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拯救这个政府,使其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无限生机”。材料描述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C、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3、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4、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洋务派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 5、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来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这场“斗争”,说法正确的是
    A、起于广西,是地主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C、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 6、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该现象说明(     )
    A、体现当时国人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主权意识 C、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反映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A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B

    C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材料二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1)、请把材料一表格中的A、B、C、D四处空白补充完整。(作答在答题卡上)
    (2)、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宗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材料三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1)、材料一中图1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图2王朝典型的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回答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三,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 9、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10、如下图,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王的卜问、乘车狩猎等160多个文字的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的文字是(   )

    A、符号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 11、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代表人物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 12、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祀李王,络绎不绝。”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A、李冰 B、李渊 C、李春 D、李纲
  • 13、年代记忆歌谣中有一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东周的两段时期分别为
    A、黄帝与尧舜时期 B、北齐与北周 C、西晋与东晋 D、春秋与战国
  • 14、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是“中国”。早在几千年前,我国某个地方的原始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彩陶,这个地方是(     )
    A、北京 B、元谋 C、半坡 D、河姆渡
  • 15、探究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韩非子》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孟子》

    材料三   贵族领主们的封地是世袭领地,既不出卖也无人敢购买。“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打开领主们的封疆,使得一些新兴地主阶级可购买到土地或通过军功爵得到土地,这就发展了地主阶级经济。“平赋税”剥夺了贵族领主们不课不纳的特权,让他们也担负国家的赋税。而国家把从贵族领主那里收到的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使有功将士奋勇作战,努力生产,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摘编自宋青林等《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1)、材料一图片中的文物比较突出的代表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请按要求将文物图片进行归类(只填序号)。

    原始社会时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6、国家的有效治理是历代王朝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武王灭商之后,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诸侯虽系王族或其姻亲,但与天子或其他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诸侯需要从王远征,以捍卫西周天子至高无上的王权和至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周书灿、郭文佳、张秀兰《西周王朝的天下格局与国家结构》

    材料三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制度?指出该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绾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关于地方治理的主张。秦始皇最终的决定对后世有何影响。
  • 1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东到安徽。其中,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   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 18、下列有关于秦始皇治国措施的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改革措施

    结论

    A

    统一货币

    极大的提高了金银在货币铸造流通中的地位

    B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C

    修筑长城

    摧毁了匈奴的军事能力,北方边境再无战事

    D

    统一文字

    促进文化传播,巩固当时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A、A B、B C、C D、D
  • 19、绘制年代尺对我们掌握历史事件的时序有很大帮助,秦统一中国的时间位置应该位于下面年代尺的(     )

    A、A B、B C、C D、D
  • 20、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余读《离骚》《天问》…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作者感叹的是屈原(     )
    A、超高的文学造诣 B、怀才不遇的人生境遇 C、伟大的爱国情怀 D、遭遇和结局的不值得
上一页 414 415 416 417 4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