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卷
-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思品期末联考试卷
-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联考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月月考试卷
- 广东省增城市九校联考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九年级下学期政治5月模拟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17年九年级下学期政治综合测试试卷
-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五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文创产业蓬勃发展,人们用文创讲故事,“文创+”新业态正在打开文化传播新空间。
甘肃省博物馆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推出憨萌的解压玩偶,风靡社交媒体;三星堆博物馆将铜人文物原型与蜀地品茶、棋牌等生活场景结合,推出文物盲盒,让文物有了烟火气。别在头发上的福建簪花、拿在手中的扬州漆扇等非遗文创,都是在对接现实生活的审美或实用需求中,实现了创意的广泛传播。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飘带》数字科技体验馆运用人工智能交互、巨型LED、三维声场等技术,在虚拟世界里再现长征之路;西安城墙景区的新春灯会,利用人工智能多模态内容生成技术,让游客“在城墙上用AI作诗”。
巴黎奥运会上,把敢想敢拼的孙悟空形象与敦煌壁画中的运动场景结合,用富有文化味儿的“TEAMCHINA”创意产品为中国运动健儿加油鼓劲。
(1)、结合材料,概括上述文创是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的。(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用文创讲故事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北京经验”。
经验一
传统意义上的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如今,“鸟巢”“水立方”成为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新地标,大兴国际机场让中轴线向南延长。中轴线一路生长,对它的保护和修缮也一路跟进,北京采取了规划设计、文物腾退、街区整修等措施,还中轴线历史原貌
经验二
2022年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施行,明确了中轴线的定义与保护对象,提出了保护要求和措施。2023年1月 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首次明确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边界,对进一步促进规范中轴线管理、保护有重要意义
经验三
“我是镇水小神兽,请跟我来。”游客只需下载一款应用程序,就可以跟随虚拟形象镇水小神兽“水灵龙”一起游览“数字中轴”,它会通过数字特效定位,带领游人走近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轴线,身临其境感受中轴线上各类建筑景观的魅力,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
某校要开展“古都新青年·最美中轴线”的主题打卡活动,同学们选择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大红楼进行游览参观。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总结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的“北京经验”。(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同学们选择上述相关地点打卡的意义。 -
3、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其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本届博览会设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大运河沿线非遗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等板块,共有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这些参展参演有利于( )
①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中国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③让中华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同,消除文化差异 ④人们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3年12月 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④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5、以下是深圳市某校文化墙的部分内容。
可从以上材料看出,该文化墙的主题是( )
A、传承中华文化,构筑中国价值 B、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C、做守法的公民,建设法治中国 D、诚实守信,塑造良好形象 -
6、2024年广东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指出:稳步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召开“岭南地区文明化与中国化进程”工作协商会;制定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英德岩山寨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以上举措和发现( )
①表明广东岭南文化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 ②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使得文明趋向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广东省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 ④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起源于桃符,历经了千年演变。其演变历程说明( )
春联的演变历程
周代·桃符起源
五代·题词句
宋代·纸张替代
清代·楹联形式
桃木板悬挂于大门两旁,上书“神茶”“郁垒”
桃符上开始出现吉利的词句,以取代“神茶”“郁垒”
纸张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桃符向春联的演变
讲究对仗和韵律,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幅提高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一成不变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要用开放的心态促进不同文明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实时远程监控、高精度三维模型、深度学习算法……北京先后开展120余项长城保护工程,成立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启动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长城形变与残损监测项目等,越来越多数字技术被应用到长城保护和研究中。这有利于( )
①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②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近年来,在各短视频平台上,不乏年轻人用巧手匠心制作的非遗“爆款”内容,历久弥新的非遗也成为直播间的网红。这有利于( )
①保护文化遗产,全面传承中华文化 ②创新非遗传承形式,提高非遗文化影响力
③激发大众兴趣,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④让传承非遗成为每个青年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体现中国“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重要贡献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映照着( )
①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历史性成就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中华大地上的丰富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光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一条中轴线,全长7.8公里,纵贯北京老城南北,连通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中,是建筑形制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 16 世纪,经过不断演进发展,呈现了对称布局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中,是礼仪秩序
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北京中轴线的建筑和景观展现出中国传统都城对礼仪和秩序的尊重
中,是价值精神 北京中轴线不仅为中华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其中蕴藏的“天人合一”理念,也体现出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由材料可见,北京中轴线(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充分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展现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与2012年相比,2021 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 34.4%……一个个数字,彰显了“双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体现了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这是中国“承诺”的底气。
材料二:碳市场的扩容与完善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通过参与碳交易,既能降低减排成本,又能获得经济效益,形成了减排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碳市场的成功运行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大国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的底气来源于什么?(2)、有人认为“全国碳市场扩容与完善只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对企业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深圳市在2024年继续深入推进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深圳市通过完善垃圾分类体系、推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城市垃圾管理水平。例如,深圳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利用AI技术提高分类效率;同时,建设了多个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深圳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废旧物资回收和再利用,形成了完整的资源循环产业链。这一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杆。
材料二:深圳市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自2019年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2024年,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民参与度大幅提升,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民通过手机APP或智能卡投放垃圾,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务。许多家庭自觉在家中设置分类垃圾桶,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进行投放。深圳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 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
(1)、结合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深圳市是如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2)、结合材料二,分析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义。(3)、“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是深圳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响应号召,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无废校园”主题活动。请你拟定活动宣传主题,并设计两种活动形式。活动宣传主题:
活动形式:①。
②。
-
14、“无废城市”是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下列做法符合“无废城市”要求的是( )
①工作时,尽量采用无纸化办公 ②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适量点餐
③购物时,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④住酒店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5、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如下)。正确的调查顺序是 ( )
①讨论垃圾分类解决建议 ②实地考察垃圾分类现状
③形成实用调查报告文本 ④网上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
16、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1月中汽协发布: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3万辆,同比增长 77.6%。这说明我国( )
①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竞争的新优势 ②经济形势向好,正向高速发展阶段转变
③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④坚持改革开放,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7、2024年3月 13 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到要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同时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便利性。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惠民利企,一举多得。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该行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 ②节约资源,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③旨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实现绿色生产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8、围绕日本政府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注:核污染水中主要含有氚、碘-129、碳-14、锶-90、铯-137等等放射性核素)事件,小粤结合下图作出了相关的推导,其中正确的是( )
①核污染水中放射性物质随着海洋环流扩散到全球→导致海洋生物变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②食用受污染海产品→放射性物质引发癌症、基因突变等疾病→人类将面临长期的健康风险
③核污染水扩散到全球→影响全球渔业和沿海地区旅游业→严重制约了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
④日本错误处理核污染水→引起人们对核处理的担忧→各国很重视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19、2024年4月 29 日,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等方式,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下列有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
①依赖国外先进技术,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 ②增加高碳的基础设施和高耗能重化工业产能
③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
20、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某校九年级掀起了“读报告、学精神”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2023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摘录研读
镜头一:【民生温度】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 14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上亿人出棚进楼、实现安居。
镜头二:【生态密码】坚持精准治污,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镜头三:【科技自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活动二:关注民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务实管用的“小而美”民生项目。浙江杭州连续22年开放防空洞供公众免费纳凉,增设免费 WiFi、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四川绵阳建成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江苏淮安兴建832个温馨驿站,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等多项免费服务……
(1)、盛典忆过去,豪情寄未来。以上“三个镜头”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2)、运用所学知识,以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为主题,为上述新闻写一则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