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围绕如何实现新学期目标,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B、需要设定最高的发展目标 C、持之以恒,有落实有行动 D、请身边的亲朋好友监督我
  • 2、初中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新环境、新生活必然有新感受、新作为。下列同学在新环境中的感受和做法正确的是(     )
    A、小伟:我要给关系铁的同学起绰号,证明我们的关系不一般 B、小丽:站在新起点,我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迎接新挑战 C、小尧:感觉功课实在太多了,看样子我需要放弃几门才行 D、小蓉:还有三年时间参加中考,先玩一段时间再认真学习
  • 3、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挖掘并发展个人潜能的宝贵契机。在这一关键时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新自我”需要(     )
    A、专注学习,减少社交 B、争取独立,摆脱父母 C、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D、目标明确,随遇而安
  • 4、金风渐起的九月,我们满载前行的力量开启了初中生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初中阶段生活能够塑造一个完美的我 B、初中阶段是我们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C、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D、每位同学在初中阶段都能够学业有成
  • 5、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聚焦两会关注民主】

    材料一2024年3月5日至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大会的成功,激励着亿万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一项政治制度?

    材料二2024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深度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智慧和力量。

    (2)材料二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建言献策践行民主】

    编者按: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即日起至全国两会闭幕,人民网推出“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诚邀社会各界围绕家乡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我们将选择部分建言进行公开展示,并汇总整理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3)人民网“我给两会捎句话”活动,体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越性是什么?
    (4)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能力的要求有哪些?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都在为梦想拼搏。我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光荣属于他们,也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我们要一起努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2025年新年贺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7、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下列同学中具有民主意识的是(     )

    ①小柯在微信朋友圈传播2023年日本排放核污水需要囤盐的谣言

    ②九年级1班的小梦积极参与学校学生会主席竞选

    ③小丽在小卖部买了过期的珍珠奶茶,发现后自认倒霉

    ④在2024年两会期间,小茵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在村里看病难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8、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关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和途径,下列表格中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形式和途径

    A

    我市就公交票价调整举行听证会,芳芳妈妈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民主监督

    B

    小强拨打市长热线反映校门前路口放学期间拥堵不堪,要求整治

    民主决策

    C

    在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小明爸爸投出了神圣庄严的一票

    民主选举

    D

    某村建立“村规民约”,并通过“接地气”的宣传形式引导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民主监督

    A、A B、B C、C D、D
  • 9、“先看病后付费”制度是国家卫健委推行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原来看病先自己垫付,现在是医院垫付,病人看完病只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医保支付给医院。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正在进行先行试点。这一制度(     )

    ①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②体现了国家依法保护公民所有需求

    ③印证了我国的民主是真实、广泛的

    ④说明了我国人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0、2024年2月5日至25日,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调查,广纳民情民意。本次调查通过人民网全媒体通道推出,吸引约615万人次参与。这体现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是(     )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决策 D、基层民主
  • 11、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个“全”字充分体现我国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精髓就在一个“全”字:参与的主体“全”,参与的内容“全”,覆盖的范围“全”,民主的流程“全”。下面观点正确的(     )

    ①参与主体“全”说明我国民主是属于全体公民的,能汇聚更多意愿与智慧谋发展

    ②参与流程“全”体现了既重视民主选举,也重视选举后的治理,形成民主程序的闭环

    ③参与内容“全”是指人民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

    ④覆盖范围“全”,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都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2、《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实现上述目标需要(     )

    ①开放合作,大量引进国外核心技术       

    ②小做一点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③增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④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3、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发布会上表示:面临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我们要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比如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

    ①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

    ②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③我国必须要保证全球的科技霸主地位

    ④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我国大力建设教育强国(     )

    ①能提高国民素质,早日实现同步富裕

    ②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说明我国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④是因为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增长近40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数十倍。这表明(     )
    A、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唯一目标 B、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C、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D、发展成果已完全公平共享
  • 16、“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句话寓意中国经得起风雨考验,根本原因在于(     )
    A、自然资源丰富 B、实施改革开放,形成强大内生动力 C、军事力量强大 D、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 17、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体现了(     )
    A、共同富裕目标已经全面实现 B、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C、城乡发展差距彻底消除 D、社会保障体系无需再完善
  • 18、下列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所有人同时、同等富裕 B、是物质生活富裕,不包括精神层面 C、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逐步实现的过程 D、只靠政府补贴就能实现
  • 19、2025年3月16日,提振消费“浙江方案”发布实施,将实施居民增收行动、居民减负行动、提升消费品质量行动、减少消费限制行动等29个方面具体举措,这有利于(     )

    ①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     

    ②扩大公民社会经济权利

    ③根本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0、聚焦全国两会,关心国家发展。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全国两会热议话题。在学校举办的模拟政协活动中,同学们围绕人工智能的安全使用,撰写了相关提案(节选)。

    《关于未成年人安全使用人工智能的提案》案由(提出此份提案的理由)

    案据(提出此份提案的依据)

    问题1:部分家长对人工智能了解有限,对未成年人人工智能使用的指导和监管欠缺。

    问题2:一些人工智能聊天软件对未成年人没有任何限制,暗含暴力、不健康的内容。

    问题3:有的未成年人沉迷在人工智能世界里;有的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搜题、代“写”作业等,独立思考能力弱化。

    方案(具体建议)

    方案1:家长要加强对青少年使用人工智能的引导与监管,增加对孩子的关心与陪伴。

    方案2:

    方案3:

    ……

    运用所学,将材料中的提案补充完整。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