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全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D、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2、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3、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核心地位 C、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
4、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遭到了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 C、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D、引发了中国实业救国的热潮
-
5、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
6、不管是从欧洲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作为一个历史转折点而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的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在世界的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史料两则。

材料三 以下内容摘自徐蓝的《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于 1917 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写道:“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到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 1926 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1)、依次将材料二中 ▲ 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一战”有着怎样的关系。(2)、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变化。 -
7、顾维钧在会议上发言:“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次会议( )A、与会各国都签署了《九国公约》 B、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实质上是一场列强的分赃会议 D、维持了战后世界的长久和平
-
8、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以下能体现这一特征的选项有…( )
序号
世界史
中国史
①
巴黎和会召开
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
《九国公约》签署
日本实现“门户开放”
③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中国共产党诞生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新文化运动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9、以下为一战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的是 ( )A、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 B、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社会保障制度在英国建立起来 D、推动德国发明了内燃机
-
10、“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曾经酿成这场战争的那个大问题——德国问题,依旧摆在国际事务的中心。”这预示着⋯⋯⋯⋯⋯⋯( )A、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B、第二次世界大战祸根已然埋下 C、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D、欧洲各国将“用一个声音说话”
-
11、右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 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年份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年
1108
452
176
1018
1914年
1888
1177
1310
1032
A、新航路开辟动机 B、一战爆发的背景 C、法西斯势力崛起 D、冷战格局的形成 -
12、为了抵御欧洲大陆的强国,英国先后采取了“联合抗法—联法败俄—联合抑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的做法。材料中的“联合抑德”包括(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三国协约 C、签署《九国公约》 D、组成三国同盟
-
13、“当一方的战争目的是正义的,另一方的战争目的就必然是不正义的。但这种原理并不是可逆的,即战争的一方是不正义的并不能说明另一方就是正义的,因为有可能战争的双方都是不正义的。”下列战争中,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美国的独立战争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14、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开启了近代化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0年代,奕诉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立同文馆,招考天文、算学,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898年,康有为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文地理……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1902年,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拟学堂章程,颡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全民皆兵)、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等)、世界观教育、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奕诉等人奏请设立同文馆的目的是什么?该“自强之道”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在康有为、张百熙等人的推动下,清政府在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3)、指出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的时代背景及民国政府追求“自由、平等”的表现。(4)、综合上述资料,简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教育理念变化的关系。 -
15、20 世纪初以来,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下列人物与其文艺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A、郭沫若————《骆驼祥子》 B、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C、赵树理————《暴风骤雨》 D、周立波————《小二黑结婚》
-
16、下图是小明复习科举制度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 )
A、A B、B C、C D、D -
17、右表列举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生活情形。这表明( )
服饰类型
长袍、马褂、西装等
交通工具
马车、电车、汽车等
通信方式
电话、电报、邮传等
饮食文化
淮阳菜、洋葱、罐头等
①近代中国逐步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②近代中国日益独立、文明、富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到中国
④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多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清末留学生积极宣传剪辫易服,改穿西装,认为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努力,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性根。这种认识反映出当时…( )A、社会各界崇洋媚外的风气 B、对西方文化具有正确认识 C、西服已成为社会主流服饰 D、崇尚变革救亡的文化心理
-
19、近代,一位著名人物病逝,世人纷纷赠送挽联纪念,其中一副是:“是实业大家,是教育专家,中外咸钦,岂但鸿胪传第一;有文章翼世,有道德淑世,江淮共仰,永怀国士叹无双!”该挽联纪念的人物是( )A、谭嗣同 B、张謇 C、宋教仁 D、胡适
-
20、 右图为1912—1918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量示意图。导致该时期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