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谣言也层出不穷。面对漫画中的现象,我们要 (   )

    ①控制上网时间,遵守网络规则

    ②不信谣,不传谣,学会远离网络

    ③关注官方信息,学会辨识信息内容

    ④注意信息出处,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024 年9 月 12 日,《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据此回答问题。
    (1)、《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更早接触手机,网络交往成为未成年人群体自我呈现、表达与需要满足的新形态。网络交往在助推未成年人情感交流、身份认同的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上网成瘾和受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等。对此,下列未成年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

    ①学会“信息节食”

    ②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

    ③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报告》指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课程普及率不高,其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值得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网络跟风模仿现象突出,网络或会导致社交焦虑、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对此,应该建议未成年网民   (   )

    ①提高媒介素养,安全使用网络

    ②放任自由,在网络空间展露个人才能

    ③投身公益行动,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

    ④学会网络新技术,规避网络规则障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上升至 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58.6%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聊天,13.6%的未成年网民表示自己有10个以上网友。基于调查情况,相关部门提出要积极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依赖问题,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等建议。这是因为(   )

    ①网络生活有弊无利

    ②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

    ③网络上处处有陷阱,扰乱人们生活

    ④网络上虚假和不良的信息会误导青少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未成年网民比例达92%,31.5%的未成年网民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开展学习活动。这启示我们要(   )

    ①利用网络技术来搜索课后作业答案

    ②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

    ③无条件地相信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

    ④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完善自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数字政府建设,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亿万群众。从看到“门难进、事难办”的百姓痛点,到指明“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改革方向。现在群众遇到问题可在政务 App 上实现“一键反映”……这说明网络(   )

    ①畅通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和监督权

    ③使人们更加便利地参与政治生活

    ④成为传达民意的唯一渠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开鲁县依托全县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和城乡网格组织体系,开发县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和“开鲁党建” App,纵向贯穿县、镇、村、网格4个社会治理层级,横向连通67个县直职能部门和10个镇直机构单位,有机整合条块资源,构建“双向赋能、上下直通”的数字化治理体系,织牢民生“幸福网”。这说明(   )
    A、网络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 B、网络让信息检索变得方便迅捷 C、互联网已经成为改善民生的唯一途径 D、网络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 7、许多城市已经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推动新型工业化,比如有的城市通过“智改数转”推动了传统产业“弯道超车”,建成10余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的城市聚焦高端数字安防制造领域,以“数智”技术为依托,在2023 年实现营收超过 3 000 亿元。这体现了(   )

    ①网络助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④网络彻底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旅途不再大包小包,提前网上下单,就能直接快递到家;出门开车不用担心停车难,利用导航 App 就可以提前获取目的地附近空余停车位信息;相隔两地的亲人,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视频聊天……这表明(   )

    ①网络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

    ②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③网络能保证所有人都享受到优质服务

    ④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小安平时喜欢记录自己的生活,下面是他对生活中部分事情的记录:

    【记录一】

    小安根据他的生活轨迹及其对应的生产运营厂家(部分)绘制了一幅日程图:

    【记录二】

    暑期里,我参加了市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理、搬运图书,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此外,我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在公共街道、公园,和众多志愿者一同清扫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

    【记录三】

    上学路上,街边店铺琳琅满目,早餐摊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课堂上,老师从古代简陋的工具讲到如今的智能设备,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我们正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1)、从小安绘制的日程图中,你能感悟到我们与社会有哪些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小安记录二中的内容进行续写。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读完记录三的感受。
    (4)、假如你是小安,面对记录三中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谈谈你将如何行动。
  • 10、社会关系依据其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下列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连线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以下是中学生小文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

    从中你能感受到(   )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令人期待

    ②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

    ③与人交往是我们了解社会的最佳方式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 B、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 C、人的身份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 D、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 13、王建兵从建筑工人做起,虚心学习技能,利用业余时间成功考取焊接技师资质。他秉持“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投身“五小创新发明”活动,带领团队成功设计出高效节能的冷却系统、高性能旋流器等,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在行业内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王建兵,以下点评正确的有(   )

    ①他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②他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值得我们学习

    ③他过度关注自身,忽视了为社会作贡献

    ④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与他人共创美好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以下是小梅同学一天的生活记录:

    清晨,我不再需要摸索墙上的电灯开关,只需轻声一句“开灯”,全屋的灯光便应声而亮;上午,我线上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最新上线的“数字文物库”,享受了一场文化的盛宴;下午,我参加了社区举办的“邻里节”,与居民共同参与露天电影放映、旧物置换市集等活动。

    由此可见(   )

    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②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③人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④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小明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负责设计新型环保设备;妈妈是一名教师,为国家培养人才;叔叔是一名公务员,参与社区治理和政策制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小明爸爸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与公共利益无关

    ②小明妈妈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③小明叔叔从事精神生产活动,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

    ④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某校八年级(1)班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其中符合活动目的的有(   )

