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空定位】

    材料一:

    【经济发展】

    材料二: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   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政权争霸】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思想活跃】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社会变革】

    材料五: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图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分别写出儒家和墨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5)、根据材料五,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和商变法的特点。根据所学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 2、在学习七年级历史时,某中学的师生们,围绕着怎样获得历史信息,展开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访古迹获信息】

    材料一 探寻历史古迹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北京周口店遗址

    浙江河姆渡遗址

    河南二里头遗址

    它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其中展示的远古人类是①________。

    它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中展示的建筑是②________建筑。

    二里头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朝代都城所在地,它可以证实我国③________(朝代)的历史。

    【看漫画得信息】

    材料二

    桀驾人车

    商王炮烙之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读史料提信息】

    材料三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春秋左氏传》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中遗址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的漫画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夏、商、西周三朝的灭亡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3)、材料三、四描述的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4)、以上获得历史信息的方式,你认为最能了解到真实历史的是哪一种方式?
  • 3、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直到完全崩溃,新的治国方略涌现。如图人物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以德治国 D、选贤治国
  • 4、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

    A、 B、 C、 D、
  • 5、如下表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

    商汤

    盘庚迁殷

    酒池肉林

    武王伐纣

    A、夏朝的兴衰 B、商王朝的兴衰 C、西周的分封制 D、动荡的春秋时期
  • 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聚落房屋,如图。其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 7、

    “大单元”学习可以将多个相关主题或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A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     B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目录

    (1)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A、B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第七单元两课课题所示事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材料二

    (3)写出材料二中C处的法律文献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以上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类别

    解释

    制度解放

    是指对现行制度的重大修改、废除,或新制度的建立。

    民族解放

    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的斗争。

    (4)从材料三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解放”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或以上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8、“自从1414年第一批街灯亮起,灯夫这一职业就存在了。他们拿着火把爬上梯子,确保夜晚的城市不至于只能由月光照亮。”使灯夫的技能不再有任何价值的发明家是(     )
    A、牛顿 B、本茨 C、瓦特 D、爱迪生
  • 9、史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B、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第一国际”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
  • 10、某班举行历史主题故事会,下列故事会的主题正确的是(     )
    A、梵高——“天才作曲家的故事” B、福特——“发明汽车的故事” C、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D、达尔文——“进化论的故事”
  • 11、“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这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之所以说它“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因为它(     )
    A、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B、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C、是后来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D、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 12、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路线: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C、美国人是“三角贸易”主要经营者 D、带来了亚非拉的经济繁荣
  • 13、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后,即被印刷成几百份并被分送到当时的13个殖民地。各地人民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这说明《独立宣言》的发表(     )
    A、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B、标志着独立战争的胜利 C、推动了北美独立运动 D、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 14、“过去还没有出现过发展得如此迅速,蓬勃的全球贸易。以前既没有涵盖东、西两个半球的贸易网络,地球这边发生的事,也不可能干扰另一边的社会进程……此举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新航路开辟 D、互联网技术
  • 15、“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忍耐顺从 D、苦行禁欲
  • 16、“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材料中“新时代”是指(     )
    A、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B、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 17、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下列不属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C、众生平等,低种姓的人可以入教 D、城市兴起,争取自由和自治
  • 18、 某班开展了主题为“华夏之祖”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文初祖 后世敬仰】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获(yì,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民主政治 选贤任能】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杰出首领后世标杆】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谁?他与炎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3)、请你按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人物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对图片所反映的人物进行简要评价。
  • 19、远古传说蕴含着历史留下的印迹。图1、图2的传说共同体现了(   )

    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场面 C、商周世袭制度的作用 D、民族优秀品质悠久的历史
  • 20、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78年开始发掘陶寺遗址,在一处墓地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近90%是仅能容身、空无一物的小墓,10%左右的墓随葬几件乃至一二十件器物,而不足1%的大墓各有随葬品一二百件。这说明当时(   )
    A、处旧石器时代 B、社会分化严重 C、开始定居生活 D、墓葬文化浓厚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跳转