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借助《天演论》的生物进化理论来阐述社会进步理论,号召人们救亡图存的是(     )
    A、梁启超 B、杨锐 C、康有为 D、严复
  • 2、为了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并得到各列强同意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 3、按照世纪纪年法,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
    A、18世纪40年代 B、18世纪5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4、下列《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海   ②福州   ③广州   ④宁波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 5、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会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一认识使林则徐(     )
    A、主张严厉禁烟 B、翻译外国书籍 C、废除重农抑商 D、拓展海外市场
  • 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饬各省重视农业,“劳来(以恩德招之使来)农民”,“其有耕种之具不给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设法资助”。这一主张体现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权思想 B、民族思想 C、民生思想 D、实业思想
  • 7、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永安建制 D、《资政新篇》
  • 8、

    社会转型.推动发展。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转型中的欧洲社会”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分别承担的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制作表格·明确源动力】

    (1)第一组同学想要通过制作表格进行对比,来明确欧洲社会转型的源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们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盛行时间

    9世纪

    14世纪中叶以后

    人员关系

    依附(附庸)关系

    产品归属

    自给自足

    性质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石,稳固封建统治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图片·了解助推器】

    (2)第二组同学想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欧洲社会转型的原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相关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名称:《蒙娜丽莎》

    作者: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


    名称:“哥伦布大交换”示意图

    对应历史事件:______。

    历史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

    【巧用导图·奏响最强音】

    (3)第三组同学把第一、二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之后制作了下面的思维导图。他们准备将研究成果以小短文的方式与全班同学分享,请据此以“走向近代的欧洲”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 9、

    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了哪部法律?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后世的共同影响。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2)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材料三   1787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开始了在一个大国里的大胆的政治试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美国宪法”是什么?请指出这部宪法的局限性,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胆的政治试验”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 10、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请各举一例这些文明的成果。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这句话?

    材料三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3)据材料三,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以指南针和火药为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引起欧洲社会变化的?
  • 11、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这不仅仅是法国的革命,也是欧洲的革命。材料旨在强调法国大革命(     )
    A、引起了反法联盟的干涉 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C、给被侵略地区带来灾难 D、得到欧洲各国统治者的支持
  • 12、观察下面两个制度示意图,对其相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A、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确立的 B、都规定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C、都以授职礼臣服礼建立契约关系 D、都不可越级管理,保障社会秩序
  • 13、古代世界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流,又有武力冲突,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是(     )
    A、使世界越来越不太平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C、西方征服了东方 D、西方国家逐渐被东方文明同化
  • 14、《巨人传》写到: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起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有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学校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C、巨人国的学习方法与众不同 D、接受教育是巨人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15、7世纪初,部民不断反抗和逃亡;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土地和部民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各地贵族大肆兼并土地,战乱不断,致使人民处境恶化。人民起义不断发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日本社会(     )
    A、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B、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C、矛盾日益激化,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D、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16、下图是某个国家的发展的重大事件时间数轴示意图,下列选项关于这个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 C、地中海成为这个国家的“内湖” D、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 1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德国强占股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四: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傅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能成功推动变法开展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暴力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四,概要指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和“暴力革命”的结果。
    (5)、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国家命运关系的认识。
  • 18、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现在北京的任何一座古建筑。因为这里,任何一处残垣断壁、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的中国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材料三:《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五: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大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遗受的国耻。……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请为材料一的一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价值所在。
    (3)、材料三中造成“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现象与哪次战争有关?据材料三分析咸丰帝反对的原因?
    (4)、材料四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一条约中哪一项内容标志着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19、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该漫画实质反映了(     )

    A、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 B、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 C、该漫画讽刺了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 D、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
  • 20、民国史学泰斗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上一页 413 414 415 416 4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