    ①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

    ②在学校体育馆举办趣味运动会

    ③到社区开展“居民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

    ④去牛奶厂了解生产流程并体验质检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某校八年级(3)班围绕“做守法的公民”开展案例式学习。

    ◎知法·维权

    案情简介

        姚某在网上预订了某旅游公司的民宿客房。入住后,姚某结合自身消费体验对民宿打出了三星评价,后将评价改为一星。商家用“恶意差评、威胁炒作、实属缺乏心智、为人不厚道”等言辞辱骂姚某。因双方沟通未果,姚某以商家侵犯其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节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  消费者应当文明、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发生消费争议时依法维权。

    法院判决

    人民法院判决,民宿经营者向姚某公开道歉,赔偿姚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和律师费9000元。

    ◎明法·导行

    维权指引

        消费者享有对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基于事实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对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只要不存在恶意诋毁、诽谤等情形,就不会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真实评价,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在经营者恶意攻击、评价消费者时,消费者应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利。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上述材料中人民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2)、当我们遇到类似于上述材料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依法求助?
    (3)、结合维权指引,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劝告该商家。
  • 18、某中学八年级(2)班以“践行道德,促进成长”为主题,开展了探究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探究一:分享容止格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创建人张伯苓校长订立的《镜箴》:

    镜箴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镜箴》是南开系列学校的容止格言精神,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对此,有同学疑惑:“学生重在学业,为何强调文明礼仪?”

    探究二:品味历史典故

        杜甫晚年时住在一所草堂里。草堂附近住着一位老妇人,她无儿无女,生活艰难。每到秋天,她常到草堂前的枣树下打枣,把枣掺在野菜粥里煮着吃。杜甫心想,如果她不是实在贫穷无靠,怎么会跑到别人房前来打枣吃呢!因此,无论老妇人什么时候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搬走,吴家人住进了草堂,他们在草堂周围插上了篱笆以防止妇人来打枣。

    探究三:学习模范人物

        2019年,王蕾洞察到烟台苹果产业的巨大潜力,毅然接任家族企业总经理一职。在公司新模式构建过程中,她与农户签订规范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农户款项,让农户们吃下“定心丸”;她与基地合作,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对每一批次的产品都严格把关。在业务拓展方面,生鲜、罐头、果汁、果浆等事业部齐头并进,王蕾对待每一个客户、每一笔订单都全力以赴,确保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王蕾的这种作风,赢得了团队的信任与支持,为企业赢得了良好口碑。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该同学答疑解惑。
    (2)、杜甫与吴家人对待老妇人的不同做法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你更认同谁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为表达对王蕾的敬意,请你为她写一篇致敬词。(110字左右)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5年开年,DeepSeek 彻底突破技术圈层,直抵社会大众。某智慧工厂应用AI技术的生产线平均每分钟可以下线10台冰箱,AI识别使检测精度提高10倍左右,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左右;某公司将AI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助力企业客户降本增效、创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在零售、金融、工业、医疗、教育、文旅等30多个行业落地;辽宁省接入 DeepSeek 后,12345 热线系统数据整理效率将较人工处理提升20倍;汕尾市通过AI挖掘诉求数据规律提前预警,如交通拥堵、企业欠薪等问题,让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材料二:马某某为吸粉引流、直播带货,冒充国家级新闻媒体制作、散布某演唱会虚假宣传和谣言信息,严重扰乱公共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事后演唱会主办方予以公开辟谣。马某某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材料中AI技术发展的价值。
    (2)、结合营造清朗空间的知识,请你谈谈马某某的案例对我们有何警示。
    (3)、辨别网络谣言是抵制网络谣言的前提,请你分享几个辨别网络谣言的“金点子”。
  • 20、八年级某班在假期围绕“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实践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宣传动员】

    下面是老师发布的一份活动动员书:

    动员书

    各位同学:

          愉快的假期即将到来,这不仅是放松身心的好时机,更是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宝贵机会。为丰富大家的假期生活,我们特别策划了“走进社会大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希望大家踊跃报名,体验充满活力的社会大课堂。

    【活动纪实】

          在田间地头,同学们面对陌生的农耕环境显得手足无措。但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插秧的要领,纷纷挽起裤腿,赤着双脚,踏入水田,逐渐适应了这种与大地亲密接触的感觉。在走访古村落时,同学们用镜头记录着斑驳的马头墙,用文字整理耄耋老人讲述的民间传说。同学们还主动向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让他们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成因。

    【总结收获】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开展了交流分享会并分享了自己今后的行动计划。

    我们在社会课堂中成长,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因此我决定以后:

    ①在与人交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社会实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同学表示:“假期是学习充电的最佳时期,参加实践活动对我们的帮助不大,纯粹是浪费时间!”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2)、请结合【活动纪实】,分析同学们是如何逐步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
    (3)、请你将以上行动计划补充完整。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