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油画再现了哪一宏大的历史场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焚书坑儒 D、楚汉之争
  • 2、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权力的象征,始于秦始皇。先秦时期,印、玺通称,秦始皇规定,皇帝用的印章叫玺,而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这个规定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这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礼仪完善 D、中央集权
  •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时间轴。秦朝大约位于下面时间轴中的哪个阶段(     )

    A、A B、B C、C D、D
  • 4、“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为强盛的诸侯国。”这句话叙述了商鞅变法的(     )
    A、原因 B、过程 C、特点 D、影响
  •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出自屈原的《离骚》。《离骚》在文学体裁中属于(     )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 D、戏剧
  • 6、春秋时期,晋国常与周边戎狄等发生冲突。为了消除边患,晋国大臣魏绛提出“和戎”的主张,在他的努力下,晋国最终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和睦相处。从材料可知,魏绛提出“和戎”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 B、维护晋国边境的安宁 C、提升晋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威慑力 D、促进民族间的交融
  • 7、“所以古代圣王为政,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他们,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这段话体现了墨子怎样的主张(     )
    A、要求互爱互利 B、反对攻伐兼并 C、选举贤能的人 D、提倡节俭生活
  • 8、先秦诸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下面最能代表韩非子思想的是(     )
    A、祸福相依 B、仁者无敌 C、依法治国 D、礼法并用
  • 9、学校历史组近日推出了以“攀登”为主题的系列文物图片展。下列可以入选为“夏商西周”这一时期展品的是(     )

    ①司母戊鼎

    ②越王勾践剑

    ③刻有水陆攻战

    图案的战国铜壶

    ④兵马俑

    A、 B、 C、 D、
  • 10、《左传》中记载了“楚王问鼎”的故事,其中的“鼎”象征着权力,楚庄王问周天子鼎的大小,显示了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这个故事反映了(     )
    A、尊王攘夷 B、兼并战争残酷 C、周王室衰微 D、各国纷纷变法
  • 11、良渚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虽然发源地不同,遗址文明各有特点,但都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至距今4000多年,经过不断交流融合,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格局开始形成。这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怎样的特征(     )
    A、范围宽广 B、规模宏大 C、多元一体 D、连绵不断
  • 12、仰韶先民主要从事粟作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他们主要使用的工具是(     )
    A、磨制石器 B、青铜铲 C、铁锄 D、牛耕
  • 13、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原始史料的是(     )
    A、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B、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C、人类进化示意图 D、北京人牙齿化石
  •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姓名:迪亚士。

    航线:葡萄牙→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贡献: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材料三   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1500年以后,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异军突起⋯⋯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的各种动植物、疾病和人类群体在世界范围内散播开来,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虽然传染病使成千上万的人丧生,但是粮食作物和牲畜品种的广泛传播也带来了人口的急剧膨胀。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4世纪欧亚主要商路相比较,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联系方式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直接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任选材料二中一位航海家仿照如上示例设计一张人物名片(迪亚士除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历时十年的东征过程中,古希腊美术从本土走向外部世界。东征期间,亚历山大在北非至南亚次大陆建立起几十座希腊文明城市,在东方,但凡有新城市建立,就会有希腊、马其顿人居留下来,就会有古希腊建筑、雕塑出现……

    ——摘编自周墨兰《亚历山大东征与古希腊美术东传》

    材料二   罗马法由最初的城邦法即市民法,发展到调整帝国境内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的具有世界主义精神的万民法,是与罗马的政治发展即由一个城邦向地中海世界霸主转变息息相关的。罗马法的世界主义精神适应了罗马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

    ——摘自杜玲《罗马法的世界主义精神探源》

    材料三   罗马文化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建立城邦之初,罗马人从模仿吸收的角度,开始城市建筑和公共工程。第二,从公元前4世纪起,他们随着对外扩张,开始接触外来的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逐渐表现出既注重坚固实用,又追求美观造型的倾向。第三,共和后期到帝国初期,以拉丁文学为标志的文艺创作开始起步,并走向繁荣,罗马人迎来了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张海莉《浅析罗马文化及其建筑艺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古希腊美术从本土走向外部世界”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由市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历史背景。分析罗马法被赋予“世界主义精神”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文化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一例罗马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所建造的代表性建筑。
  •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上相关史事

    1970年,陕西省出土了日本“和同开珎”银币五枚,其形制跟唐朝铸造的“开元通宝”相似。

    材料二

    材料三   伴随着阿拉伯商人与不同地区商人的货物贸易,很多手工业技术也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往来开始在贸易的双方之间交流,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的传播,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社会。

    ——摘编自殷实《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1)、材料一图文信息共同印证了哪些历史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例世界古代相关史实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利因素。(至少2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人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胡夫金字塔,原塔高约146米,每边边长约为230米。墓室原建在塔底,后又在塔内的中部建了墓室。此金字塔的入口在塔北面离地面13米处,呈三角形,从而使塔身的重量均匀地散开,不致将通道口压垮。

    金字塔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文字内容:古巴比伦社会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把奴隶与牛、羊、驴相提并论,用法律形式肯定了奴隶与牲口同等的地位;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请观察材料一三幅地图阴影部分,填充下面表格内容。

    图名

    图1

    图2

    图3

    所示文明

    古埃及文明

    其共同点

    (2)、结合材料一地图,请从文明起源的角度设计一个教学问题。
    (3)、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及所学,从历史价值的角度对胡夫金字塔以评价?
    (4)、从材料三《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哪些信息?该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 18、某同学参考《艺术品鉴》期刊制成如下书签。下面对书签中画作的历史价值解读正确的是(     )

    《蒙娜丽莎》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妇女形象。画家结合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的表现规范,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迷人的微笑,将光影与空间有机结合,使得画面和谐、统一。

    《蒙娜丽莎》

    A、甲: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遗产 B、乙:反映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社会风貌 C、丙: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追求 D、丁:见证了意大利城市工商业的繁荣《蒙娜丽莎》
  • 19、14世纪的西欧出现如下现象:在西欧一些地方土地不断集中,建立租地农场,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     )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20、课堂上老师对如下图片进行了说明,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     )

    说明:源赖朝在承认皇权的同时,在镰仓建立起了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以武力为支柱,左右国政,天皇仅是听命于将军的“治天之君”。

    源赖朝

    (1147—1199)

    A、武士集团出现 B、社会性质转变 C、走向对外扩张 D、天皇权力旁落
上一页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