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本质上他们“争”的是( )A、道德理念的好坏 B、治国方略的优劣 C、文化水平的高低 D、军事理论的强弱
-
2、《左传》载:“楚子(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战国策》等书也有齐、秦等国试图从周天子手中夺鼎的记录。上述记载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 )A、鼎的权力象征不断弱化 B、周王室已走向衰微 C、争霸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D、分封制已走向瓦解
-
3、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象形是甲骨文最主要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现代汉字“牛”的甲骨文形态应该是( )A、
B、
C、
D、
-
4、下面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实物(复原物),据修证,该遗址距今已在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写古实物(复原物)反映出当时这地区( )




1号宫殿墓址
复员后的观象台
象征将军权的玉钺
朱书符号陶壶
A、阶级矛盾尖锐导致社会动荡 B、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C、代表了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
5、下图陶器出土于不同地方,却有着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
A、一脉相承 B、世界领先 C、对外交流 D、多元一体 -
6、下列历史文化圣地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河南新郑轩辕故里 湖南炎陵炎帝陵庙 陕西黄陵黄帝陵
A、炎黄子孙,华夏一家 B、中华文明,开放包容 C、天地之广,湖南巨中 D、殷墟甲骨,汉字之源 -
7、下图分别为我国半坡与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类型,形成区别的主要因素是( )
A、审美观念的差别 B、耕作方式的区别 C、自然环境的差异 D、生活年代的不同 -
8、第一手史料是指最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的史料(如出土文物、遗址、历史档案,人物日记等),下列属于研究北京人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
B、
C、
D、
-
9、某班开展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材料三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红军在长征中召开的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照抄照搬的错误思想路线向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转变……这次会议终于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和控制,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征程。
——摘编自冯玲《红军长征中若干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性影响的事件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由什么原因引发?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历史转折点”?(2)、材料二的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3)、结合材料三,指出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出南昌起义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
10、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列强在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天津等众多通商口岸设立了租界,租借地在租期之内完全由列强管辖,中国停止行使自己的主权,这些地区完全成了列强的殖民地。在这些城市中,列强移植和建设近代公用设施,包括自来水、煤气、路灯、电话等电器,还有汽车、电车等公共交通,还制定了相关的城市管理制度。不仅为居民创造了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投资条件。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 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7月中旬,联军攻陷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列强求和,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联军“助剿”。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条约?它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为什么失败?(3)、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的是哪次列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有何影响?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11、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下表表述正确的是( )
事件
道路
内涵
A《资政新篇》
农民革命道路
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道路
B戊戌变法
日本式的道路
地主阶级洋务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进行自救的道路
C辛亥革命
美国式的道路
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变法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
D南昌起义
俄国式的道路
无产阶级领导城市武装斗争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
A、A B、B C、C D、D -
12、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C、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D、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
13、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圆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辛亥革命 D、广州起义 -
14、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在中国,他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这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
15、1919年,桂林学生爱国会发动全城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举行罢课、集会和游行示威,高呼爱国口号,向市民散发学生爱国会骨干成员起草的《敬告同胞书》。开展街头宣传演讲,演出爱国主题剧,猛烈抨击卖国贼的行为。桂林学生运动响应和支持了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16、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就论证西方文明不仅在物质方面高于东方,而且“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鲁迅则讲:“我以为要少——或者竞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可见新文化运动( )A、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启发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
1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总统选举法》 D、《资政新篇》
-
18、有学者写道:“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密北京充当‘女皇’。”此说法的依据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
19、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A、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军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清政府于1912年退出历史的舞台 D、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
20、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中西建筑的精华。1860年来了两个强盗,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材料中的“强盗”是指( )
A、英国 俄国 B、美国 法国 C、俄国 美国 D、英国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