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八年级(1)班同学以“文物承载历史”为主题举办图片展,感悟晚清社会的巨变,请你参与完成。
    (1)、任务一 解读卡片·见证近代开端

    第一组同学制作了如下《南京条约》稿本介绍卡片,请你结合卡片信息,分析“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理由

    相关事件: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制让香港岛、协定关税、赔款|2100万银元。

    评价: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任务二 选择文物·简述历史价值

    第二组同学收集整理了如下文物图片,请仿照如下示例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件文物简述其历史价值。

    【示例】选择文物:③。历史价值:为研究太平天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文献史料,体现了太平天国后期试图摆脱传统农民起义局限、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努力。

    (3)、任务三 品析名单·感悟历史启示

    第三组同学收集了如下拍卖纪要,据此谈谈中国文物被公开拍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日期

    拍卖品描述

    1861年7月

    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件:一批23件,其中包扬“中国皇帝的大国生”

    1862年6月

    来自圆明园的3件块限制品

    1864年7月

    36件标明来自国明园的物品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1月11日,到达全回的全体会众汇集到全回村,洪秀全登上中央的高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太平军的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刷杀。在几次打退清军进攻后又攻占了永安徽,大平军在永安进行了休整,整饬军纪,清除内奸。同时,洪为全村主建制,进行政权建设,使太平天国初具立国规模。

    ——摘编自孙玮、张礼恒主编《新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二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清政府马上组织军队反扑,试图封锁国死天京。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开始西征,太平天国孤军北伐遭到覆败,但西征却取得辉煌的胜利。1856年,长江千里,上自武汉,下至镇江,包括江西、安徽大部分地区在内,都归太平天国版图。新克州县,人民争先归附。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金开诚主编《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三 1856年,太平军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欲取代洪秀全。洪秀全密召北王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铲除杨秀清。书易辉迅速回京,于9月2日突袭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两万部众⋯⋯满秀全不满书昌辉暴行,三个月内将其处决。经此内斗,洪秀全对诸王彻底失去信任,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金田起义的性质和“洪秀全封王建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军北伐西征的影响。
    (3)、与材料三有关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评价。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8年12月27日,道光帝下谕道令全国:“鸦片烟流毒,传染日深,实堪痛恨,屡经降旨⋯⋯一经查拿,定行严办,决不宽贷。“……从1839年6月3——13 日,10日之间,共销烟8320箱又2119豪。其间,禁烟大臣曾发布告示,准令当地文武员舟、远近民人及外国商人教士到场观看销烟。往观者如潮,无不肃然谬畏。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四方跑台的一股英军窜至三元里抢掠行凶,三元里人民群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军数名,其余仓皇而迫。为防止英军报复,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村北三元古庙前集合,以庙中黑底白边的三星旗为令旗,对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怒。”

    ————摘自郑天挺、南炳文主编《清史》

    (1)、材料一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对鸦片泛滥的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禁烟措施在当时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从这一历史现象中,你能体会到何种精神?
    (3)、根据上述内容,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和原则。以下史事论述的观点是(   )

    宝战

    ·1843——1844年间,武冈、东安等地人民走后起义,声势浩大

    ·1856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进攻语江地台,突入内河,李占赠德、龟江及凤凰冈、海珠等处炮台

    A、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人民积极反抗外来侵略 D、19世纪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 5、近代史公众号为推送一期文章准备了如下资源包。据此可知,本期推文的主题是(   )

    资源类型

    名称

    书籍

    《李秀成大传》《天国之秋》(天国的陨落)

