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图书目录节选自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某本图书中,画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巴黎和会的斡旋 C、列强侵略的加剧 D、西方思想的传播
  • 2、新文化运动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螺缝(léi xiè,指囚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国人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出了变法自强目标 B、鼓舞了全国人民斗志 C、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D、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 3、下表是《新青年》中部分文章节选,这可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

    篇目

    节选内容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言为心声,文为言之代表。吾辈心灵所至,尽可随意发挥,万不宜以至灵活之一物,受此至无谓之死格式之束缚

    钱玄同《随感录(四四)》

    我们所以要做文章,并不是因为古文不够,要替他添上几篇⋯⋯所以应该用我们自己的话,写成我们自己的文|章。我们的话怎样说,我们的文章就该怎样做

    A、提倡文学革命 B、开展政治变革 C、冲击封建礼教 D、主张自强求富
  • 4、《新青年》杂志的出现,新知译介(介绍)力度之大,思想之鲜活,都超出了以往⋯⋯旧的文明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来。思想的革新,在那时破土而出。据此可知,《新青年》杂志(   )
    A、反对军阀黑暗统治 B、倡导社会民众使用白话文 C、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D、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 5、 “城市遗迹”是城市变迁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八年级(2)班同学以“城市遗迹见证革命发展“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活动一 搜集遗迹照片————感悟精神品质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如下革命纪念遗址遗迹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这些遗址遗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背后彰显出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2)、活动二 整理图文资料————分析革命影响

    第二组同学整理了如下图文资料,准备探寻同盟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指出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带来的影响。(2分)

    为策动长江各省革命工作,1911年4月,|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在上海商议筹组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后设置秘密联络机关纪念地点于浙江北路。

    络机关纪念地   ————销编自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官网

    (3)、活动三 探寻革命城市————撰写城市推介

    第三组同学计划推介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城市,请你仿照示例,完成武昌这座城市的推介卡制作。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旧址

    城市:南京

    历史事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推介理由: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宋|空警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一系列革除社会|积弊和奖励实业的法令。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城市:武昌

    历史事件:

    推介理由:

    (4)、活动四畅谈城市认识————开展活动总结

    综合上述活动及设问,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城市的认识。

  • 6、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 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发动了武昌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又先后光复了汉阳、汉口,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湖北各县也先后被革命党人光复。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至11月底湖北、陕西、江西、安徽等14个省区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法朝,建立了军政府,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清王朝是全国革命的打击下,很快土扇瓦解。

    ——摘编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二 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联合宣布云南独立,发布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政府和讨袁护国军,随后护国军在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五省的广大战场上连连取胜,贵州和广西相继响应,宣布独立。山东、湖南等省,也纷纷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全国各地人民自发的反帝制斗争如火如荼。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摘编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战争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3)、请你用一句话提炼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
  • 7、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广州行医;面对内优外患的境况,他放下医生工作,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应进行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但李鸿章并太而见他。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他无法再等待下去,由“医人”转向“医国”,开展革命活动。

    材料二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后,提出“振兴中华”宗旨,并在海外从事革命组织与宣传活动。1903年,孙中山首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作为革命的宗旨与纲领。1905年,孙中山提议联合全国革命力量组织新的革命团体,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因势利导下,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政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以图推翻清朝腐败政府,造成革命事业,以建设完全美满之中华民国,与世界列强对峙。现在,从前诸君之志愿,已经达到。

    ——摘自1913年2月13日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由“医人”转向“医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在革命中的作用,并分析孙中山为促成革命大势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前诸君之志愿”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翻清朝腐败政府的革命事业”具有怎样的历史性质。
  • 8、据统计,1912——1919年的8年中,中国新设立民族资本工矿企业470余家,资本近9500万元,远超过去40年的总和。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忙于战事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清政府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 D、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9、段祺瑞控制的北洋政府将山东和东北地区铁路、矿产、森林等抵押给日本,并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换取日本借款以扩充自身实力。这反映了当时(   )
    A、日本独霸中国野心实现 B、北洋军阀与列强相勾结 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腹地 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
  • 10、下侧示意图中“?”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 C、君主专制 D、割据混战
  • 11、1915年10月,袁世凯控制下的参政院发布政府公告称:“咸以为中国二千余年,以君主制度立国,人民心理,久定一尊。辛亥以后,改用共和,实于国情不适,以致人无固志,国本不安。”这说明当时袁世凯 (   )
    A、意图镇压二次革命 B、意图复辟封建帝制 C、宣布赞成共和制度 D、想要窃取革命果实
  • 12、1913年6月,袁世凯下令罢免国民党派人士柏文蔚、李烈钧等人的职务。于是李烈钧以7月12日起兵,称“讨袁军”。安徽、湖南、福建、广东,相继俱起。黄兴亦入南京。陈其美又起兵于上海。材料可用以研究 (   )
    A、护国战争的爆发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二次革命的爆发 D、中华民国的建立
  • 13、辛亥革命以同大地主、大买办的代表————北洋军阀的妥协而告终,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不是通过反动势力的武力镇压而失败,而是通过假共和的手段实现了权力转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袁世凯举行登基大典 B、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C、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D、袁世凯遥迫宣统帝退位
  •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编纂体例上,将“人民”专章紧列于“总纲”之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等章之前,并且规定了人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其广泛性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具有民主自由原则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D、体现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 15、1912年《申报》在《恭贺新年》一文中指出:“此乃空前绝后、亚东出现共和国纪念之元旦。”这个元旦,作为立国的纪念日,当与美国的7月4日独立纪念日并举。这是因为这一天(   )
    A、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诞生 B、发布了一系列维新变法诏令 C、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沉重打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
  • 16、民国伊始,徐州成年男性的服装主要是长袍马褂。不过,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士为追求时尚,也足蹬皮鞋,头戴礼帽,胸口挂表,佩戴墨镜,俨然一副西方绅士打扮。这一状况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
    A、自由平等的新理念 B、中西文化的共存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浮华逐利的风气
  • 17、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如下歌曲,据此推断,这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是(   )

    十月 十号文旗桥,革命 军队起武昌,

    霹雳 一声江汉平,汉口 汉阳树汉族。

    备宿闻风争相应,泰晋 滇粤皆反正。

    江新 联军平金陵,大江 以南无殖居。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金田起义 D、洋务运动
  • 18、如下为20世纪初期全国各地的部分革命活动,表中革命活动说明当时(   )

    革命活动

    领导人

    革命过程及结果

    安庆起义

    徐锡燕

    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端死难

    安庆新军起义

    量成基

    熊成基率新军攻占安庆城,后清军迅速反扑。起义失败,燕成基被捕牺牲

    革命活动

    领导人

    革命过程及结果

    广州黄花岗起义

    贵兴

    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恶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革命志士积极开展反清武装斗争 C、掀起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武昌起义得到共和人士热烈声援
  • 19、同盟会在萍浏醴起义的檄文中宣告:“必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这反映出同盟会(   )
    A、提出变法救国主张 B、追求自由民主共和 C、促进民族资本发展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20、陈天华于1903年撰写的《警世钟》中提出了须知救国须靠民众、须知救国须有组织等“十个须知”和奉劝人人爱国、奉劝人人觉醒等“十条奉劝”,这可以用来研究(   )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B、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的兴起 C、革命派宣传救亡图存思想 D、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之中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