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表所示是洋务运动两位代表人物的有关言论。二者的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 )
人物
思想主张
奕䜣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中国欲自强,应当学习外国利器,而学习外国利器,先要觅制器之器
A、革新政治与整顿军事并重 B、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C、求强和求富不可并驾齐驱 D、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 -
2、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林则徐虎门销烟场景图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太平军大破洋枪队绘画
A、中国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早期探索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自然经济的解体 -
3、思维导图有助于掌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思维导图,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知( )
A、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B、“扶清灭洋”获得清政府支持 C、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4、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C、1864年,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D、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
5、综合下表信息,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一1860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A、清朝进一步对外开放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外一个人”最有可能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德国 D、俄国
-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里“沉重的震撼”主要是指( )A、中国的主权被进一步侵害 B、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中国的领土被大规模侵占 D、内地被迫大量对列强开放
-
8、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各家穿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表明鸦片战争使( )A、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C、传统的手工业彻底消失 D、清政府和人民负担加重
-
9、“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1820~1840年,大清外流白银约1亿两左右,这使大清国库严重空虚,扰乱了大清货币的流通,使大清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道光皇帝召林则徐进京商讨解决的办法。”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是指( )A、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B、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C、猖獗的鸦片走私贸易 D、英国不断骚扰沿海地区
-
10、1839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一到广州便积极打探西方的消息,翻译西方的书籍,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最终收缴了110多万千克鸦片并销毁。林则徐的行动表明了其( )A、查禁鸦片的坚强决心 B、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 C、民族独立的理想夙愿 D、实现共和的远大抱负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了重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
请任选一个春秋战国历史人物,为他撰写人物小传。要求:史论结合(有史实,有评述),语言简洁、通顺,逻辑清析。
示例: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道德经》一书。其核心思想是“道”,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对中国的哲学、宗教、艺术、医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方升刻有两组铭文,时间相隔120多年。
第一组铭文部分内容为:“(秦孝公)十八年……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秦国官职)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即一升的容量)。”
第二组铭文部分内容为:“(秦王政)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乃诏丞相状、绾(人名):法(规范)度量则不壹(统一),歉(欠缺)疑(疑问)者皆明壹(统一)之”
(1)、指出“商鞅方升”的史料类别。(2)、据材料,写出商鞅变法对应的措施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补写一条变法的措施。(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影响。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时管理地方的制度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写出周的制度名称。柳宗元认为此为“周之败端”,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的地方制度与西周的差异。(3)、据上述材料及分析,谈谈你关于古代制度制定的认识。 -
14、下图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他们反映了( )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兴起 D、采集到农耕的转变 -
15、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驭族……克进驻匽地,接受土地,平息动乱。此材料可用于研究西周地方制度的( )A、背景 B、作用 C、内容 D、危害
-
16、历史阶段特征,主要指历史纵向发展的长河中,区别与其他阶段的、贯穿于整个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共有的特点。据此,下图中2所示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国家产生与奴隶社会形成至发展时期 B、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时期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 D、政权分立国家分裂与民族交融的时期 -
17、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他们( )A、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教民种植五谷和蔬菜
-
18、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该遗址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仰韶村遗址
-
19、一位同学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3万年、可能会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该遗址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
20、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
(1)材料一反映的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材料二:《道德经》语言极为精辟,形成诸多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上普若水”;有的原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现为“功成身退”;“天网恢恢,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道德经注释》
(2)材料二提到的《道德经》是春秋末期哪个学派的经典?这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3)材料三体现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材料四: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成为后世传颂经典。
——周长志《儒家的故事》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孔子的教育成就。材料五:
(5)材料五中图一的文字被称为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6)综上所述,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