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2015年广西柳州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2015年广西桂林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017届山东省临清、高唐两地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二)
- 2017届湖南省祁阳县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2017届湖南省江华县水口中学江华县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1、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争】
材料一 下图
(1)材料一显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①②处分别代表了什么事件?
材料二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蹒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摘编自曾国藩《讨粤匪楸》
(2)指出材料二中曾国藩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所站的立场。谈谈你对这一运动的认识。
材料三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的“暴力反洋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探索】
材料四 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传统大国由盛转衰,深陷“落后就要挨打”之后,重新崛起。其与历史上“治乱交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派别
救亡图存事件
主要救国方略
地主阶级的探索
洋务派
洋务运动
“①____________”“求富”
资产阶级的探索
维新派
②_________
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辛亥革命
③____________
进步知识分子
④__________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处内容补充完整。
(5)依据材料四表格内容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材料三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签订的情景。夺走了台湾岛的条约是________。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
(2)材料一中,“炮口的遍迫下”指的是哪一战争?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理解。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4)材料三涉及的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材料四
(5)指出材料四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
-
3、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宋教仁被刺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
4、“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冲击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 D、使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
5、“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该变法的”成功之处“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
6、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日本继续增兵朝鲜,不接受朝鲜政府的撤兵要求
清朝末年中日实力对比悬殊
B
日本战舰都已装备了速射炮,而北洋舰队各舰却不曾装备一门速射炮
武器装备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C
1898年6月 11 日到9月21 日,御前颁发了200多件诏令与批示,宣称政府之组织必须改造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能救中国
D
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A B、B C、C D、D -
7、1900年8月,“联军”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抢劫持续了八天,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永乐大典》等被洗劫一空。他们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以上罪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8、《纽约时报》曾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其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外国侵略者领导的( ) B、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自救之过程阻力重重,并非一帆风顺 C、发展近代军事、民用、交通工业,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
10、下图是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其中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11、为更好地了解助推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九二班同学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阅读下表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斯廷圣母》1514年
解读: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
材料二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材料三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创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结合名画解读及所学,写出该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2)、上述船只分别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4)、请依据如下关键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标题,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拉,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词语之间的联系。)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大国的崛起更是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整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盟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人民群众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推向前进,直到贵族被消灭和资产阶级获得完全胜利。……马克思称法国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四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五 美国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主要思潮是什么?(2)、材料二中“融合的手段”、“崭新的制度”分别是指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法国大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以史实说明人民群众在革命爆发之初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所说的“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4)、材料四中19世纪中期俄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指的是什么?俄国通过哪一“社会改革”为“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哪一障碍?颁布和发表的什么文件成为战争的转折点?(6)、探究大国崛起的经验,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
13、民主是法制建设的基础,法制建设为民主提供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了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摘编自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三
材料四 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200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1)、请任选一幅图片写出它们是哪一国家的法制成就,并就其史料价值进行解读(2)、材料二中“他的法典”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3)、材料三中这种国家权力结构的确立得益于哪一法律文献?试概括这种国家权力的特点。(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份文件”指的是什么?简述“这份文件”的核心内容。(5)、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
14、印度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B、都为民族独立而英雄牺牲 C、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D、都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
15、《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了拿破仑战争( )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法国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 B、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C、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D、法国宣布了《人权宣言》
-
17、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B、维护国家统一 C、实现种族平等 D、赢得民族独立
-
18、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著名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这段材料中的“他”是指( )A、杰斐逊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
-
19、下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其中黑种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致命传染病的传入 B、非洲与美洲往来密切 C、罪恶的奴隶贸易 D、《独立宣言》的发表 -
20、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开放的时代。”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和法国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B、葡萄牙和西班牙探寻了新航路 C、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沿岸 D、欧洲国家已经建立起殖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