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建立三公九卿制②确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秦都雍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阳,体现了(     )
    A、王室衰微 B、郡县制确立 C、民族交融 D、私田出现
  • 3、春秋时期,为了消除边患,晋国与周边戎狄订立盟约,和睦相处。这促进了(     )
    A、春秋争霸 B、民族交融 C、分封制瓦解 D、郡县制出现
  • 4、如下图是春秋晚期酒器青铜牺尊,整体为牛形,上面刻有精美纹饰,牛鼻上穿有一环。它可以用来佐证(     )

    ①华夏认同观念加强②青铜制造技术高超

    ③牛耕技术用于农业④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中的这句话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

    ①夏→商②西周→东周③战国→春秋④商→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私有制、阶级出现和国家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学完中华文明起源一课后,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对①、②、③三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私有制、②阶级出现、③国家产生 B、①阶级出现、②私有制、③国家产生 C、①国家产生、②私有制、③阶级出现 D、①私有制、②国家产生、③阶级出现
  • 8、《史记》记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距2024年有(     )
    A、3069年 B、3070年 C、3071年 D、3072年
  • 9、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学、历史学为基础,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历史。下列考古证实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A、陶寺古城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半坡遗址
  • 10、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   尧 B、黄帝   尧 C、炎帝   黄帝 D、舜       禹
  • 11、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 12、考古学家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中,发现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一无所有。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晚期(     )
    A、手工制品精良 B、贫富分化出现 C、审美意识发展 D、氏族社会兴盛
  • 13、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下列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浙江河姆渡 B、淮河中游贾湖遗址 C、河南二里头遗址 D、陕西半坡遗址
  • 14、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堆积。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
    A、使用磨制石器 B、出现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 15、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畜饲养③磨制石器④人工取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某小组以“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为主题进行研讨,如下选项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有关北京人的科普读物 B、有关蓝田人的纪录片 C、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D、有关丁村人的论文
  • 17、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于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拔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三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材料四中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材料五中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18、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运动的什么性质?
    (2)、材料二表明哪一阶级成为这个事件的主力?说出该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 19、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瓦解的过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随着列强的侵略逐步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依次按顺序写出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三次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
    (3)、请你将材料二中划横线部分条约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
    (4)、材料三中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探索 D、伟大的抗日战争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