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一处处考古发现,揭开人类演进的谜团;一个个文物化石,书写古老文化的传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填图片————探人类之源】
【看遗物————寻北京人踪迹】
(1)、观察上图,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图中的(填写字母),地处流域。(2)、观察上图,我国古人类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3)、从上图中你能推出什么结论?你认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新考向开放性试题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举出两例。 -
2、北京人遗址中发掘出动物的碎骨,考古学家发现骨头上有人工打击的痕迹,因此认为北京人会制作骨器;也有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碎骨是北京人为食用动物而打碎,不能说明北京人会制作骨器。这表明 ( )A、考古学家的观点完全没有依据 B、北京人已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C、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不同的解释 D、研究古人类生活要依据文献史料
-
3、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
4、下表展示了我国部分古人类遗址。据表中内容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 )
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
山顶洞人
蓝田人
和县人
长阳人
马如人
金牛山人
所在省份
云南
北京
陕西
安徽
湖北
广东
辽宁
A、同步性 B、多元性 C、竞争性 D、领先性 -
5、由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B、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都位于沿海地区 C、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 D、图中所示的古人类基本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
6、如下表所示,该资料可用来说明 ( )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
炭屑、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方式一样 D、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 -
7、以下是北京人和猿的肢骨比较图。猿的大腿骨与上臂骨的长度相同,而北京人的大腿骨明显长于上臂骨,由此推测( )A、北京人依然保留猿的特征 B、直立行走促进了人类进化 C、火的使用影响智力的发育 D、北京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
8、某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古人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即通过已知的遗存研究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列探究中有一处错误,其出现在( )A、A B、B C、C D、D
-
9、迄今为止,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其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古人类就在不同地区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
10、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鼓励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规定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这是什么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2)、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3)、新考向开放性试题综合以上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谈谈你对家乡开发有哪些建议。 -
11、在修建都江堰时,李冰采用了工人的建议,先用火焰烧石,再用冷水刺激使岩石爆裂,成功开凿了宝瓶口,这体现了都江堰 ( )A、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B、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C、工程技术遥遥领先世界 D、促进了川蜀地区经济发展
-
12、下图是上海博物馆馆藏“商鞅方升”,青铜质地,为长方形的有柄量器,容积202.15毫升,重0.69 千克,其上刻有铭文。铭文记载了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 344年),商鞅监制此件标准量器,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据此判断该文物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 )A、反映青铜铸造技术进入高峰 B、见证秦统一全国的局面 C、奠定中华文明经济秩序基础 D、印证秦统一文字的举措
-
13、下表反映出战国时期列国变法( )
魏国
“食有劳而禄有功”
韩国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燕国
“公子无功,不当封”
A、完全废除爵位制度 B、打破世袭等级制度 C、造成社会阶层固化 D、周王室已土崩瓦解 -
14、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变化,可从中得出什么有效信息( )A、分封制度开始实行 B、社会经济日益发展 C、统一趋势愈发显现 D、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
15、都江堰建成之初,仅灌溉蜀、广汉、犍为3郡。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灌区扩大到14个县。如今,都江堰惠及7个市38个县(市、区)的1076万亩农田。材料表明( )A、都江堰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B、都江堰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巨大作用 C、都江堰的建成推动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都江堰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
16、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经济的发展 B、制度的变革 C、文化的传承 D、社会的动荡
-
17、变法前,秦国近50万士兵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被5万魏武卒所败。商鞅变法后,在第五次河西之战中,秦军打败了闻名于世的魏武卒,被天下惊呼为“锐士”。这种变化说明商鞅变法起到的作用是( )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助推秦朝实现思想统一 D、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
-
18、战国初年,秦国旧贵族势力较强,阻碍了秦国的发展,到孝公时,秦国还是“君臣废法而服私,是以国乱兵弱而主卑”。秦国在各国中地位不高,不能参与中原各国的盟会,各国常以“夷狄遇之”。材料展示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9、小华同学为了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下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时间
战役
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
公元前4世纪中期
马陵之战
公元前3世纪中期
长平之战
A、变法 B、建设 C、争霸 D、兼并 -
20、“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这首历史歌谣中的“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A、三家分晋 B、晋文公称霸 C、田氏代齐 D、尊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