一和镜头四 C、镜头二和镜头三 D、镜头三和镜头四
-
15、2025 年夏季,由于泰国、越南榴莲增产约 30%,海南国产榴莲试种成功等原因,加之运输成本降低,榴莲价格大幅下跌。以下推导合理的是( )
①榴莲大幅增产
②激发消费活力
③榴莲价格下跌
④市场供给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
16、在某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第一小组学生进行了“时政新闻播报”,展示了以下我国民营经济的贡献。
由此可见,民营经济( )
A、已成为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 B、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在税收等方面都占据关键比重 D、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
17、2025年是深圳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15周年。在过去15年中,深圳援疆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令人瞩目。深圳援疆的举措( )A、充分彰显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优势 B、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发展 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
18、小深为参加“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活动,搜集了以下素材,对此,解读恰当的是( )
素材
解读
①小张在个人所得税APP 进行纳税申报
公民享有依法纳税的权利
②小王将自己的压岁钱捐给了山区儿童
山区儿童享有物质帮助权
③小圳周末到剧院观看艺术表演
公民享有文化权利
④罗先生积极参与网上评议政府
公民享有监督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深圳市龙华街道禁毒办开展禁毒宣传活动,通过仿真毒品模型展、真实案例讲解和“毒贩话术破解”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居民防毒意识。此类活动有助于青少年( )A、加大禁毒宣传,完善法律体系 B、树立法治观念,严惩毒品犯罪 C、提高辨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D、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公民素质
-
20、某校八 (1)班开展宪法“三句半”竞赛,右图是同学们的参赛作品。
上述作品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 )
A、宪法保障权利,重在享受福利 B、知晓宪法条文,就能践行精神 C、增强宪法意识,践行宪法精神 D、弘扬宪法精神,仅靠宣传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