    论文

    《略论天京事变起因》

    A、太平天国农民愿望 B、太平天国的衰落 C、太平天国宗教信仰 D、太平天国的纲领
  • 6、太平天国统治时期,有些地方佃农还获得了太平天国颁发的田凭,拥有了土地所有权。“常熟、昭文两县原有地主占田70%,太平天国时期降至38%,自耕农比例由15%升至42%。”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 7、 鸦片战争后不久,时任两江总督的者英向皇帝汇报说:“官与民,民与兵役,已同仇敌⋯⋯吏治日坏,民生日困,民皆疾视其长上⋯⋯困苦无告者,因而思乱。”到了1851年,连绵不断的反抗官府的起事,终于汇成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人民革命运动。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
    A、洪秀全的思想动员 B、鸦片战争冲击清廷权威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人口激增导致粮食紧张
  • 8、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用武力迫使清政府订立条约,以不平等条约为内核的条约关系得以基本形成,中国被全方位地纳入由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由此可知,两次鸦片战争(   )
    A、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 B、是英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报复 C、使中国丧失了北方的大片领土 D、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 9、以下是《沙俄侵华史》一书里所记载的19世纪60年代中俄西北边界谈判中俄方发表的言论。由此可知,该谈判内容 (   )

    俄国军官

    我们得以将边界任意向中国的西部推进

    俄国驻塔城领事

    要迫使清政府接受一条与《北京条约》不相符合的国界线

    A、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B、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激化了中俄间的贸易摩擦 D、俄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10、如下画作描绘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场景。该作品 (   )

    A、揭示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B、暴露了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C、体现了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反映了英法侵略者的残暴罪行
  • 11、 如下示意图①②处应依次填入(   )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南京条约》
  • 12、“虽然在五口开放通商的最初数年间,英、美等国对中国的贸易额有所增加,但西方商品在中国的销路并未能很快得到拓宽。而以鸦片走私所产生的贸易额,绝大部分也仅仅落人了那些鸦片贩子们的私囊之中。这与资本主义国家扩张海外市场,倾销其工业化生产的商品的意图有所背离。“这说的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C、清政府开展禁烟运动的结果 D、《南京条约》签订的过程
  • 13、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具体规定了《南京条约》中的一些细则,其中规定船钞“每吨输银五钱”,货税中,茶叶每担纳税二两五钱,其他尚议定了133 种进出口货物的税则。据此可知 (   )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 14、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深遣新任代表驻华并对香港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港岛价值无可限量,香港若是“英国的永久殖民地”,必将成为“商贸和财富的巨大中心”。基于这一认识,英国 (   )
    A、通过《瑷珲条约》割占北方领土 B、通过《南京条约》获得关税特权 C、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D、通过《天津条约》派遣公使驻京
  • 15、历史社团展出学习成果卡,由此推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是(   )

    研究主题:瑞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文字资料:英国通过战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又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并获取了在华的种种特权……

    ·总结认识:

    一、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二、    ▲    

    A、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B、鸦片战争后中英建立了平等外交 C、清政府禁烟行动是战争爆发根本原因 D、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16、历史课堂上老师在课件上展示了如下地图。下列选项中对地图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

    A、首战南海趋天津,再侵占厦攻长江 B、双线作战逼天津,又入京师定条约 C、兵起广西克永安,北伐西征全盛期 D、幼火曾焚万园冠,残垣犹诉百年寒
  • 17、如下是一场主题性历史教育展览的相关介绍。在这次展览中可能会介绍到的人物是 (   )

    开幕式时间:2024年6月2日

    展览主题:“杨威中外震铄古今————虎门馆烟精神展”

    展览地点:东莞的鸦片战争博物馆

    展览日期:2024年6月3日至10月10日

    A、王夫之 B、林则徐 C、陈化成 D、洪秀全
  • 18、道光十六年七月,清朝官员给道光帝上书说道:“吸食鸦片者,初则荡产倾家,继则典妻囊(yù,卖)子,终则性命难全、遗祸子孙。”这可用于研究(   )
    A、虎门销烟的辉煌成果 B、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C、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 19、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1)、指出图一文物属于哪种史料(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够证实一个关于早期国家的怎样结论?
    (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3)、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 2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巨变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在秦国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第三》

    材料三   百家争鸣本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哪些变法措施使 “秦国无敌于天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说一说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