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B、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武装起义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2、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自己想问题”开始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3、红军长征史可用“转”字串起,下列对三个“转”字解读错误的是(   )

    A、①开始于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B、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C、③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
  • 4、下面这首顺序错乱的诗歌,根据长征进程恢复其原有顺序后应(   )

    ①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②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③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④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 5、下图为红军五次反“围剿”中国共兵力对比情况示意图。该图有助于我们理解红军长征的(   )

    A、目的 B、背景 C、经过 D、意义
  • 6、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
  • 7、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自我革新的精神。(   )
  • 8、从1930年到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都被红军成功粉碎。(   )
  • 9、1936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震惊! 1936! 】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1)【探因】写出西安事变的爆发时间,并根据背景回顾将西安事变爆发原因示意图补充完整。

    爆发时间

    (2)【回应】请结合所学,以毛泽东的角度给张学良回一封电报。

    背景回顾: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935 年 12月 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振奋! 1936! 】

    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城关,自成人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1936年12月26日《大公报》

    在经过了十年最激烈的内战之后,红军和白军(国民党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什么意思?……是的,中国得了利,日本失了利。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3)【释疑】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左侧报道加点部分的理解。

  • 10、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指蒋介石在西安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统一的中国”是指(    )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C、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1、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政策先后经历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策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国共两党的矛盾程度 B、蒋介石对中共政策的调整 C、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 12、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相比,二者都(    )
    A、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 B、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 C、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先锋 D、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13、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下列抗日救亡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②冯玉祥、吉鸿昌等收复多伦等地

    ③傅作义在绥远取得百灵庙大捷④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上海抗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 14、1935年12月6日,清华大学刊物《怒吼吧》刊载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文章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该“怒吼”发出的背景是(    )
    A、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B、日本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C、张学良等发动西安事变 D、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 15、下图为某抗日救亡会发行的援助马占山将军抗敌守土券, 该券(    )

    A、最有可能发行于1935年 B、有力地支援了江桥抗战 C、有助于喜峰口战斗的胜利 D、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体现
  • 16、小李同学搜集了下列这组图片,若要为这组图片取一个标题,最适合的是(    )

    A、烽火初燃、局部抗战 B、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C、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D、生死攸关、转危为安
  • 17、“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遥拜,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    )
    A、1931年的沈阳 B、1933年的长春 C、1932年的上海 D、1935年的北平
  • 18、下图是某图书封面,该图书是把  ▲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A、华北危机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一•二八事变
  • 19、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 20、华北危机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