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我们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  )
  • 2、“绝知此事要躬行”启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大国速度】

    从 2008 年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开始,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的标杆。目前,中国高铁产品已出口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体现出中国为谋求自身发展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2)、【大国气度】

    中国为世界难题的化解贡献智慧,彰显中国担当。比如,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恢复外交关系;又如,十年里由中国发起各方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形成300 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约 42 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沙伊的世纪大和解与“一带一路”的十年辉煌反映了我国哪一全球发展理念? 该理念的主张是什么?

    (3)、根据“大国气度”,说说我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 4、对下侧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对外开放已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B、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C、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
  • 5、我国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的《轨道交通列车过分相系统匹配技术准则》通过了全球成员国投票,这是我国首次主持制定的铁路电气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材料表明我国(    )
    A、变局中开新局,成为了全球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B、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C、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D、把握发展机遇,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 6、如图,我国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启示我们促进发展要(    )

    A、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 B、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C、把高速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D、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7、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它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的实现了进口替代,有的取得了技术领先等。这体现了促进发展就要(    )

    ①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②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④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外向型世界经济。 (  )
  • 9、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  )
  • 10、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维护世界和平】

    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巴以冲突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复杂的地区性难题。既有宗教、文化、民族矛盾等内部因素,更有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

    根据材料,说说对当今世界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2)、巴以冲突发生以来,中方积极劝和促谈,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针对巴以冲突,中方的立场是什么?

    (3)、【共创全球发展】

    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也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贫困日”。贫困问题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尤其是非洲大陆面临的贫穷、饥饿等问题依然严峻。

    联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确立“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原因。

    (4)、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评价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时说,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链接】

    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和西部,我国为此实行了乡村振兴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1980年以解决温饱为主要目标2017年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材料,说说中国在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方面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有益借鉴。

    (5)、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

    请简要概括这句话说明的道理。

  • 12、下图为甲骨文“和”“合”。“和”为管乐器,本义是调和,后引申为和谐、和睦等;“合”本义为相亲相爱,后演化为结合、融合等。和合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追求与交往方式,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和合”的有(    )

    ①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③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下侧漫画表明( )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趋缓和 B、导致贫困国家贫穷的因素越来越多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国家的努力
  • 14、 2024年3月18日至24日是第七个“澜湄周”,也是澜湄合作启动八周年。8年来,中国与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已成为次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中国一直致力于澜湄区域减贫,将合作成果惠及各国民众,有力促进了澜湄地区共同繁荣。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和平与繁荣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B、中国在澜湄合作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C、体现了澜湄各国间竞争的国际关系 D、中国为促进地区发展努力承担责任
  • 15、在哈尔滨街头,有一座雕塑(见下图)。钢炮炮口低垂,4个孩子或眺望远方,或手举和平鸽,或侧坐,或攀爬,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雕塑古朴厚重,增加城市美感 ②忘记苦难历史,实现民族崛起

    ③勇担社会责任,开创美好未来 ④坚决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 2024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谈及中美关系时,引用了一句露骨的“老话”: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应加强保护主义,推动多极化发展 B、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在不断削弱 C、威胁世界和平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存在 D、对抗与竞争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常态
  • 17、以下新闻选自新华社评出的2023年国际十大新闻,其中反映和平主题的是(    )
    A、叙利亚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B、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变革提速 C、气候变化加剧威胁可持续发展 D、中国斡旋沙伊复交促中东多国和解
  • 18、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是和平的有力保障。 (  )
  • 19、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  )
  • 20、虽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合作仍然是时代主题。 (  )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