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戊戌变法形成如下评价。表格中省略号处的论点应填写( )
论点
论据
注意事项:
彻底废除了八股取士且提出新的培养人才方法,根据不同入学时段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
A、推动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出现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推动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2、1895年底,日本通过了战后十年计划,随后的1896年,日本全国工厂数对比战前的1892年增加了近5000家。1897年各类公司实缴资本总额比1894年增长了27 709万日元。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由于( )A、《马关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 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大多内容 C、《辛丑条约》的巨额战争赔款 D、日本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
3、张强同学所在的历史兴趣小组收集到下列照片。这些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4、太平天国颁布的文献中规定:把全国土地按照亩产量的高低分为九等,然后再按每家人口多少平均分田。不论男女,16岁以上全份,15岁及以下减半,杂以九等,好坏搭配。这一规定有利于 ( )A、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B、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D、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
5、据英军统帅格兰特日记记载,法军离开圆明园时运载赃物的马车有300多辆。为免分赃不均,英法两军统帅协商设立战利品委员会,坐地分赃。这反映出英法联军( )A、贪婪的侵略行径 B、先进的武器装备 C、严密的军事行动 D、完善的管理体系
-
6、如下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识读卡,横线处应填写的是( )
条约名称: ▲ 签订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签订各方: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
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如下是晚清时期中英正当贸易发展情况表(部分)(价值单位:银两),为了改变当时贸易状况,英国( )
年度(每年平均数)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1765—1769年
1192915
2 190619
1795—1799年
5 373 015
5719972
1830——1833年
7335 023
9 950286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C、向中国走私鸦片 D、商人在中国投资建厂 -
8、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承载了非凡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不久,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他说:“这无产阶级本来是资本主义下的产物,到后来灭资本主义的也就是他。”正是基于对工人阶级伟大力量的深刻认识,知识分子特别是那些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日益认识到,只有走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第二卷 1915——1931上》
材料二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综合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点,建立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任武雄主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文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的革命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何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并列举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落实其“中心工作”的任一史实。(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工人阶级力量变化角度,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的认识。 -
9、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作为历史的产物,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侧文物是灭津散发的救国十人团传单,五四运动发生后,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组织讲演团,分组活动,每组十人左右,称“十人团”后由北大庶务部主任李辛白提倡改称“救国十人团”,召人民以十为单位组织起来,各界给纷响应。
———摘编自中国博物馆协会《“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天津博物馆开幕》
材料二
下侧文物是俄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15条,文中明确规定,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摘编自周铁钧《党史上的“第一”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救国十人团”的背景及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出现的条件和时代价值。(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二文物相关史实之间的历史联系。 -
10、小历同学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部分活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活动
1921年
多次组织工人进行游行活动
1922年9月
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事
A、围绕城市开展斗争 B、推动各界民众觉醒 C、广泛开展民主革命 D、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
11、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某场会议《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指出:“共产党应该⋯⋯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据此推断,该“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同盟会成立大会 C、中共二大 D、兴中会成立大会
-
12、正是在反对封建专制和蒙昧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接受现代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洗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站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制高点上。这说明了共产党人具有( )A、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 B、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 C、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 D、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
-
13、如下所示诗词描述的事件( )
红船初启,烟波江上情,思潮激荡,国梦正当行。月照南潮夜。星引轻志生,共产初心立,百年大业兴。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
14、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 )A、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C、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D、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15、“石库门中,真理宣言惊世界;红船会上,工农纲领定乾坤。”符合该对联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
16、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课程内容,王老师搜集到以下学习资源包。据此可知,该学习资源包的主题是( )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关系再认识)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A、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影响 B、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 C、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17、1919年12月,陈独秀重新主编《新青年》,从第7卷开始,该刊发展成为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北大师生创办的《每周评论》《国民》《新潮》、国民党系统的《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潮。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C、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D、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
18、对比同类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发起的两次运动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这两次运动(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处于迷茫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指导。
A、作用相同 B、领导阶级相同 C、诉求相同 D、指导思想相同 -
19、某历史公众号在一期活动中推送了下面的内容,通过下面内容可以了解到( )
○图片信息
1919年5月无锡中华青年维德会传单
◇文字信息
·南京众多爱国人士、进步青年列队执旗走向街头,高呼口号,呼吁各界群众共抗外悔,共珠国威,齐雪国耻
·在无锡,6000多人齐聚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挽救外交”“取消协约”“宁为工碎,母求瓦全”等旗帜悬挂四周
A、辛亥革命的发展 B、二次革命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维新运动的开展 -
20、下图是《红色的历程————五四运动》连环画的某页内容,描绘了众多北京学生高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的场景。该画面( )A、展现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B、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C、揭示了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D、反映了全国工人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