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B、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 C、商业贸易发达 D、公民和非公民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
2、公元前4世纪,在希腊北部崛起了一个军事强国。这个国家是( )A、埃及 B、雅典 C、罗马 D、马其顿
-
3、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古老文字,它应该是(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于广东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14岁时赴檀香山,就读于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18岁开始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毕业后开始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材料二: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联络会党和军队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从此,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做的努力。(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
5、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就“五四爱国运动”开展专题学习。
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1)、结合上图和“材料”,谈谈你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2)、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6、
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被什么事件打破的?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的“新鲜空气”指的是西方思想文化。“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啪啪”地响着,很使人震惊,并且穿过重重的烟雾,太阳照耀中天,使一些花草树木,都带了一种憔悴的病色,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的,觉得很是光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期间? -
7、“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
8、下表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9、“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虎门条约》 D、《马关条约》
-
10、同学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时空定位】

【经济发展】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 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政权争霸】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思想活跃】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顺应自然;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C
“仁”;以德治国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科技文化】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

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图2后世流传的一种图3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局部)(《论语》版本(书影)
【社会变革】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倾邻国而雄诸侯。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面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2)、上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4)、结合所学,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A B C D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5)、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图片编号即可)并说明其对应的历史价值。(6)、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中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一点即可)(7)、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商鞅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 -
11、《中国焦点)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主张“无为而治 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D、提出“仁”的学说
-
1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平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目的 B、影响 C、内容 D、过程
-
1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孝公继位之后,用了卫鞅,把全国的人,都驱到‘农战’一途,于是秦国的国势,就骤然强盛起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
14、《三字经》中这样描述: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地处最西边的是( )A、齐 B、楚 C、秦 D、燕
-
15、一些成语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来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这些成语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
16、《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地点) ,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了西周实行(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
17、
中国近代历史在新旧交替中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代表人物有?(任答一个)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成果?(任答一点)
材料二
条款
主要内容
割地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中国以 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改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指的是哪一被割占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三 他(陈独秀)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该运动后期主要宣传什么?
(4)近代中国的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嚓、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畤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因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的学说”是指什么? 该“学说”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
——摘编自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谈谈你对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五四运动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的理解。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它的诞生,不仅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由于它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又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
19、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要在中国 建立一个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 B、“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20、《母亲》是作家丁玲写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中写道“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母亲”实现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型。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 D、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