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遭到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 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
  • 2、鸦片战争中,陈连升父子英勇喋血沙场;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殉国。他们的行为(     )
    A、打击了法军的侵略气焰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D、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 3、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代贵族等级分为①②③④。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战国的重要改革】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秦朝的改革创新】

    材料三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一   

                                               统一文字

                                                    图一

    材料四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后形成的贵族等级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此事件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权利?并指出图二统一之后的文字名称及其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地方长官是由谁任命的?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谈你的感想(言之有理即可)。
  • 4、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提到的春秋时期率先称霸的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霸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哪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哪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秦国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 5、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重大事件

    A

    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B

    C(武王伐纣)

    材料二

    朝章国典,制度创新

    ①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②从启开始,王位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③周王朝通过“授民授疆土”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④秦朝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请完成表格内容

    A:B:C(写出周武王灭商的战役名称)

    (2)、写出材料二中序号①②③的制度名称

    (3)、通过夏、商、周时期王朝更替的探究,你有哪些感悟?
  • 6、人类采取多种方式适应自然、征服自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以利黔首。(译文:疏浚大河,挖开被堵塞的地方,凿开龙门。治理疏通三江五湖,让其水流顺利注入东海,用这种方式使老百姓受益。)

    ——《吕氏春秋•古乐》

    (1)、材料一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写出图1、图2的房屋分别出现在什么流域。并说说这两种建筑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记述的治水人物,并指出他的治水方法。
  • 7、吕思勉先生曾说:“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     )
    A、军事实力决定政权归属 B、交通便利是统一的决定因素 C、秦的统一是历史的偶然 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8、如图在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文物“双面神人青铜头像”,上管下銎,礼天通地(     )

    A、早期国家高度发达的文明 B、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春秋时期农业工具的发展水平
  • 9、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要求统治者推己及人,把这种血缘感情运用到政治上来,这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
    A、仁政 B、法治 C、礼治 D、兼爱
  • 1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社会急剧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该思维导图所探究的主题是(     )

    A、夏商周的更替 B、西周的兴衰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D、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 11、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同时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下列政策或措施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B、汉武帝组建骑兵北击匈奴 C、唐太宗减省刑罚轻徭薄赋 D、宋太祖加强皇权重文轻武
  • 12、“君子敬而有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一观点属于(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 13、对火的使用和控制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的支配。以下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物证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贾湖碳化稻粒 C、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 D、双槐树出土的玉蚕
  • 14、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来表达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之情,华夏儿女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黄色人种,皮肤是黄色的 B、炎帝黄帝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切文明 C、我们的祖先炎帝生活在黄河流域 D、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 15、

    经济发展推动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距今约5300-4300年,浙江余杭地区的古城遗址,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内城中部,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遗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农业生产有何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与商鞅变法的关系。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图说明秦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说明该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所述,你能对今天经济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地图的变迁,体现了历史的发展。阅读下面四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局面的形成与哪一制度有关?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对比图二与图三,找出两处在图三中发生的新变化?
    (3)、请从图四中找出秦朝在东部和西部分别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由此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制度?
    (4)、从以上地图的变迁,主要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17、

    先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先秦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生活中依然闪耀着光彩。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项目

    成就

    天文、历法

    《诗经》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夏历:商朝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①                , 通过节气变化,服务于农事生产

    医学

    战国时期问世的《②___》,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文字

    人们把商朝时期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之为“③          ”,这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青铜器

    陕西出土了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④             , 该青铜器中的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由来;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文学

    《诗经》《离骚》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的提示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写出一例他的思想主张,并说明这一思想主张在今天的生活中有何指导意义。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何影响。

    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因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差。

    ——摘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何认识?

  • 18、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夏商西周更替、春秋五霸、商鞅变法等故事。这场故事会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19、从“临阵倒戈”“国人暴动”“揭竿而起”等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失民心者失天下 C、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20、王炳林《历史事实与历史评价》中强调:“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描述,而历史评价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态度与价值的主观评判。”以此推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尊王攘夷推动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 B、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C、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D、秦始皇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
上一页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