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组图反映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     )

    A、政权分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民族交融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2、主父偃向武帝上书:“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众》以逆京师。⋯⋯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薄矣。”文中省略部分的措施应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设立盐铁官 C、颁布推恩令 D、收回铸币权
  • 3、据考古发现,陕西的西安,咸阳,江苏的盱眙,山东的邹城、诸城,山西的左云,右玉,都先后出土过秦代的标准度尺或衡器或量器实物,连内蒙古的赤峰也发现了秦代瓦量。材料说明(     )
    A、秦朝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B、秦朝统一了文字 C、秦朝地方推行了郡县制 D、秦朝在各地修筑驰道
  • 4、17-18世纪,英、美、法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让人们有更大的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他们在迈向独立国家的进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种天佑的迹象;他们在刚刚完成的联邦政府体制的重大改革中……根据宪法,总统有责任“将他认为必要而妥善的措施提请国会审议”……政府的统一使你们组成为一个民族,其无法估计的价值还在于:联邦能避免他们(各州)之间的争吵和战争。

    ——摘自1789年乔治▪华盛顿发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选自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材

    (1)、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依据什么法律文件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说说这一政治制度有什么重要特点?
    (2)、问题二:哪一文献宣告美国开始“迈向独立国家”?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此之前美国颁布了什么宪法,建立了怎样的政体?与英国、法国进行对比,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美国独立战争独具什么性质?
    (3)、问题三: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三选自哪一部文献?结合材料,谈谈这部文献的历史进步性。这部文献是在哪次革命中颁布的?
  • 5、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7%上升到1957年的4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胜利完成的?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此变革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材料三所示建设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 6、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成就显著。“婉约新词晏柳倡,清真漱玉竞芬芳。苏辛豪气今犹在,铁马秋风更激昂。”这几句诗称赞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史学
  • 7、“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可以骑马外出,但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说明唐朝(     )
    A、皇帝十分宠爱妃子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 D、妇女受教育程度高
  • 8、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

    ________参与的历史事件

    1.南昌起义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重庆谈判

    4.万隆会议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陈毅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

    材料三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依据材料一,郡县出现的时间。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员方面的区别。

    (2)据材料二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历史渊源。

    (4)据材料三分析,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七上

    材料二 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从侧面印证了当时什么耕作技术的出现?同时又出现了哪一种材质的农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及两种治国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分别对应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各自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4)、依据材料四,“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改革有怎样的影响
  • 11、观察下列表格内容,从中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

    主题

    春秋战国之际,扁鹊总结出来四诊法:望、闻、问、切

    战国问世,西汉成书《黄帝内经》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等,被称为“神医”

    A、书写材料的变化 B、祖国医学的发展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中外交流的成果
  • 12、“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社会变革与制度革新 B、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C、承上启下与走向统一 D、割据纷争与民族交融
  • 13、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朝代更替的示意图。该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14、历史学习小组收集整理了如下史料。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A、对外贸易繁荣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东晋王朝兴亡 D、北方各族的内迁
  • 15、下列有关西晋和东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晋和东晋都是统一的王朝 B、西晋和东晋都是被少数民族灭亡的 C、西晋和东晋时对江南地区都有所开发 D、西晋和东晋都定都建康
  • 16、《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曾对孙权说“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军必矣”。材料体现出(     )
    A、曹操已完成对北方的统一 B、孙刘联军是正义之师 C、诸葛亮对形势的敏锐洞察 D、三国鼎立局面已形成
  • 17、2023年是共建“——带——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纵观人类历史,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2000年前,祖先们的古丝绸之路开创了一条文化与经济的圣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B、连接亚非之间的陆上通道 C、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 D、贯穿南北地区的水上通道
  • 18、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忠君守礼,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赞赏。这旨在说明(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B、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影响深远 C、儒学人才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 D、统治者个人喜好左右人才选拔
  • 19、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墓中发现,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其遗诏中“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可以印证汉文帝生前提倡的(     )
    A、勤于政事 B、勤俭治国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 2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首先扛起反秦大旗,建立张楚政权。之后,天下群起响应,旧贵族、秦吏、市并平民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浪潮中,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由此可知(     )
    A、陈胜吴广起义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D、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