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评试卷
-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河南省新乡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政治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1、在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y轴反映经济发展指标,直线Ⅰ的变化趋势反映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为x轴的是( )A、人口增长 B、科技创新 C、环境污染 D、资源消耗
-
2、2024年7月 19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由此可知( )A、我国教育在国际教育中占领先地位 B、我国教育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C、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有所增加 D、我国建成全民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
3、2024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整体部署,2024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农村地区教育发展。该计划的实施 ( )A、是因为我国教育高水平稳步提升 B、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C、体现银龄教师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D、是因为教育是国家工作的中心
-
4、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下面中国货币演进历程图可知我国( )
①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②支付方式日益更新
③生活条件更加便利
④文学作品日趋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 )
①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②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
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
④推动创新,构建以国外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本次飞行任务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由此可见 ( )A、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取得新突破 B、改革是实现空间研究的第一动力 C、我国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中国太空之行引领生命科学研究
-
7、2024年6月 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这表明( )
①国家尊重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 ②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③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④表彰能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8、从浩瀚太空到万米深海,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从“粉刷匠”建筑机器人到远程操控的机器人,从海上智慧牧场,到自动采油的海上无人石油平台,再到天和号机械臂⋯⋯“中国智造”正以燎原之势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 )
①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中国智造”向“中国制造”的转变
②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③我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已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④“中国智造”助力工业生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文创产业蓬勃发展,人们用文创讲故事,“文创+”新业态正在打开文化传播新空间。
甘肃省博物馆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推出憨萌的解压玩偶,风靡社交媒体;三星堆博物馆将铜人文物原型与蜀地品茶、棋牌等生活场景结合,推出文物盲盒,让文物有了烟火气。别在头发上的福建簪花、拿在手中的扬州漆扇等非遗文创,都是在对接现实生活的审美或实用需求中,实现了创意的广泛传播。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飘带》数字科技体验馆运用人工智能交互、巨型LED、三维声场等技术,在虚拟世界里再现长征之路;西安城墙景区的新春灯会,利用人工智能多模态内容生成技术,让游客“在城墙上用AI作诗”。
巴黎奥运会上,把敢想敢拼的孙悟空形象与敦煌壁画中的运动场景结合,用富有文化味儿的“TEAMCHINA”创意产品为中国运动健儿加油鼓劲。
(1)、结合材料,概括上述文创是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的。(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用文创讲故事对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北京经验”。
经验一
传统意义上的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如今,“鸟巢”“水立方”成为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新地标,大兴国际机场让中轴线向南延长。中轴线一路生长,对它的保护和修缮也一路跟进,北京采取了规划设计、文物腾退、街区整修等措施,还中轴线历史原貌
经验二
2022年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施行,明确了中轴线的定义与保护对象,提出了保护要求和措施。2023年1月 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首次明确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边界,对进一步促进规范中轴线管理、保护有重要意义
经验三
“我是镇水小神兽,请跟我来。”游客只需下载一款应用程序,就可以跟随虚拟形象镇水小神兽“水灵龙”一起游览“数字中轴”,它会通过数字特效定位,带领游人走近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轴线,身临其境感受中轴线上各类建筑景观的魅力,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
某校要开展“古都新青年·最美中轴线”的主题打卡活动,同学们选择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大红楼进行游览参观。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总结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的“北京经验”。(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同学们选择上述相关地点打卡的意义。 -
11、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其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本届博览会设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大运河沿线非遗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等板块,共有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这些参展参演有利于( )
①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中国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③让中华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同,消除文化差异 ④人们更好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3年12月 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④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3、以下是深圳市某校文化墙的部分内容。
可从以上材料看出,该文化墙的主题是( )
A、传承中华文化,构筑中国价值 B、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C、做守法的公民,建设法治中国 D、诚实守信,塑造良好形象 -
14、2024年广东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指出:稳步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召开“岭南地区文明化与中国化进程”工作协商会;制定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英德岩山寨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以上举措和发现( )
①表明广东岭南文化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 ②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使得文明趋向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广东省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 ④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起源于桃符,历经了千年演变。其演变历程说明( )
春联的演变历程
周代·桃符起源
五代·题词句
宋代·纸张替代
清代·楹联形式
桃木板悬挂于大门两旁,上书“神茶”“郁垒”
桃符上开始出现吉利的词句,以取代“神茶”“郁垒”
纸张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桃符向春联的演变
讲究对仗和韵律,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幅提高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一成不变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要用开放的心态促进不同文明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实时远程监控、高精度三维模型、深度学习算法……北京先后开展120余项长城保护工程,成立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启动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长城形变与残损监测项目等,越来越多数字技术被应用到长城保护和研究中。这有利于( )
①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②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近年来,在各短视频平台上,不乏年轻人用巧手匠心制作的非遗“爆款”内容,历久弥新的非遗也成为直播间的网红。这有利于( )
①保护文化遗产,全面传承中华文化 ②创新非遗传承形式,提高非遗文化影响力
③激发大众兴趣,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④让传承非遗成为每个青年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8、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体现中国“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重要贡献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映照着( )
①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历史性成就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中华大地上的丰富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光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一条中轴线,全长7.8公里,纵贯北京老城南北,连通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中,是建筑形制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 16 世纪,经过不断演进发展,呈现了对称布局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中,是礼仪秩序
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北京中轴线的建筑和景观展现出中国传统都城对礼仪和秩序的尊重
中,是价值精神 北京中轴线不仅为中华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其中蕴藏的“天人合一”理念,也体现出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由材料可见,北京中轴线(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充分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展现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与2012年相比,2021 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 34.4%……一个个数字,彰显了“双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体现了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这是中国“承诺”的底气。
材料二:碳市场的扩容与完善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还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通过参与碳交易,既能降低减排成本,又能获得经济效益,形成了减排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碳市场的成功运行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大国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的底气来源于什么?(2)、有人认为“全国碳市场扩容与完善只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对企业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