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凝结厚重,岁月书写华章。中国正在以文明古国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古老的智慧在闪光】

    • 《司马法》中说:“国虽大,好战必亡。”

    • 《左传》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现代的理念在实践】

    2013年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

    (1)、从处理国际关系的角度,说明上述古语告诉我们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与上述国家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3)、【未来的篇章在书写】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L中学以“共建美好世界·展现青春担当”为主题,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请你续写倡议书。(写出两条具体行动)

     倡 议 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胸怀天下,在共建美好世界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为此,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

    L中学

                                     ××年×月×日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普点亮青少年的梦想,让青少年感受科学之趣,探索科创之美。

    【以法为翼 科普赋能】

    据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3年的1.98% 提升至2024年的15.37%,但与我国提出的2035年要达到25%的目标尚有差距。

    2024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提出,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细化中小学校的科普责任,明确中小学校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激发兴趣 逐梦科海】

    L中学是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有资料室、实验室、种植园、校园科普气象站,还成立了科普兴趣小组。学期初,省科协赠送学校一包不同蔬菜品种的太空种子,学校计划用这包太空种子开展科普教育。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明中小学校为何要开展科普活动。
    (2)、为了更好地开展本次活动,学校面向同学们征集“太空种子”研究意向。请根据L中学已有科普条件,运用所学知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出一个你最想研究的问题并简要写出研究思路。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的万千家书,汇集成了中华家书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沉睡千年的家书】

    在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内陈列着“黑夫木牍”的家书复制品(图1是复制品及其部分内容)。经考证,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兄长“衷”的信,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家书实物。短短527字的家书,一声声别来无恙的问候,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跨越时空的家书】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书中一声声别来无恙的问候为何至今依然令人动容。
    (2)、结合图2两封家书,运用所学知识,简析蕴含在其中的“变”与“不变”。
  • 4、时事点评。

    时事一 2024 年 12 月,国家医保局公布,医保码上线5年来,全国医保码用户已超12亿人,接入 93 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码的普及让医保事项“指尖”可办、“无卡就医”成为现实,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时事二  2025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以国家标准为“好房子”建设划定底线。

    运用时事知识,对上述两则时事共同体现的主旨作出点评。

  • 5、判断说理。

    阅读材料,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1)、小明的行为。
    (2)、小文的建议。
  • 6、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超过54万名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为当地建设发展带去新理念、新活力。这启示青少年要(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把个人的梦想融入祖国的需要

    ③扩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2024年10月,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将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补足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上述要求旨在(   )

    ①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乡村振兴②加大文化创意力度,规范旅游行业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除城乡差别  ④用好传统村落资源,传承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理念。它主张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很多食材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近年来,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销售火爆,成为消费新时尚。这体现了(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B、中华文化凝结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C、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且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儿女奋斗的精神动力
  • 9、某市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路径,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下列关于该路径各环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政府履行职责,组织实施项目    ②政府倾听民声,公开征集项目

    ③人大调研视察,监督检查项目    ④人大代表票决,确定实施项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
  • 10、近些年,我国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人们对宪法的认同感,提高践行宪法精神的自觉性。这说明(   )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B、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C、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D、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 11、每逢清明时节,某校都会组织学生徒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学校开展这一活动是为了(   )
    A、舒缓学习压力,调节人际关系 B、磨砺坚强意志,引领社会潮流 C、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D、发掘运动潜能,增强身体素质
  • 12、某地法院推行便民诉讼服务:残障人士、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交通不便且30里外偏远山区当事人可以不到庭,由法官入户到家办案,将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此举(   )
    A、能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B、表明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说明诉讼是处理纠纷的最佳手段 D、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 13、大国工匠夏立30多年来用匠心挑战极限,将“天马”望远镜关键部件的精度打磨到0.002毫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嫦娥探月精准“指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①爱国    ②友善    ③诚信    ④敬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直接体现平等的是(   )

    ①乘公交车时先下后上    ②在食堂就餐时按需点餐

    ③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④实行男女职工同工同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某市不定期发布公告,号召市民走出家门清理绿地、抚育林木,或者在网上捐资认养树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履行植树义务。此举有利于(   )

    ①让参与造林绿化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②发挥道德的强制作用,改变自然环境

    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市民生态意识

    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黑板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答问题。
    (1)、为办好黑板报,某班组织投票推选黑板报主编。  下列是同学们投票时的想法,正确的是(   )

    ①当主编要花费很多时间,最好别选我

    ②主编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③学习是主要任务,谁当选主编都和我没关系

    ④我要选文学、审美素养高的同学,发挥他的特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小闽当选主编后,开始向同学们征稿。下图是入选本期黑板报的稿件标题。据此推测,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 保守国家秘密
    ♢劳动和受教育
    ♢ 依法维权的程序
    A、理解权利义务 B、见证发展成就 C、坚定理想信念 D、凝聚团结伟力
  • 17、“中国好人”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基层工作人员。20多年来,他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和游客掉下的物品,累计放绳高度达1 800千米,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用心用情守护着美丽的黄山。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劳动能够创造人生价值    ②他人的生命更重要

    ③平凡中也能闪耀出伟大    ④保护环境重在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他和朋友春日出游,忽遇大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豪迈地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这一处事态度启示我们(   )

    ①树立人生目标,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遇到挫折,要调整好心态,勇敢面对

    ③生活难免有挫折,产生负面情感是必然的

    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乘客吴某为等待迟到的同行人上车,强行用身体阻挡高铁列车车门关闭,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被铁路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吴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 20、某小区四楼的业主张某发现楼下邻居丁某拆除了屋内的承重墙,便向业主委员会反映。业主委员会发现楼体下沉,紧急疏散200多户居民,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依法对丁某进行立案调查,并会同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丁某的行为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业主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张某应与邻为善,不该反映情况    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民解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