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场宫廷政变,国王更换了·王位却保留了·但君主制的实质发生变化了、君主专制不再存在,君主立宪制建立起来”。这场“宫廷政变”是(   )
    A、“光荣革命” B、倒幕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内战
  • 2、某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下面同学分享的内容突显了(   )

    A、君权神授的理论 B、人文主义的思潮 C、分权制衡的原则 D、民主共和的观念
  • 3、 12-15世纪的欧洲大学通过官方特许状,获取了免税、司法管辖、生活和教学秩序不受干扰、迁徙等权利,这体现了欧洲大学的(   )
    A、自治地位 B、严格等级 C、多元文化 D、基本义务
  • 4、鱼尾兽形象定型于古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后,迦毕试古城(古印度西北部)出现了带有鱼尾兽形象的建筑装饰,这一形象还出现于亚洲许多地区。材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
    A、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 B、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 5、“总的来说,保存富农经济·…只没收征收地主及公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亦可以大体解决贫雇农的土地问题。”该材料可用于佐证(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国有企业改革
  • 6、 某班级以“烽火军魂”为主题设计展板,以下版块中人物参加的是(   )

    ·英雄人物:梁士英

    ·荣誉称号:锦州攻坚战“特等功臣”

    ·主要事迹:1948年10月14日,他用身躯固定爆破简。炸毁了档在部队前进道路上的敌地堡,打开了进攻通道,使部队顺利完成歼敌任务。

    A、秋收起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 7、 他们在“求强”的实践中得出"必先富而后能强”的结论。随后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材料中“他们”的活动(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 8、下列文物共同见证的时代主题是(   )

    A、祟洋逐新 B、实业教国 C、抗击侵略 D、武装反清
  • 9、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呈奏强调,此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事关东南安危,绝不可攻而不守。此后清朝在该地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台湾府
  • 10、某历史小组汇报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汇报的题目为(   )

    A、繁荣·商业贸易 B、传世·文学艺术 C、友好·对外交往 D、百态·都市生活
  • 11、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多由多族群参与,下表反映出这一时期(   )

    政权(民族)

    汉赵(匈奴族)

    大夏(匈奴族)

    后秦(羌族)

    可统计的官员人数

    263

    66

    32

    汉族官员约占比例

    50%

    39%

    59%

    A、民族的交融 B、思想的活跃 C、社会的安定 D、江南的开发
  • 12、西周时期实行了一种“封诺候,建同姓”的社会制度。该制度自在(   )
    A、发展经济 B、稳定政局 C、编修兴籍 D、减省刑罚
  • 13、辽宁省海城市小孤山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它们说明小孤山人有(   )

    A、种植经验 B、天文知识 C、爱美意识 D、国家观念
  • 14、歌声礼赞着时代,歌曲承载着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部分优秀歌曲表

    歌曲名称

    创作时间

    部分歌词

    《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选曲)

    1939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歌唱祖国》

    1950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春天的故事》

    1994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新的天地》

    2017年

    你和百姓同心同行,就像树木扎根大地……我们自信,我们前行,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

    请你从以下两个观点中任选其一,再从上表中至少选择两个与之相关的歌曲,结合歌曲所反映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历史知识,说说今天的台湾问题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3)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是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的?

  • 16、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为民族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不足30%,畸形的工业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经济封销的背景下,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成为我国的学习对象,面对亟须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现实要求,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摘编自杜思雨、白晋博《“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建设的探索与基本经验研究》

    材料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

    ——摘编自门洪华《从对外开放到全面开放-关于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后的若干总结》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的理由。据此、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首次实践。
  • 17、历史事实是指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情况;历史评价通常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队农村开始 C、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18、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可以参观“震撼世界的较量”“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等专题展览。在“血战上甘岭”展厅,我们能看到哪位英模的感人事迹(     )
    A、黄继光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 19、“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新的篇章”是指(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B、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趋向市场化,由此强烈冲击着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框架内的城市。

    ——摘编自李海红《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讨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该措施最早在哪里试点?结合所学,说明该措施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之前国有企业的主要弊端是?结合所学说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综上,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