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下列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做法是(     )

    ①国庆期间去电影院看电影

    ②经常和朋友一起打游戏到深夜

    ③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游览

    ④假期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星期天,小果随爸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他们家的这种关系类型是(     )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婚姻关系
  • 3、根据下列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   轩宇是一个初中生、平时他会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学习生活物品、和朋友沟通交流、甚至可以参与网络问政等等,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有一天他在某中学的贴吧上发现有人发了丑化林林同学的照片,并引发了一些嘲讽的评论和跟帖,对此,他感到很气愤。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体现的网络积极影响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2)、对于在贴吧发同学丑照一事,如果你是轩宇,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作为青少年,在网络上我们不仅不要触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同时更要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
  • 4、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材料二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学习接受知识技能,从而使自己慢慢融入社会大家庭,这个过程也就是每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你的社会身份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2)、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哪些成长?(四个方面即可)
  • 5、某校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以“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感受社会生活】

    班会上,小华跟大家分享了他在暑假期间的有趣经历。他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了一天的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感受社会生活?(答出一点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 6、以下是小明对自己在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描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2025年开年,达州“巴山食荟”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短视频平台爆火,带动灯影牛肉、东柳醪糟等非遗美食销量增长320%,并催生“非遗美食体验师”等新职业。这折射出( )
    A、网络经济完全取代传统实体经济 B、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C、文化传承必须依赖商业运作模式 D、非遗保护的核心在于经济价值实现
  • 8、根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的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被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这警示我们(     )
    A、在网络时代,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B、远离网络,保护个人信息 C、要遵守法律,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D、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 9、李奶奶喜欢和远在外地的子女交流,但子女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回家。学会使用视频通话后,李奶奶每天都能和子女“见面”,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觉子女就在身边,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下列观点能全面反映上述情境的是(     )
    A、网络传播方法的不断创新 B、网络促进创新资源的汇聚 C、网络打破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D、网络为文化盛宴提供便利
  • 10、老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学生的责任是努力学习,增强自身素质;父母的责任是抚养子女,勤俭持家;儿女的责任是孝敬父母;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公民的责任是遵守社会规则,热爱祖国……这告诉我们(     )
    A、承担责任一定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B、承担责任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C、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D、我们要积极关爱他人,服务奉献社会
  • 11、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让中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课堂。这(     )

    ①有助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实践任务

    ③可以从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④可以取代校园学习,更快地适应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浙江某医院为在新疆的患者完成国内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跨越5 000千米,偏远地区医疗实现“触屏可及”。这表明(     )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②网络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

    ③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发展            

    ④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暑假期间,小安同学跟着爸爸来到了酒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观问天阁、历史展览馆等,零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步入商场,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了礼物给奶奶;来到奶奶家,看到伯伯们正在忙着收农作物……从小安这些经历中可以看出(     )
    A、小安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 B、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相同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购物越来越方便
  • 14、在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上,5875名赛事志愿者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无私付出,为亚冬会的圆满开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由此可见(     )
    A、个人是社会的唯一组成部分 B、个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进步 C、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D、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 15、社会关系依据其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下列句子体现业缘关系的是(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B、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C、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 D、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三代人赶集》

    (1)你能从上述漫画中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二   “龙芯之母”黄令仪面对重重困难,65岁毅然选择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项目负责人。2018年,“龙芯3号”成功研制并下线,被应用在了国防、交通、民生等各个领域至此,我国彻底摆脱了对“洋心脏”的依赖。中国高铁复兴号实现百分百国产化,歼20相控阵雷达和北斗卫星都装上了中国芯。

    (2)材料二所述事实对推动我国建设科技创新强国有何启示?

    (3)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归纳科技人物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   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嫦娥六号探月成功返回、可规模制造的光子芯片材料的开发……2024年我国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科技成就书写着我国的科技力量。

    (4)伴随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展望未来,请你设想一项科技创新成果。并阐述你可以做出那些努力?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帮助学生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某校组织了学生宣讲团在学生中进行宣讲,以下是宣讲的部分内容。

    【改革谱新篇】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节选)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货物出口总额(亿元)

    1978年

    3700

    343

    200

    2024年

    1349084

    41314

    254545

    (1)请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上述图片信息。
    (2)材料中的数据证明了什么?

    【改革进行时】宣讲团出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7月)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3)对上述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图,你有何认识?
  • 18、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共商国是。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这体现了(     )
    A、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B、民主要求实现人民的一切要求,保障人民的所有利益 C、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由法治体现和保障的,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19、目前,全国各地设立了20多万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基本实现乡镇和街道的“全覆盖”。各级人大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为依托,结合人大职权,广泛组织代表通过调研视察、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积极为民建言发声,推动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由此可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     )

    ①充分反映人民的全部意愿       ②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③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权益       ④充分实现人民的一切诉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2024年7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快报显示,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4.0%。我国之所以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因为教育是(     )

    ①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

    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