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进入中国近代史,有些年份承载着不可遗忘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外国人“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的第一个条约名称,并说说你对1840年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理解。
    (2)、依据资料二,列举相关史实印证“1856年,一个多事之秋”。
    (3)、1860年前后, “内战双方”在应对时代命题方面分别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 2、变式:近代以来,中国屡次遭受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个条约的共同点是(   )
    A、都开放通商口岸 B、都是被欧美列强打败后被迫签订的 C、都有割地和赔款 D、都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产生了影响
  •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内容”是指(   )
    A、反抗封建统治 B、平均分配土地 C、反击列强侵略 D、维护国家统一
  • 4、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题的设想分别为(   )

    ①“均田免赋”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扶清灭洋”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6、如图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图中1842—1845年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殖民者 B、实施了“门户开放”政策 C、允许英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 7、1871年,郑观应在《易言》中指出:“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与这种现象出现有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8、“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观察、提取和归纳地图信息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右侧两幅地图反映了(   )

    A、两次战争英军都强占了香港岛 B、两次战争侵略者都攻入了北京 C、开放口岸由沿海深入到了内地 D、侵略者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抗
  • 1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该观点…(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了战争的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战争爆发原因
  • 11、右表是道光年间中国白银外流一览表(节选),此表可以佐证···(   )

    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②鸦片贸易合法化加剧白银外流

    ③中国禁烟运动使白银外流减少

    ④鸦片战争使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年份

    白银外流量(银元)

    道光十六年(1836)

    15,862,220

    道光十七年(1837)

    15,413,541

    道光十九年(1839)

    2,189,829

    道光二十年(1840)

    3,519,87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某校九年级正开展“寻找伟大作品”的微项目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小组  艺术鉴赏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梵高

    第二小组 名著品读

    《艰难时世》

    [英]狄更斯

    (创作于1854年)

    请先看看故事的发生地:库克镇。镇上满是机器和高大的烟囱,烟囱没完没了地冒着黑烟。这里有脏兮兮和散着怪味的河流。生活的舒适,与这里无缘。…

     

    《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

    (创作于1869年)

    现在我们周围的农奴买了田地,这我倒也不难过。老爷们无所事事,而农民却劳动,把懒人排挤开了。这是理所⋯⋯⋯⋯⋯⋯⋯⋯⋯⋯⋯⋯⋯⋯⋯⋯

    第三小组博览回顾

    (1)、以画言志,梵高是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的?
    (2)、以书抒情,小说中主人公的一“忧”一“喜”分别呈现了作家对哪些社会问题的关心和思考?
    (3)、以展会技,请依次在上述三个展厅的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工业展品名称,并选择其中一项说说它的应用价值。
    (4)、综合整个项目实施过程,概括同学们对“伟大作品”的评价标准。
  • 13、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该文学家…(   )
    A、是法国的贝多芬 B、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 C、推崇“金钱至上” D、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14、1888年 6月,英国的一篇报道讲述:在伦敦东区的一家火柴厂,女工们不但收入微薄,而且她们还会因为说话过多、未经允许上厕所等原因被罚扣工资,而火柴厂的股东们却获得了巨额分红。这篇报道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工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C、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 15、《美国现代化道路》中写道:“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流水作业法”产生的先后影响推理正确的有   (   )

    ①生产效率提高   ②汽车价格大幅下降

    ③减少工人人数   ④工厂生产成本降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2)、《美国现代化道路》认为“汽车时代”   (   )

    ①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   ②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③阻碍了美国城市化进程   ④解决了城乡间的对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以下人物与成就匹配正确的是(   )
    A、爱迪生——蒸汽机车 B、莱特兄弟——飞机 C、海厄特——人造纤维 D、夏尔多内——赛璐珞
  • 17、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据此回答问题。
    (1)、“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源起于   (   )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观点 C、电磁感应理论 D、互联网信息技术
    (2)、生活因变化而美好。这一“革命力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 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这引发了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这一年的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 20、中共二大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①放弃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②主张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③有了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开始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