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6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一主张(    )
    A、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C、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思路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2、某学者指出:  “这场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更重要的是通过空间换时间策略,为沿海工业内迁争取了宝贵时间。”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3、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学生数量从1904年的6943人激增至 1909年的163.9万人。这种变化反映(    )
    A、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B、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C、传统文化失去社会价值 D、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 4、1872年,李鸿章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规定“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这一举措(    )
    A、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 B、标志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C、体现官督商办模式的管理创新 D、旨在抵制外国对铁路修筑的控制
  • 5、《明实录》记载,郑和船队携带的“青花瓷器、丝绸”在海外交易时,常以“赏赐”形式进行。结合所学判断,这种贸易模式(    )
    A、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促进了中外经济互惠互利 C、体现了朝贡贸易的政治属性 D、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形成
  • 6、某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商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从北宋初的10%上升至南宋的65%,而农业税占比则从60%降至35%。这种变化说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彻底完成 B、土地兼并导致农业衰退 C、国家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D、海外贸易取代国内商业
  • 7、“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纷纷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使这场运动触及的社会面极为广泛。”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C、指明中国革命正确方向 D、激起全国人民抗日怒潮
  • 8、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清初学者顾炎武评价道: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阅读两则材料,并结合下面地图思考,二者高度肯定隋朝大运河,主要基于大运河(    )

    A、实现了南北重归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D、推动了沿岸城市兴起
  • 9、在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以下文物现象:原本流行于南朝的莲花尊,在北朝晚期的贵族墓葬中也有出土;北朝壁画中出现了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的情景;部分北魏墓志的书法风格与东晋王羲之的书法有相似之处,呈现出“斜划紧结、笔力劲健”的特点。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远影响 D、社会动荡促进文化融合
  • 10、 历史学家在研究秦朝历史时,发现一份秦朝官方文件残片 (如下图示意),上面的文字字体规整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这与秦始皇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修筑长城 D、推行郡县制
  • 11、史书记载,秦国旧贵族对商鞅变法多有不满,其中“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一规定引发强烈反对。该规定所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
    A、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12、观察下图《西周分封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周王室的权力 B、受封的诸侯仅包括周天子的子弟和亲戚 C、诸侯国要向周天子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D、分封制下各诸侯国之间联系紧密,不会发生战争
  • 13、阅读以下关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资料,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考古资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这些石器类型多样,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同时,还出土了超过10万件石片,其原料主要为脉石英、砂岩等。遗址中存在多个灰烬层,最厚处可达6米,其中包含大量烧骨、烧石,经鉴定,烧骨种类有鹿、牛、马、猪等多种动物骨骼。

    A、打制石器类型多样,表明北京人已经有了明确的劳动分工 B、大量石片的出土,说明北京人主要以制造石器为生活来源 C、从灰烬层及其中包含物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且能保存火种 D、遗址中发现多种动物烧骨,证明北京人只吃熟食
  • 1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决定了人类命运的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年代尺 (局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哪个国家?简述理由。

    (2)、材料二 从1943年到1945年战争结束,美、英、苏三大国的首脑或外长相继举行了一系 列会晤与会谈,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如何彻底打败法西斯集团;第二,如何安排战后 的世界,并确保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彻底打败法西斯集团”“确保战后的世界和平”采取的方式。

    (3)、

    材料三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 构成。

    — — 新华社2025年5月13日

    注:原图为彩色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举办“我是一名宣传员”活动。请为“纪念活动标识”写一段解说词。要求:使用两例史事,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 15、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姹紫嫣红的文明和五彩斑斓的世界,推动了 文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古代文明 多元发展】

    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间,亚洲和非洲以及欧洲都出现了文明社会。这些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不同的政 治制度和丰富的文化成就。

    —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主政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古代“亚洲和非洲”创造的文明成果;指出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

    (2)、【近代西方 影响世界】

    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将A、B两处补充完整。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任选其中的一个事件分析其影响。

    (3)、【现代世界 文明回归】

    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现代化的热潮。时至今日,现代化 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其中成就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几乎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 区……我们说这是一种“文明回归”,其结果将改变“西方发达、东方不发达”的世界格局,这也 是21世纪正在上演的世界大变局。

    ———钱乘旦《风起云飞扬》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中期,亚非“人类古老文明的核心区”“文明回归”的典型事件是什 么?请谈谈21世纪的中国应该如何迎接“文明回归”。

  • 16、某校同学积极参加“文化中国行”活动,请你也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解读课本中的国宝

    图1“国宝”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该时间是哪一年?图2“国宝”在新疆出土说明了什么?

    (2)、任务二:参观博物馆中的珍藏

    ①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研学时, “盛唐气象”展览区“丝路繁华”篇章引起同学们关注。如果让你参与布展,为这一篇章挑选两张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请写出图片名称。

    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学时,同学们来到“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区,看到以下电文,据此说说你的感悟。

    陶峙岳将军及所属部队将士们:

    包尔汉主席及所属政府工作人员们:

    你们在九月二十五日及二十六日的通电收到了。我们认为你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你们声明脱离广州反动残余政府,归向人民民主阵营,接受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听候 中央人民政府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处置,此种态度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极 为欣慰,希望你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正准备出关的人民解 放军合作,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为建立新新疆而奋斗。

    毛泽东

    朱德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3)、任务三:分享学习中的收获

    在这次“文化中国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分享校内校外的学习成果,请介绍你的分享方法。

  • 17、历史学习中,同学们要学会透过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观察下列图片,其反映的本质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 18、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通过战胜国之间的暂时 协调,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形成了新型国际关系结构。这里的“会议”是(   )
    A、制宪会议 B、第二届大陆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 19、西欧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初期实际上已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才保留了下来,并将其传回欧洲。由此可见阿拉伯人(   )
    A、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欧洲文化 B、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 C、用理性之光驱散了愚昧黑暗 D、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 20、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   )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我是 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

    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
上一页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