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一”假期,小林同学到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游玩,收到了下图所示小册子,他在小册子中会看到的语句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了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家的主流学说地位 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 3、下表反映了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是 (   )

    《墨子》

    “一同天下”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A、都反对不义的战争 B、都主张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都主张天下统一 D、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 4、下图所示的书中有这些内容,“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慈母有败子”。这些观点属于 (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 5、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 B、批判以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6、在孔门弟子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卞之野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有教无类 C、顺应自然 D、因材施教
  • 7、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为此他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 8、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以下能够体现这种思想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墨守成规 C、塞翁失马 D、以法治国
  • 9、老子是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并非道教创始人。道教尊奉老子是为了(   )
    A、向西方传播 B、提高道教的地位 C、与佛教抗衡 D、宣传佛教
  •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家一般将先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史前时期,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不足征”,主要依靠田野考古发掘资料。二是史籍所载夏商周时代。这一阶段的研究,已有系统的文献记载,属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利用传世文献的同时,尽可能以出土材料去印证。

    ——摘编自龚书铎总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

    材料二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承载着沉甸甸的中华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商王朝第20位君主盘庚将都城迁至今天河南北部的安阳。殷墟遗址总面积36万平方千米,存在着王陵区、宗庙宫殿区、家族墓地等分区。

    ——摘编自《中国考古大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前时期与夏商周时期研究方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殷墟遗址有哪些历史研究价值?选取一例可以入选这一期考古大会的殷墟文物。
    (3)、结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考古研究的认识。
  • 11、《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下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 12、下图为甲骨文中的“年”字,“年”本义是“收成”,它的字形近似一个扛着庄稼的人。“年”字的形成   (   )

    A、印证了神农尝百草传说 B、证实我国是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C、反映我国原始农业技术先进 D、与我国古代人民的农耕生活紧密相连
  • 13、人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如将降水明显增加,使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的春末称为“谷雨”,把最合适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麦子)的时期称为“芒种”等。由此可知,节气的命名源于(   )
    A、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 B、历朝历代的口耳相传 C、统治者劝课农桑的政策 D、天文历法的不断丰富
  • 14、使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
    A、孔子 B、屈原 C、韩非 D、孙武
  • 15、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出自河南:《庄子》也诞生在中原;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国风》160篇有95篇出自中原作者之手。这反映出古代中原是  (    )
    A、炎黄子孙的祖根地 B、农耕文明的起源地 C、文化典籍的昌盛地 D、四大发明的发祥地
  • 16、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容器,其制作工艺采用的是与中原青铜容器相同的铸造法,纹饰和装饰性图案与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青铜器相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 (   )
    A、巴蜀地区手工业技术高超 B、当时中外之间交流频繁 C、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多样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17、商周青铜器纹饰与王权、神权的结合尤为突出,其神秘、独特的艺术特征延续了十多个世纪,是时代精神的表象,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观念等变化的轨迹。材料旨在说明(   )
    A、青铜器高超的铸造技术 B、青铜器重要的文化内涵 C、青铜器是重要书写载体 D、青铜器功能以祭祀为主
  • 18、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 400个以上,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等造字方法,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区分。这说明甲骨文(   )
    A、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B、与现代汉语没有区别 C、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
  • 19、中医常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诊断疾病,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这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的名医是   (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 20、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